辛酸的喜悦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情节围绕促织的得失展开,成名一家的命运系于一只小小的促织。一家的悲欢随促织的得失而变化,读到悲处,让人悲伤痛心,读至喜处,却不能让人高兴,反使人陷入无尽的悲凉之中。我们从“喜”中可以体会到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人生的凄惨。下面,笔者就从“喜”的角度来谈谈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粗浅理解。
  一喜当成名捉到虫时,“大喜”,“举家庆贺”,对虫“备极护爱”。为何一只小小的虫子使成名“举家庆贺”。“虽连城拱壁不啻也”,那是因为这只小小的虫子是他们一家的命根儿,决定着他们一家的命运。先前,成名一家因促织役,“薄产累尽”,成名“忧闷欲死”,不能按时交上合格的促织,被打得“两股间脓血流漓”,被折磨得“惟思自尽”。正当绝望之时,村中来一驼背巫,成名求神问卜,按图索虫,终于如愿以偿。全家得救,怎不“大喜”,怎不“举家庆贺”,怎不“备极护爱”。真是“苛政猛于虎”呀!社会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带给老百姓的是无尽的苦难。文中安排了成名求神问卜,捕得佳虫的超现实情节,而正因“神”的指示,“神”的力量,才使处在绝境的成名一家,得以保全。而现实生活中的“神”又在哪里呢?“神”真的会来拯救像成名一样的天下苍生吗?成名的“大喜”,实为对黑暗社会的揭露谴责,是劳苦百姓的悲哀。
  二喜 乐极生悲,失掉佳虫。当听到门外有虫鸣,成名“喜而捕之”,“喜而收之”。成子毙虫,跳井身亡,成名“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但见蟋蟀笼虚,就“气断声吞”,“不复以儿为念”。忽然听到门外有促织鸣声,“惊起觇视”,“喜而捕之”,“喜而收之”。成名的喜怒哀乐全由促织决定,小小的虫子弄得成名一家神魂颠倒,死去活来。小小的虫子竞将人都异化,它的命比成子的命更贵重。成子弄死一只小虫,竟害怕到跳井身亡的地步,可悲,可怜!难道在成名的眼中,儿子比不上促织重要吗?当然不是。但残酷的现实不允许他这样认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生命中只能有促织,促织就是他全家的生命。儿虽身亡,悲伤满怀,但再见促织,怎能不“喜”?只不过,“喜”中浸透了成名一家诉不尽的辛酸。
  三喜 “大喜”,“惊喜”。成名虽再得小虫,但总觉不及前物,“劣之”,“惴惴恐不当意”。恰有村中少年好事者拿自己蓄养的佳虫前来造访,讥笑成名所养之虫劣小,成名“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于是,拿出己虫与之斗,结果大获全胜。意想不到的结果,成名自然“大喜”。更令成名想都不敢想的是小虫与鸡斗,竟能出奇制胜,成名怎不“惊喜”。小虫虽貌不惊人,但这两斗已经表现出了其高超的本领,虫的本领越高,自然成名心中就越喜。小虫子善斗,就能“中于款”,从而取悦于统治者。统治者满意了,成名眼前的灾难也就结束了。封建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而各级官吏也极力讨好巴结上司,残酷地盘剥百姓。百姓之命常悬于统治者一时的好恶。
  四喜 喜剧的结尾,成子复苏,成名暴富。成名所捉的促织,被逐级地献上去,进入宫中,小虫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不仅善斗,且能“应节而舞”。于是龙颜大悦,奖赏也就逐级下来,成名成了巨富,成子也复苏了。而逐级的赏赐。官员政绩的考核,竟然都因为献虫有功,而不是国计民生的政绩,朝廷的荒唐无道就更显得可叹可悲。成名一家因虫而获得了荣华富贵,而这轻捷善斗之虫竟是成子魂魄所化。这就给成名一家的喜悦笼罩上了永远消散不尽的悲哀,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在官府的威逼之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统治者玩赏,方能解脱一家人的苦难,足见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对老百姓的迫害之深。成名一家所拥有的荣华是用成子的生命换来的,蕴含着成名一家的血泪。并且结尾写到的成名一家所拥有荣华富贵,是超现实的,在那视百姓性命如草芥的黑暗时代,老百姓哪有如此好的时运!这喜剧性的结尾,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同时,在这出闹剧的背后,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仰天长叹的无奈和悲凉。
  小说的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命运生生死死几番轮回。大喜大悲,牵扯着读者的眼睛和心神。悲处,魂断神伤;喜处,更突显悲。小小的一只促织,竟将人异化,文章以“喜”写悲,让读者感受到的是更深沉的悲哀。
其他文献
古代诗歌是古代诗人灵魂和精神的袒露,与我们当代人的情感是共通共融的,探寻情感之根极易激发我们的共鸣。因此,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进行解读,就能拉近我们和古代诗人的距离,破解诗人情感的密码,触摸诗人的灵魂,从而诗意地栖居在汉语文化土壤上。下面结合初语教学中的案例来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朗讀吟诵促感悟    郭沫若在《论节奏》中指出:“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歌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便不是诗歌。”诗歌的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成语而言,这种发展既表现为新成语的零星出现,也表现为旧成语义项的新增。由于成语的源头主要是古典的文献且成语自身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其发展的活跃性要远远弱于其他词汇。  成语义项的发展变化,误解误用导致习非成是是一条重要途径。  部分成语由于内涵清晰,外延明确,即使误解误用,也不可能习非成是,如破镜重圆、凤毛麟角、汗牛充栋、举案齐眉、文不加点、相敬如宾、鼎力相助等等。
学科渗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科渗透题已成为中考语文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就是在注重语文学科内部综合的同时,引入或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人民警察,灵魂总是冒着火焰。对歹徒,他们永远是熊熊燃烧的怒火;对人民,他们永远是暖身暖心的盆火;对家人,他们永远是长夜守望的灯火。  ——题记  一、这个夜晚如此炽亮  碧绿,是广东的血液;蔚蓝,是广东的裙衫。    這个傍晚,西枝江的倒影中,西天一片火红,碧绿渐渐浓郁,年轻而亮丽的夜走进广东的临海之城惠东。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吸引着行人的目光,沿街橱窗闪耀着魅惑而华丽的光彩。轻灵妩媚的南国女孩儿穿着
如同爱情一样,离别也是诗歌创作中永恒的话题之一。古人因拜师求学、应试赴考、仕宦升迁、军旅征戍或漫游山川等不得不背井离乡,旅途奔波。在辞亲别友时他们往往赋诗相赠,因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篇。  在送别诗里,唐人写得最为出色,可谓是异彩纷呈。根据分手的对象不同,分手的情由不同,诗中表现的感情不同,我们作以下简要分类:    一、朋友赠别    唐人送别诗里,以朋友相送赠别的为最多。这些诗的
泪珠凝结志遒豪,  悬镜冰川出处高。  柔性每遭污泥阻,  憂心总为醴泉淘。  勤资万粟何求报,  善挽千溪不畏劳。  曲折勇瞻新气象,  清流至海化沧涛。
一  初夏的黄昏,如血的斜阳打碎在杨柳叶里,溅起几寸老时光。一条老狗耷拉着脑袋,从哑巴身旁悄无声息地漫过,哑巴拾起一块石子,老狗的哀嚎声中伴着哑巴咯咯的笑声。哑巴小心翼翼地脱下破了裤管的直筒裤,平整地放在河岸边,从低洼处下了水。  河水是会说话的,哑巴听得懂。人们以为哑巴每天都来摸螺蛳是因为喜欢它的味道,只有哑巴自己知道,他喜欢的是河水讲的故事。哑巴从河水里摸上来的每一件东西都浸着岁月的气息,一枚
张维屏《新雪》诗云:“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对于写作而言,学生作文要有“新雷第一声”的响亮,就少不了平日在生活、阅读和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这其中的“安排著”更见积累的功夫和巧妙。正是有了平时的积累——夜夜春风来,才有作文中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烂漫春天。  作为具有现代眼光的语文教师,更应注重写作的积累,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生活,广泛阅读,内化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人文精神,以
在教学《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即将结束时,师生共同讨论:“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家的礼物,这种行为对不对?为什么?”全班分正方和反方展开了一场辩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甲:我认为父母的行为不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中有“以诚实守信为荣”一条。既然东西已经自愿送给别人了,如果再去要回,就失去了诚信。以后还有谁相信你说的话、做的事呢?还有谁愿意与你合作呢?  生
一、雨夜谋杀  1951年1月22日,腊月十八。距过年还有半个月,千家万户忙忙碌碌置办年货、打扫卫生,准备迎接广州解放后的第二个春节。当然,对于生意人来说,只要有机会赚钱,他们还是着力于业务的。这天一大早,“万家西药店”的老板赵胜杰叫了一辆三轮车,从药店所在的桂花岗南街赶到了署前街。    新中國成立初期,西方国家对中国搞经济封锁,西药货源甚为紧俏。赵老板的药店别说当时第一紧俏的盘尼西林了,就是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