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从国际高等教育的改革动态趋势、我国高等教育改革20年的实践探索看,只有不断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建立新型的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使大学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人们关注高等教育,首先也是关注她的质量,她对人的成长发展所提供的帮助。而高等教育的质量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尽管不同类型的大学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质量内涵的表述各具特色,但其核心内容是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与影响等要素组成。为了实现提高质量的目标,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可行的路径,积累成功的经验。有关提高质量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多年,很多学者专家都有过系统的论述。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我认为具有几方面的新意:
一是国家提出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战略方针,促使进入“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大学都要在提升质量上进行深度思考,通过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找出现状与“一流”水平的差距,并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深化改革,以提高学校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寻找新的机遇,占据主动的地位,在推进“一流”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向“一流”的目标不断靠近。
二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要求,更多的大学在思考,如何在合理定位的前提下,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方位。换言之,即便不是“一流”,也要建设成高水平大学。因此,要不断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加快课程体系的更新,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使学校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保持优势地位。
三是北京要建设成和谐宜居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成为国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城市的功能定位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所显现的弊端愈来愈明显,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对社会的贡献率。城市的发展呼唤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京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明显优势。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得到精细化的培养,使每一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都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不仅是北京高校现实的任务,而且也是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因此,北京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想在前、做在前,创造出经验。
我们看一看国际高等教育的改革动态趋势:近三十年来,在以发达国家高校为代表的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已经开始了多种形式和模式的教育改革,其主旋律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逐步改变规模化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确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具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把鼓励独立思考、提倡个性化分析、勇于批评质疑、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通識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衔接、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质量监测,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度;发挥“第三方”的作用,借助社会机构开展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已经稳居世界首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同时教育质量问题日渐突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推进学习制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和选择机会;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大师”、名师成长、执教的政策环境;推进培养机制改革,使学校的课程体系调整与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变化共进;推进投入体制改革,使新增的投入更多倾注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教学积极性的激励。如此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且要一一破解的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教育是充满活力的事业,也是一个要素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事物。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发展,既是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就高等教育而言,我们面对着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养的需求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又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社会各领域新发明、新发现和新成果的层出不穷使得课堂知识传授的总量不断增加,课程设置常常处于滞后状态;新一代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与他们的学长之间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判断标准上的重大差异。这些都促使我们不断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并且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建立新型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大学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北京高校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很多大学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在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本次研讨会上,我们将分享来自部分高校的管理者、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当然,我们举办研讨会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探讨和教育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会者的发言,启发大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题目下,对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有新的思考;对提高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者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在借鉴他山之石、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可行的工作方案上有新的收获;最终,为提高每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系作者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研讨会上的致辞
(作者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李艺英]
关键词: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人们关注高等教育,首先也是关注她的质量,她对人的成长发展所提供的帮助。而高等教育的质量则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尽管不同类型的大学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质量内涵的表述各具特色,但其核心内容是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以及国际交流与影响等要素组成。为了实现提高质量的目标,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可行的路径,积累成功的经验。有关提高质量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多年,很多学者专家都有过系统的论述。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问题,我认为具有几方面的新意:
一是国家提出统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战略方针,促使进入“双一流”建设计划的大学都要在提升质量上进行深度思考,通过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找出现状与“一流”水平的差距,并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深化改革,以提高学校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寻找新的机遇,占据主动的地位,在推进“一流”建设上取得重要进展,向“一流”的目标不断靠近。
二是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的要求,更多的大学在思考,如何在合理定位的前提下,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和方位。换言之,即便不是“一流”,也要建设成高水平大学。因此,要不断推动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加快课程体系的更新,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使学校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保持优势地位。
三是北京要建设成和谐宜居的国际化大都市并且成为国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城市的功能定位对高校培养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所显现的弊端愈来愈明显,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对社会的贡献率。城市的发展呼唤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北京汇聚了一大批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形成了明显优势。但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得到精细化的培养,使每一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都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不仅是北京高校现实的任务,而且也是历史赋予的重要责任。因此,北京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想在前、做在前,创造出经验。
我们看一看国际高等教育的改革动态趋势:近三十年来,在以发达国家高校为代表的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已经开始了多种形式和模式的教育改革,其主旋律就是提高教育质量。这些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逐步改变规模化培养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确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具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把鼓励独立思考、提倡个性化分析、勇于批评质疑、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核心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通識教育与专业教育密切衔接、相互融通的课程体系;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加强质量监测,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准确度;发挥“第三方”的作用,借助社会机构开展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已经稳居世界首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贡献。但同时教育质量问题日渐突出,与世界高等教育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其中,推进学习制度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和选择机会;推进用人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大师”、名师成长、执教的政策环境;推进培养机制改革,使学校的课程体系调整与社会相关领域的发展变化共进;推进投入体制改革,使新增的投入更多倾注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教学积极性的激励。如此等等,都是我们必须面对且要一一破解的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教育是充满活力的事业,也是一个要素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事物。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发展,既是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就高等教育而言,我们面对着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综合素养的需求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又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社会各领域新发明、新发现和新成果的层出不穷使得课堂知识传授的总量不断增加,课程设置常常处于滞后状态;新一代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与他们的学长之间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判断标准上的重大差异。这些都促使我们不断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并且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建立新型的质量保障体系,使大学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北京高校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步。很多大学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在实践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本次研讨会上,我们将分享来自部分高校的管理者、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当然,我们举办研讨会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上的探讨和教育信息交流,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会者的发言,启发大家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题目下,对制度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有新的思考;对提高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二者的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在借鉴他山之石、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可行的工作方案上有新的收获;最终,为提高每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系作者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研讨会上的致辞
(作者系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