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长期影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真正的发挥出来,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本应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趣味性的过程。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呢?
1 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海水运动》这一节之前,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塑料鸭子”小故事:“1992年1月,香港一艘载有几万只塑料鸭子玩具的货轮在驶往美国途中遭受风暴,大量塑料玩具落入海中,几年后,这些塑料鸭子玩具漂游到日本、夏威夷、印尼、阿拉斯加等地,被各地收藏家高价收购。这些塑料鸭子玩具是怎么游到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呢?”这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 搜集“热点”素材,引导学生“动起来”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地理图像繁多,容易混淆,怎样把每幅教材地图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地图,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这样才能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出示近几年的地震发生地点,让学生将这些地点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标示出来,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再引导看图例,进一步得出结论,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属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通过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器官,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 生活融入地理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学习地理的潜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这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在复习“地转偏向力对河床的影响”时,先让学生实地考察新沟镇附近东荆河两岸的河床、河滩、坡度比以及“马家渊”加固工程简介,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位置容易发生溃口(1802年和1876年两次溃口,死伤民众无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答:马家渊位于东荆河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的影响,河床较陡,加上此处为河流的凹岸,迎流冲顶,水流速度快,冲刷严重。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水下抛石镇脚,堤外吹填固堤,堤内砼护坡,加上上游修闸,下游建分蓄洪区,基本上消除了隐患。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深化,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了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得以激发,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呢?
1 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海水运动》这一节之前,先给学生讲述一个“塑料鸭子”小故事:“1992年1月,香港一艘载有几万只塑料鸭子玩具的货轮在驶往美国途中遭受风暴,大量塑料玩具落入海中,几年后,这些塑料鸭子玩具漂游到日本、夏威夷、印尼、阿拉斯加等地,被各地收藏家高价收购。这些塑料鸭子玩具是怎么游到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呢?”这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2 搜集“热点”素材,引导学生“动起来”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地理图像繁多,容易混淆,怎样把每幅教材地图内化为学生的心理地图,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这样才能加深印象。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出示近几年的地震发生地点,让学生将这些地点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标示出来,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再引导看图例,进一步得出结论,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属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通过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器官,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 生活融入地理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学习地理的潜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这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在复习“地转偏向力对河床的影响”时,先让学生实地考察新沟镇附近东荆河两岸的河床、河滩、坡度比以及“马家渊”加固工程简介,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位置容易发生溃口(1802年和1876年两次溃口,死伤民众无数)?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答:马家渊位于东荆河右岸,受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的影响,河床较陡,加上此处为河流的凹岸,迎流冲顶,水流速度快,冲刷严重。采取哪些措施来防范:水下抛石镇脚,堤外吹填固堤,堤内砼护坡,加上上游修闸,下游建分蓄洪区,基本上消除了隐患。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深化,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了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得以激发,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