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主要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提出问题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往往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地把握课堂提问艺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的收获和进步的程度发挥到最大化。对于小学课堂,教师的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分量。
  一、小学课堂提问现状的分析
  衡量或评价教师提问的有效程度,主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有大量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否对问题进行自我思考和表达,思考和表达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是否把问题弄明白了,收获如何,课堂学习是否有提高。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简单、机械的现象,课堂教学进程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教师预先设计的提问来进行,学生回答问题一般都是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说,在提问方式上存在着缺乏有效性的浅、散、窄等情况,因而导致课堂教学提问出现以下典型的“问题有量无质”,不能有效锻炼学生思维品质。“是非问”:只求回答是与否,如“二泉的景色美不美?”;“选择问”:有明确答案,如“是妈妈做得对,还是孩子做得对?”;“特指问”:有明确指向,如“请同学们看幻灯片,图上有哪几个小动物?”凡是正常的孩子,相信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幼儿园回答起来也绝不会吃力。另一类的是不着边际的高难度的提问。比如,“贝多芬为什么耳聋了,仍然成为大音乐家?”第一类的提问,从课堂上看,确实可以看到学生回答的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活跃,但当我们将提出的问题仔细的分析一下,可以看到,大多数问题内容已经被陈述出来,这本身对学生的思维及回答方式具有明显的限制,其实质也是某些教师为了避免学生答不到教案中的“标准答案”,以致影响任务完成所采用的有效手段,致使这类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训练容易流于表面,流于形式。第四种则属于难度较高的问题,若没有一定的启发而习惯性地对任何问题加以“为什么?“怎么样?”把启发和问题混为一谈,把问题全盘丢到学生面前,叫学生去思考,这对于概括、归纳、抽象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紧张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消极情绪,从而造成“冷场多多”的场面,影响教学进程。
  我们应当重新认识到教学之根本不是课的精彩而应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问”最主要的不是求得某种答案,而是要求在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中求得思维的发展,智力水平的提高以及良好品德的塑造形成。因而,在课堂提问时要设置梯度,层层铺垫,使问题难易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可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创造性。
  二、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度的思考性。对于小学生,适度的思考性是提问的价值所在。如果提出的问题学生都答不出,或不需思考就能回答,那么,这样的提问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设计的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情况,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其难易程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设计要讲质量,提问不要过于频繁。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过多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问题进行学习,压抑了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太在意让学生获得正确答案,往往只提一些封闭式的问题,阻碍了学生亲历思维的过程,剥夺了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的机会,影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聚合式的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问的对象要有广泛性。“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之一。然而,有不少教师往往喜欢提问少数“尖子”学生,而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怕他们答不出或答不正确而避开他们,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地去思考,主动地参与,而是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每况愈下,所有这些都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面,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并注意用适当的语言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听,使人人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责任。
  注意提问的角色互换。从各种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的,提问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利,这是不正常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答”,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为此,教师要注意经常转换提问的角色,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上下工夫,为学生“生疑、质疑、释疑”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说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这些话对于我们在设计和应对课堂教学提问时是大有帮助的。
其他文献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阻碍了教师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案例设计尚未发展成熟,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冲突:首先,部分教师对教学案例设计的理论知识掌握不足,设计的案例不完整,不具有典型性;其次,有的教师设计教学案例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靠自己的直觉完成设计,这样设计成的案例易脱离教学实际,不具有真实性;再
期刊
一、学习领域课程的概念与特点  第一,学习领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其基本特点是保证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生不再像学科课程那样按照知识系统性来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而是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内容载体“,从工作世界的整体性出发,认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从而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背景意识“,实现学习的迁移性。  第二,学习领域
期刊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增强生命延续度上不断的下功夫。对于在寻求为健康奠基的体育而言,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就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探索“为终身体育奠基”的这一话题,则是我们学校体育发展永恒的话题。如何让体育课堂为终身体育奠定扎实的基础,就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在新课改的引导下,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
期刊
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已有知识及年龄特征,如何科学有效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师生的数学语言进行规范化训练,使学生能学会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与思考,以语言促思维,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目标。为此,我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实践研究,以下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一、培养兴趣,激发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一)建立了和谐、平等、愉快、
期刊
教育学(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破窗户理论”,它是指当窗户开始有一个小洞时,人们就会不断的扩大洞,直至把整个窗子毁坏。据心理学家称当人们看到窗户上有一个小洞后,总会认为这扇窗户已经坏了,我再弄还一点也无所谓,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最终导致正扇窗户的毁灭。但与此相对的还有一个“好窗户理论”。它是指当人们看到或接触到一扇好的窗户时,一般都会产生维护、爱惜、保护的心态,舍不得去损害它,就像人们穿上一件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传统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
期刊
笛卡尔说:“把我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化为细小的部分,直化到可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  解答数学题时,由于许多题目不仅涉及的知识范围上带有较强的综合性,而且就问题本身来说也是受到多种条件的交叉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局面,有时很难在整体上加以解决,这时就从分割入手,把整体划分为若干个局部,转而去解决局部问题,最后达到整体上的解决。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
期刊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概念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教授形式化的概念定义,还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显然,我遵循后者。概念教学不单单是说出,甚至说背出定义而已,关键是要把握住概念的核心本质,能够在具体情境中举出相应的例子,并能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因此,我认为在概念教学中,教师更应利用学生的直观感悟,帮助其建构概念本质,使其在真正理解的意义上进行应用。  一、数学概念在数学教学
期刊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成功的教育经验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学生的心灵。  一、倾注爱心,积极引导  二十多年来在教育工作探索中,使我领悟到: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富有热情的爱心。即要满腔热情地亲近、关心学生,和学生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可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归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确有重要意义。接受性学习是以传授式教学为基础,是人们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基本的形式,一直以来成为学习的主要功能方式,通过讲解、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习者接受。有了学习行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