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摩旅寻找另一个“我”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j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杨帆骑着一辆国产长江750挎斗摩托车,从北京开始了一次远征,目的是寻访世界上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发现不同国度里的“另一个自己”。这次旅行历时两年半,途经蒙古、俄罗斯、芬兰、冰岛、爱沙尼亚、波兰、比利时,全程13000公里。杨帆希望以旅行为线索,将世界各地同一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串连起来,记录他们有着不同语言、不同性格、不同颜色的故事。
  打开第一扇窗
  6月的北京已经有些闷热,在一家挎斗摩托车改装厂,杨帆正埋头于各种各样的机车零件里,恶补摩托车维修技能。环球旅行之前,他甚少触摸这些“硬汉”工具,扒掉一个轮胎就用去整整半天时间。他的手染上了黑色的机油,那是一个男人早该拥有的颜色和味道。汗珠滴落,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趁着年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平凡地活着。”
  从北京出发后的第四天,杨帆跨过中蒙边境,蒙古草原的骑行难度陡然上升几个等级。开始的500公里都是地狱般的搓板路,让他处于磨合期的挎斗摩托不堪重负——全车的螺丝被颠松,边轮被扎破。每隔两小时,杨帆就要停下来检查,用扳手把所有的螺丝紧一遍,累得也像散架了一般。到达乌兰巴托后,状况依然接连不断,电瓶被颠翻,流出的硫酸烧坏了他的骑行手套和护膝,接着是不计其数地停车、修车……
  蒙古是杨帆旅行中推开的第一扇窗户,除了异域风景,也看到了“在路上”的诸多现实。他安然无恙地穿越了蒙古戈壁,随后顺利经过俄罗斯边防站,新的征程在眼前缓缓展开。
  从蒙古、俄罗斯到芬兰、冰岛、比利时、爱沙尼亚、波兰……以生日为密码,杨帆在世界各地寻找到了23个不同的“自己”,有热爱重金属音乐的孤儿乐手,有站在时尚前沿的调酒师,有妥瑞士综合症的患者……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性格和思想也大相径庭,杨帆窥见了人生的丰富多彩,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杨帆在当地翻译张力的帮助下找到了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人——米伽。
  米伽身形微胖,头发剃得短短的,很利落。他住在爱沙尼亚的北部城市拉克韦雷,喜欢慢生活,喜欢喝啤酒、吃烤肉,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米伽带杨帆去了奶奶家,在院子里的苹果树下捡了些成熟掉落的果子,教杨帆用原始的方法制作果酱:将苹果切块放在锅里熬煮,等果肉变成粥状,晾凉,取出,加糖搅拌均匀,就成了当地人爱吃的最天然的果酱,味道比超市卖的好吃得多。他还教杨帆自制酸黄瓜——将黄瓜洗净放在玻璃瓶里,放上醋、盐和水,摘几片葡萄叶提味,放上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绝对开胃爽口。
  米伽甚至还会做啤酒。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啤酒的口感,米伽轻车熟路地带杨帆直奔一个小湖泊取水,湖里的水来自地下泉眼,非常纯净。他有一个自制的不锈钢啤酒罐,先把热水倒进去,再放点麦芽糖,一天之后放点糖,再等一周,就能喝到自制啤酒了。
  在杨帆寻找到的和自己诞生在同一天的人中,米伽是最讲究吃的一个,他的生活看上去似乎平淡无奇,但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在司空见惯的事物——比如食物、家庭中自得其乐。和米伽在一起,杨帆的感悟是:“快乐不是果酱和啤酒带给你的,而是你带给它们的。欢乐不是等来的,是自己寻找的。”后来他才发现,与自己同龄的这位爱沙尼亚兄弟,在城里经营着一家建筑公司,其实也算是一个成功人士。   在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杨帆的挎斗摩托有好几次打不着火,发动机的小毛病渐渐变成了大问题。当地的修车师傅没见过这种老式的水平双缸发动机,更别提修了。签证眼看就要过期,杨帆只能冒险出发,走走停停了200公里后,车子趴窝了,在加油站一筹莫展时,杨帆得到了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壮汉——昂格里斯的帮助,他把杨帆带到了自己的摩托俱乐部。
  昂格里斯围着杨帆的车子捣鼓了好一阵,发动机的问题还是没解决,他请来一位哈雷骑士助阵,而杨帆能做的就是等待。几瓶啤酒下肚后,那两个人把车子推了出来,试车,发动机终于“轰”地怒吼了一声,狂奔到90迈。一路饱受故障摧残的杨帆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管修理费是多少钱他都愿意支付,但昂格里斯摇摇头:“不要钱,骑摩托的都是朋友。我也是骑行者,路上有很多朋友帮过我,我也会帮助所有的骑行者,这是骑行者们心照不宣的交往方式。”
  为了感谢他们,杨帆在附近的商店买了一箱啤酒,几个人边喝边聊。昂格里斯其实是一个渔夫——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冬季工作,夏季是一个自由人,可以骑着摩托到处跑。他去过许多国家,但不太喜欢大城市,喜欢去一些小村庄,认识当地的人。杨帆在昂格里斯和哈雷骑士的背包上看到一个logo,是个有点怪模怪样的头骨,昂格里斯告诉杨帆,上面写的爱沙尼亚语,意思是“这叫伤痕男人”。这些爱沙尼亚男人酷爱摩托车,骑着自己改装的越野摩托,冲击各种角度的陡坡,体验勇敢,结识好友,在骑行和比赛中也受过不少伤。“摩托车是我从小的梦想,前苏联时期很难买到好的摩托,我就改装老式的俄罗斯摩托,骑了很多年。我一直与摩托车为伍,这就是我的人生。”昂格里斯说杨帆是自己认识的第一个中国人,“我很享受和你的相遇。”
  “伤痕男人”们在摩托车上用“撒野”的方式和杨帆告别:拧动油门,用后轮挥出厚厚的黑烟,将尘土掀到天上。接下来,他们将连夜赶往200公里外的一个赛场,准备第二天在轰鸣中疯狂,享受摩托车带来的快乐。
  米伽和昂格里斯,回忆起这两个爱沙尼亚男人,杨帆说自己的感觉是“一半甜蜜,一半醉意”。
  长途骑行的安全提示
  1、选择好路线,行程安排要宽松,原则上每天可以跑400公里左右,路好可以多跑点,但不要超过10小时。
  2、经过集镇、村庄速度一定要放慢。即使路面很好、四下无车、无人,也要提高警惕。很多人摔车都是因为紧急避让突然出现的人或动物。
  3、在山路上要各行其道。即使对面始终没有遇见车辆也不要占道。
  4、弯道上不要超车。
  5、远离大车。
  6、注意放松。骑一两个小时后停下来,人和车都休息一下。
  7、观察对面车辆,汽车司机容易疲劳驾驶,必要时可用远光灯闪上几下,提醒对方留意。
其他文献
近日,世界自然保护基金(WWF)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2014年,全球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访问人数超过80亿人,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超过6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维护费用(大约100亿美元)。WWF以全球556家国家公园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列举出了当前6大洲(除南极洲外)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非洲  南非:桌山国立公园  Table Mountain National
和所有成功的法式餐厅一样,百年老店福楼(FLO)恪守那条待客圭臬:无论如何,您来到了这里,就该得到最佳礼遇。从巴黎到北京,这条跨越了12000多公里的原则让我们也非常受用。  北京福楼法餐厅是一家专营正宗法国菜的餐厅,隶属法国餐饮界的领军者“FL0 Group”餐饮集团。雅致的壁画和雕塑、轻松的就餐气氛、浓郁的19世纪法国氛围都是福楼的特色标志。历时6个月重装开业的福楼选址于法国大使馆附近,法兰西
摘要: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正确处理好“情境与问题”“探究与思维”“主导与主体”3对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升化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能力;思维品质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7-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
蚂蚁搬家公司  蚂蚁是一个奇特的种群,以团结一心的特质和大力士般的强壮身躯赢得了人类的喜爱。蚂蚁大家族有两万多个种类,占到陆地生物数量的15%~25%,这个庞大家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搬运食物。  俄罗斯微距摄影师安德烈·帕夫洛夫是一位蚂蚁爱好者,他被蚂蚁们的勤劳搬运所打动,细心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用微距镜头拍摄下这些小“模特”的搬运故事,一个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仿佛发生在童话世界一般。在他的镜头里,
去年一天秋晴的午后,我因为天气实在好不过,就搁下了正在赶着写的一篇短篇,一口气走到了二十几年前曾在那里度过半年学生生活的之江大学的山中。20年的时间的印迹,居然处处都显示了面形:从前的一片荒山,几条泥路,与夫乱石幽溪,草房藩溷,现在都看不见了。尤其使人感觉到我老何堪的,是山道两旁的那一排青青的不凋冬树;当时只同豆苗似的几根小小的树秧,现在竟长成了可以遮蔽风雨,可以掩障烈日的长林。  一路上走着看着
攝影师发现几只南部黄嘴鹃鸟在水坑附近的地面上觅食,其中一只完全沉浸在捕食佳肴——白蚁的过程中。他迅速从6米开外的车里取出相机,在鸟儿飞走之前抓拍下3张照片。黄嘴鹃巨大的喙就像钳子一样,能从地上捡起美食,包括蚂蚁、甲虫、蚱蜢和蝎子。
近几年,斯里兰卡这个南太平洋岛国的旅游不断升温,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红茶。佛教以及高跷钓鱼,而我却将探访的目标锁定在加勒,一座充满欧洲风情的老城。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曾是这里的历史过客,不同的文明在加勒留下痕迹,造就了小城的独特气质,也改变了斯里兰卡整个国家的面貌。  由海港通往世界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藏有大量佛教石像和印度教雕刻,入口处立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石像
作为美利亚酒店及度假村品牌在中国地区的旗舰酒店,备受瞩目的上海虹桥美利亚酒店于2017年春季亮相。这一奢华的城市酒店是美利亚酒店集团继西安盛美利亚酒店及济南绿地美利亚酒店后在中国市场开业的第三家酒店,坐落于大虹桥板块、紧邻国家会展中心。酒店设有187间客房,各类细节均体现着现代化设计理念与传统东方艺术碰撞的别样风情,宾客至上的个性化服务、热情洋溢的西班牙式風情、精致地道的餐饮体验以及现代化的硬件设
拍摄人:傅傅Sugar  拍摄地点:瑞士,苏黎世 拍摄时间:5月22日  INFO:佳能5D MarkII,F/5,1/160s,ISO 100  瑞士苏黎世大教堂开办了一个中世纪风情的集市,往来的人们都穿着古远年代的“奇装异服”,还有杂技团在卖力演出。这两个身着传统服装的人在教堂的钟楼下聊天,夕阳的余晖为他们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这场景,仿佛一幅天然的油画在我面前展开,鲜艳明朗。
一些如今在中国本土几乎消失不见的物种,其形象却频频出现在出土文物之中,引得今人遥想它们当年的古朴神采、历经的种种繁荣。这些物种淡出我们视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捕杀,这并不令人惊讶,物种的灭绝,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本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愿那些已经远去的背影,能再次提醒我们珍视今日之所有。本土物种的从『有』到『无』犀牛  犀牛曾广泛生活在古代中国的中南部地区,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