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繁荣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如今在中国本土几乎消失不见的物种,其形象却频频出现在出土文物之中,引得今人遥想它们当年的古朴神采、历经的种种繁荣。这些物种淡出我们视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捕杀,这并不令人惊讶,物种的灭绝,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本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愿那些已经远去的背影,能再次提醒我们珍视今日之所有。

本土物种的从『有』到『无』

犀牛


  犀牛曾广泛生活在古代中国的中南部地区,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犀牛的骨骼,地处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殷墟等地也发现过犀牛的骨骼。
  殷商时期,犀牛在黄河流域是常见之物,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武丁狩猎,一次就猎获犀牛71头。犀牛常被作为古代青铜器的表现对象,商代青铜器的装饰构件中就有犀头。春秋战国时期,湖南、湖北一带还有大量犀牛,《墨子·公输篇》称“荆(楚国)有云梦,犀兕(音:sì,类似犀牛的一种异兽)麋鹿满之”。古代的酒器兕觥就是用犀角做的。
  后来犀牛为什么会在中国绝迹?环境变化当然是主要原因,但无节制的捕杀可能是更具毁灭性的。犀牛皮皮质坚韧,春秋战国时期被用于制作盔甲,成为一种重要的军需,犀牛因此被大量捕杀,到汉代只能从国外进口犀角了。唐宋时犀牛在中国已基本绝迹,唐代有一种被称为“通天犀”的犀角,“计价巨万”。明清时人们已不知犀为何物了。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以犀牛为原型的文物为什么如此写实,因为它们在中国的数量曾经那么多、离生活那么近。如果有人告诉你,在古代中国的平原上,犀牛会成群结队地出现,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还曾猎捕犀牛以食用,不要以为那是神话传说。

Tips


  中国古代的犀牛文化
  象在中国古代曾经广泛存在。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加之气候变化,导致象的分布持续南移。其实,早在文字记录出现之前,捕象、屠象的历史已经开始,此后人类对象牙的渴求使象的生存更加艰难。
  《后汉书·舆服志》中有对于象牙佩戴的规定,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对象牙的需求很大。《旧唐书·舆服志》中规定官至五品以上才可佩戴象牙,说明象牙制品已经明显减少。民间对于象牙也有大量需求,例如象牙箸、剔牙杖等餐具以及象牙簪等饰品。

狮子


  中国并非狮子的原产地,却拥有繁荣的狮文化,这得益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与西亚、中亚各国的交往。“西域贡狮”为王公贵族带来欢乐,同时也为狮子的生存带来威胁。
  张骞通西域以后,狮子正式进入中原地区,主要有陆路、海路两种方式。陆路入华的狮子,除了源自西域,还有的是伴随佛教东传而来,但后者的数量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西域地区的狮子,或是由葱岭以南的国家进贡,或是由塞种人、粟特人等带入,前者是狮子进入中原地区最主要的渠道。虽然狮子传入的数量渐多,但大多是作为贡物被圈养于帝王园囿之中,普通百姓难得一见。
  唐代,关于狮子产地的记载扩展至南亚地区。两宋时期,狮子作为贡物仍然络绎不绝地进入中原地区。
  元代,成吉思汗统一中亚后,娶了撒马尔罕城的一个姑娘为妻,因撒马尔罕周围多产狮子,于是称她为“阿尔斯兰汗”,波斯语意为“狮子皇后”。成吉思汗的后代常为争夺狮子而发生战争,这一时期,域外的贡狮仍然源源不断。
  明朝是西域贡狮进入中原地区的高峰期,不仅频次、数量可观,来源也更为广泛。随着海路畅通,南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商人将南洋狮带入明宫廷,海路成为狮子进入中原地区的重要渠道。由今阿富汗赫拉特的“哈烈”城首开记录,今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今伊朗的设拉子、伊斯法罕、阿巴斯港、今土耳其的科尼亚市、今也门的亚丁、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等地,都有进贡狮子的记录。
  15世纪,中亚大陆的气候日趋干旱,逐渐失去了狮子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狮子的数量急剧减少。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葡萄牙使臣本笃贡非洲狮,是正史记载的最后一次贡狮。

Tips


  “贡狮”的暴利
  资料显示,过去的2000年里,地球上的鸟类灭绝了1/4,无脊椎动物则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它们之前就大规模灭绝了。
  时至今日,有11%的鸟类、18%的哺乳动物、20%的鱼类、8%的陆生植物濒临灭绝。
  人类与动物的“相爱相杀”
  回顾历史,人与动物的关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征服。
  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征服动物的标志性时期,数十万年间体力和意志力的较量,使得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逐渐取代大型猛兽,成为地球上的新主人。
  第二阶段:共生。
  新石器时代,人类在与自然界野生动植物的长期接触中,逐渐有了作物栽培和动物驯化的经验,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由直接依赖转变为互助共生。人类一方面出于本能捕食动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最原始的保护动物种群的形式——图腾崇拜。
  第三阶段:捕杀。
  文明时代,人类的数量不断增长,为了保障生命安全、营养需求以及经济利益,不断以高超技术和精良武器武装自己,给野生动物带来严重的生存压力。各种打杀围捕、巧取利用,不惜置动物于灭绝之地。
  第四阶段:保护。
  1822年,英国国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法令,这种为动物立法的实践迅速扩展至欧洲其他国家,至此,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其他文献
搬进新居之后不久的一天,我到海滩散步,遇到一条从山中流下来的小溪。这小溪深深地穿行于沙丘之间,然后注入大海。在小溪入海口的岸边,我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在全神贯注地剖杀一种鱼。剥下皮的净肉浸在水中显得十分鲜亮。于是我问他:“这是什么鱼?”他回答说:“河豚。”“你要吃它吗?”我又问。他一声不吭地点了点头。我曾听人们赞赏过河豚肉非常鲜美,再加上好奇心驱使,便求他卖点河豚肉给我。这时,两眼盯着手头操刀杀鱼的小
近日,世界自然保护基金(WWF)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2014年,全球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访问人数超过80亿人,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超过6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维护费用(大约100亿美元)。WWF以全球556家国家公园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列举出了当前6大洲(除南极洲外)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非洲  南非:桌山国立公园  Table Mountain National
和所有成功的法式餐厅一样,百年老店福楼(FLO)恪守那条待客圭臬:无论如何,您来到了这里,就该得到最佳礼遇。从巴黎到北京,这条跨越了12000多公里的原则让我们也非常受用。  北京福楼法餐厅是一家专营正宗法国菜的餐厅,隶属法国餐饮界的领军者“FL0 Group”餐饮集团。雅致的壁画和雕塑、轻松的就餐气氛、浓郁的19世纪法国氛围都是福楼的特色标志。历时6个月重装开业的福楼选址于法国大使馆附近,法兰西
摘要:以“燃烧与灭火”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正确处理好“情境与问题”“探究与思维”“主导与主体”3对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升化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能力;思维品质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7-003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
蚂蚁搬家公司  蚂蚁是一个奇特的种群,以团结一心的特质和大力士般的强壮身躯赢得了人类的喜爱。蚂蚁大家族有两万多个种类,占到陆地生物数量的15%~25%,这个庞大家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搬运食物。  俄罗斯微距摄影师安德烈·帕夫洛夫是一位蚂蚁爱好者,他被蚂蚁们的勤劳搬运所打动,细心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用微距镜头拍摄下这些小“模特”的搬运故事,一个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仿佛发生在童话世界一般。在他的镜头里,
去年一天秋晴的午后,我因为天气实在好不过,就搁下了正在赶着写的一篇短篇,一口气走到了二十几年前曾在那里度过半年学生生活的之江大学的山中。20年的时间的印迹,居然处处都显示了面形:从前的一片荒山,几条泥路,与夫乱石幽溪,草房藩溷,现在都看不见了。尤其使人感觉到我老何堪的,是山道两旁的那一排青青的不凋冬树;当时只同豆苗似的几根小小的树秧,现在竟长成了可以遮蔽风雨,可以掩障烈日的长林。  一路上走着看着
攝影师发现几只南部黄嘴鹃鸟在水坑附近的地面上觅食,其中一只完全沉浸在捕食佳肴——白蚁的过程中。他迅速从6米开外的车里取出相机,在鸟儿飞走之前抓拍下3张照片。黄嘴鹃巨大的喙就像钳子一样,能从地上捡起美食,包括蚂蚁、甲虫、蚱蜢和蝎子。
近几年,斯里兰卡这个南太平洋岛国的旅游不断升温,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红茶。佛教以及高跷钓鱼,而我却将探访的目标锁定在加勒,一座充满欧洲风情的老城。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曾是这里的历史过客,不同的文明在加勒留下痕迹,造就了小城的独特气质,也改变了斯里兰卡整个国家的面貌。  由海港通往世界  位于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藏有大量佛教石像和印度教雕刻,入口处立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石像
作为美利亚酒店及度假村品牌在中国地区的旗舰酒店,备受瞩目的上海虹桥美利亚酒店于2017年春季亮相。这一奢华的城市酒店是美利亚酒店集团继西安盛美利亚酒店及济南绿地美利亚酒店后在中国市场开业的第三家酒店,坐落于大虹桥板块、紧邻国家会展中心。酒店设有187间客房,各类细节均体现着现代化设计理念与传统东方艺术碰撞的别样风情,宾客至上的个性化服务、热情洋溢的西班牙式風情、精致地道的餐饮体验以及现代化的硬件设
拍摄人:傅傅Sugar  拍摄地点:瑞士,苏黎世 拍摄时间:5月22日  INFO:佳能5D MarkII,F/5,1/160s,ISO 100  瑞士苏黎世大教堂开办了一个中世纪风情的集市,往来的人们都穿着古远年代的“奇装异服”,还有杂技团在卖力演出。这两个身着传统服装的人在教堂的钟楼下聊天,夕阳的余晖为他们勾勒出一道金色的轮廓,这场景,仿佛一幅天然的油画在我面前展开,鲜艳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