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承继上巳节的文化传统,演化出颇具壮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发挥了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消费等多重功能.当前,壮族“三月三”节俗具有良好的传承态势,在走向规范化传承的同时,也以其文化内核为基础,实现了节俗的活态传承.基于现实需要,壮族“三月三”节俗的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社会变迁、节日新样态、过度“生产性保护”的问题.为此,理应立足活态传承与发展理念,推进壮族“三月三”节俗实现生活性传承,丰富其文化形式,强化文化精神传承.
【机 构】
:
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承继上巳节的文化传统,演化出颇具壮族特色的文化形式,发挥了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消费等多重功能.当前,壮族“三月三”节俗具有良好的传承态势,在走向规范化传承的同时,也以其文化内核为基础,实现了节俗的活态传承.基于现实需要,壮族“三月三”节俗的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社会变迁、节日新样态、过度“生产性保护”的问题.为此,理应立足活态传承与发展理念,推进壮族“三月三”节俗实现生活性传承,丰富其文化形式,强化文化精神传承.
其他文献
城市休闲产业在空间上发展不均衡,存在显著的差异化特征,且差异化程度有增大趋势.本文基于变异系数构建城市休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城市休闲产业空间差异化的影响因素,并以广东省21个城市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城市休闲产业综合指数整体不高,除广州和深圳为优秀外,其余城市评价得分均在40分以下;广东省21个城市的休闲产业发展空间显著差异,珠三角城市程度高,且与后两者的差距显著;东西两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城市得分偏低,两者间差距不显著;影响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差异化的因素众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表明居民
近年来,我国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在国家的积极推动和培训机构的自觉参与下有较大进展.通过深入的问卷调研发现,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存在培训机构数量不足、优质培训资源不多、培训教学质量不高、培训管理规范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应采取加强政策和经费扶持、充分合理配置优质培训教学资源、提升培训教学质量、规范项目运行等措施,以充分保障返乡大学生创业培训权益,助推返乡大学生成功创业.
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制高点,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希翼通过对先进制造业领域的经济管理文献进行知识图谱计量和可视化对比图例的绘制,剖析热点研究现状,探测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细分了先进制造业中和经济管理相关的核心文献,探讨经济管理及组织应用在加速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中所起到的战略意义.采用知识图谱分析技术及软件Citespace,以2011—2021年中国知网的478篇文献和WOS数据库中的234
当前社会网络分析在网络议程设置研究中的应用,都是基于属性关键词的共现次数来判断交互议程的效果,这种简单的做法忽视了属性关键词在上下文当中的潜在语义.在本文中,试着从潜在语义网络层面来探讨传统媒体议程网络、社交媒体议程网络、公共议程网络之间交互议程效果的问题,并试着比较显在语义网络和潜在语义网络之间的差异性.本文以陈春秀事件为例,并采集了相关文本数据,然后应用Python中的Word2Vec库来构建词向量,以及应用Ucinet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在上下文潜在语义网络层面的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议程网络和公共议程网
“V一个”表达祈使语气时,可分为两类:陈述祈使句和引述祈使句,分别记作S1和S2.S1不需要引发语,可直接陈述;S2需要引发语再展开引述回应.S1和S2同属“V一个”祈使句,必然存在很多相同点,但也会存在很多不同点.先从句法、语义、语用角度深入分析S1和S2的共性及个性,再找到两者之间的演变过程.最后分析“V一个”中“一个”具有动量词性质的原因,因为“一个”具有无指用法,导致它在“V一个”中由物量词转化为动量词.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都是抗日舆论动员的践行者,它们对话语文本的篇章元素的选用并没有引发其动员效果上的本质差别.真正决定三报效果的是说“什么”话,而决定三报说“什么”话的,则是语境.抗战时期的话语语境制约着话语文本的生产及其功能实现.三报都强烈主张全面抗战,都注重从正面谋求新闻报道的舆论动员效果,但三报侧重点不同.《新华日报》侧重于自下而上的宣传,《中央日报》则忽视对普通民众的动员.《新华日报》首选的动员关键词是“民众”,《中央日报》是“精神”,《大公报》则擅长谈“经”说“艺”.《新华日报》在
乌江流域中华传统乡村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艺术形态各异.傩戏是乌江流域中华传统乡村戏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乌江流域傩戏文化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傩戏释义与傩文化探源;二是傩戏文本史料梳理与中国傩戏史建构;三是傩戏艺术审美形态研究;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这些成果拓展了乌江流域傩戏文化研究独特的视域,为中华优秀传统乡村戏剧文化研究增添了新的话语空间和学术增长点.
崇祯十七年(1644)四五月间,李自成攻占北京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社会反应呈现出严重的分化.一方面,士人因为国家沦亡悲愤异常,掀起了声讨降臣的热潮,并且十分急切地呼吁北伐,他们宣称“君辱臣死”的义愤充斥于社会,因此强调鼓舞忠义,以图收复.另一方面,无赖奸徒趁火打劫,暴乱与奴变此起彼伏,人们陷入恐慌之中,或出逃乡居,或囤聚自保.这种暴乱与奴变和士人们理想中的义愤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士绅与大众在思想观念与心态上的差异因为国变而暴露无遗.在危机关头,士人更易受到理想主义的影响,因此很难代表真正的舆论.
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大学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全程,以前所未有的技术优势颠覆着传统大学思政教学的模式,为以立德树人为宗旨的大学思政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技术支持,契合了大学思政教学革命的历史潮流.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对教育主体的地位有所消解,在大学思政教学实践中可能造成主体消解与价值陨落.在大学思政教学实践中,只有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主体危机及技术危机,明确“以人为本”的技术价值导向,才能由克服人工智能技术使用带来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关于赵世炎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飞跃3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在论著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思想”和“业绩”两个方面展开,围绕着赵世炎早期思想发展演变、赵世炎与马列主义传播、赵世炎的革命理论与思想、赵世炎与旅欧团组织的创建、赵世炎与北方革命、赵世炎与工人运动等6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厘清了一些基本史实,并对赵世炎的历史功绩做了充分肯定.今后对赵世炎的研究一方面应从充分利用现有史料,进一步挖掘新史料入手,将人物研究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进行综合考察.另一方面,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