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英语精读课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语篇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办法,从而说明语篇分析对精读课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语篇教学应广泛运用于大学英语精读课中。
[关键词]语篇教学 大学英语 精读
一、精读课教学的现状
英语教学以课文教学为主,因而精读课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精读课是传授系统语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译各种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综合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语精读课上受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颇深,大部分外语精读课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仍旧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法,表现为课堂上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文中重点词汇的讲解、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和翻译。造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处于“见木不见林”的状态,因而,学生在进行阅读能力测试时,通常能回答一些重点句子和词汇的意思,能在文中找到具体的信息,但对于一些推断性、评价性或欣赏性的问题却总是显得手足无措。这说明,学生对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所传达的信息的掌握是支离破碎的,不具备完整性,在语篇交际能力方面也体现出明显不足,最终导致其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精读课上应加强语篇教学,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精读课重要的教学功能。
二、语篇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语篇的概念及定义问题,是关系到理论认识和实际应用的重要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以他对语篇所做的分析研究而著称。韩礼德(1994)指出,“语篇这个词在语言学中用来指称任何能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语言段落,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也无论其长短。”黄国文教授(1998)指出,“语篇是指一系列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的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语篇分析可分为微观结构分析与宏观结构分析。前者主要体现在识别关键词和掌握篇章联结的基本手段,包括语法手段、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等,以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弄清句内、句际关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后者主要体现在识别主题句、重点段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以引导学生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全面领会,进一步进行评论和欣赏。
三、语篇分析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1.引入背景知识
语篇教学与语境密不可分。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介绍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只有学生具备了足够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才能够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进而理解文章的含义。所以,在课文讲解的开始阶段,我们可针对课文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知识,逐步引入课文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激发学生已有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产生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为进一步教学铺平道路。
2.灵活设置问题,逐次分析文章
在精读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提问是语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置问题可分导入设问,讲解过程设问和总结性设问。在不同阶段的设问,会有不同的作用。在编排和设计问题时,教师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设问要由浅入深,强调完整性。在课文教学的不同环节,问题设计的目的、方式和难易程度都不一样,应体现设问的层次性。
(2)设问要多样化,强调趣味性。由于英语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各异,既有典型的文化内涵,反映英语国家思想文化体系,又有规范语言形式的反复出现,教师应根据文章结构,灵活多变地把问题呈现给学生。
(3)设问要有深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置的问题中,应包括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自己去挖掘、寻找深层次的答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梳理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宏观把握能力
英语文章段落之间大部分是以线性形式展开连接的,当然,有的也是以层次形式展开连接的。如果篇章的结构是层次结构类型,那么它的段落之间就有主次之分;如果是线性结构类型,它的段落之间则往往体现了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不同存在方式。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的结构梳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分层次、找联络和定中心。分层次,即划分段落,从中分析出文章的条理性;找联络,即寻求段落间的连接部分及分析文章的连贯性(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词);定中心,即确定各段落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以达到理解文章的完整性。精读课文中有不同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但这些文章中,基本上有主题段,描写或解说段,过渡段和结论段构成。用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题段,一般在第一段或前面几段,而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的结论段,則在最后一段或最后几段。因而,我们在讲解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规则划分出文中的各个部分,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并找出各部分的主题句,归纳中心思想。这样便使学生形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的教学思想。
4.分析语言现象,提高学生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
语篇教学达到上面3点要求之后,学生对文章的框架结构应该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对文章的理解也应该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如果想要让学生对文章达到最高层次的理解—欣赏性理解,就必须要让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探索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欣赏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对此进行点评。这样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汇现象,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最终提高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
5.扩展课本知识,适应教学需要
现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广播、杂志、报刊等媒体上的相关文章,补充教材的不足,使英语阅读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篇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单个的词汇、句型上引到对于语篇的整体意义结构的理解上来。唯有将语篇分析引入精读教学实践,改变精读教学的传统模式,使精读课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mold Limited,1994.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曲桂贤.语篇、语境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4]李万军.谈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
[关键词]语篇教学 大学英语 精读
一、精读课教学的现状
英语教学以课文教学为主,因而精读课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精读课是传授系统语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译各种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综合课程。但长期以来,我国在外语精读课上受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影响颇深,大部分外语精读课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仍旧使用传统的句法分析法,表现为课堂上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对文中重点词汇的讲解、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和翻译。造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处于“见木不见林”的状态,因而,学生在进行阅读能力测试时,通常能回答一些重点句子和词汇的意思,能在文中找到具体的信息,但对于一些推断性、评价性或欣赏性的问题却总是显得手足无措。这说明,学生对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所传达的信息的掌握是支离破碎的,不具备完整性,在语篇交际能力方面也体现出明显不足,最终导致其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训练,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精读课上应加强语篇教学,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精读课重要的教学功能。
二、语篇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语篇的概念及定义问题,是关系到理论认识和实际应用的重要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以他对语篇所做的分析研究而著称。韩礼德(1994)指出,“语篇这个词在语言学中用来指称任何能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语言段落,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也无论其长短。”黄国文教授(1998)指出,“语篇是指一系列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它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围绕语篇的整体内容分析人物性格或事件的缘由,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从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语篇分析可分为微观结构分析与宏观结构分析。前者主要体现在识别关键词和掌握篇章联结的基本手段,包括语法手段、词汇衔接、逻辑联系语等,以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弄清句内、句际关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打下基础。后者主要体现在识别主题句、重点段并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结构,以引导学生对整个语篇的层次结构、逻辑关系、主题思想和作者的立场观点全面领会,进一步进行评论和欣赏。
三、语篇分析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1.引入背景知识
语篇教学与语境密不可分。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介绍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只有学生具备了足够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才能够填补作者句子间信息的空白,进而理解文章的含义。所以,在课文讲解的开始阶段,我们可针对课文的内容,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介绍课文背景知识,逐步引入课文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激发学生已有的、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网络,使学生产生了解更多信息的愿望,为进一步教学铺平道路。
2.灵活设置问题,逐次分析文章
在精读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提问是语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设置问题可分导入设问,讲解过程设问和总结性设问。在不同阶段的设问,会有不同的作用。在编排和设计问题时,教师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设问要由浅入深,强调完整性。在课文教学的不同环节,问题设计的目的、方式和难易程度都不一样,应体现设问的层次性。
(2)设问要多样化,强调趣味性。由于英语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各异,既有典型的文化内涵,反映英语国家思想文化体系,又有规范语言形式的反复出现,教师应根据文章结构,灵活多变地把问题呈现给学生。
(3)设问要有深度,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置的问题中,应包括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自己去挖掘、寻找深层次的答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梳理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宏观把握能力
英语文章段落之间大部分是以线性形式展开连接的,当然,有的也是以层次形式展开连接的。如果篇章的结构是层次结构类型,那么它的段落之间就有主次之分;如果是线性结构类型,它的段落之间则往往体现了事物在时间与空间中的不同存在方式。一般说来,一篇文章的结构梳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分层次、找联络和定中心。分层次,即划分段落,从中分析出文章的条理性;找联络,即寻求段落间的连接部分及分析文章的连贯性(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渡词);定中心,即确定各段落的大意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以达到理解文章的完整性。精读课文中有不同的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但这些文章中,基本上有主题段,描写或解说段,过渡段和结论段构成。用来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主题段,一般在第一段或前面几段,而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的结论段,則在最后一段或最后几段。因而,我们在讲解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规则划分出文中的各个部分,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并找出各部分的主题句,归纳中心思想。这样便使学生形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 centered)的教学思想。
4.分析语言现象,提高学生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
语篇教学达到上面3点要求之后,学生对文章的框架结构应该有了很清晰的认识,对文章的理解也应该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但如果想要让学生对文章达到最高层次的理解—欣赏性理解,就必须要让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探索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欣赏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对此进行点评。这样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汇现象,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性,最终提高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交际能力。
5.扩展课本知识,适应教学需要
现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教师应该利用网络、广播、杂志、报刊等媒体上的相关文章,补充教材的不足,使英语阅读教学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语篇教学的关键,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单个的词汇、句型上引到对于语篇的整体意义结构的理解上来。唯有将语篇分析引入精读教学实践,改变精读教学的传统模式,使精读课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篇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mold Limited,1994.
[2]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曲桂贤.语篇、语境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4]李万军.谈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语篇意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