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歙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模式的调查,指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空间、规划、部门协调、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林下经济发展对策,以期为歙县更好地发展林下经济、优化林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歙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71-02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exian
WU Yun-hong
(Shexian Forestry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Shexian Anhui 245200)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ode of the 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exian,we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from the space,planning,department coordination and policy guidanc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the economic,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forestry,promoting modern fore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dergrowth economy;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Shexian Anhui
歙县是安徽省21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8.41万hm2,森林覆盖率82.69%,发展林业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县辖28个乡镇,总人口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3万人。据统计,2014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 883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 989元,占人均收入的36.7%。
近年来,歙县着力优化林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林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业大户、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和林业致富能手,迅速壮大现代林业发展规模,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林农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林下经济成为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方向。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模式
全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约6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2.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歙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发展林业的重要突破口,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提升绿色质量,促进林农增收”,通过项目推动、政策扶持、技术引导,鼓励林农发展以林禽、林茶、林菌、林药、林果、林蔬、林间采集及生态旅游等现代林业经济,林下经济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全县已建成10个颇有规模的森林生态旅游基地、20家标准化农家乐、30个林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据统计,全县已发展林下经济的集体林地面积1.15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3%,其中发展林下种植1 706.67 hm2、林下养殖800.00 hm2、采集加工2 733.33 hm2、森林景观利用6 300.00 hm2。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0.97亿元,惠及林农7.8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2 237.87元。
1.1 林下种植
总面积1 707.92 hm2,总产量2 131 t,总产值15 851万元。其中:林菌模式,面积1.33 hm2,产量1 t,产值8万元,品种主要为木耳;林药模式,面积1 342.73 hm2,产量1 250 t,产值12 528万元,品种主要是药用牡丹、黄杞子、白术、菊花等;林果模式,面积300 hm2,产量490 t,产值2 920万元,品种主要是葡萄、猕猴桃等;林菜模式,面积63.33 hm2,产量390 t,产值390万元,产品主要为辣椒;林花模式,面积0.53 hm2,产量0.25 t,产值5万元,产品主要为玫瑰花。
1.2 林下养殖
总面积807 hm2,总产值23 746万元。其中:林禽模式330 hm2,产量148.4万只,产值8 904.5万元;林畜模式467 hm2,产量12万头,产值14 833万元;林蜂模式10 hm2,产量139箱,产值8.5万元。
1.3 林间采集
总面积2 736 hm2,加工量728 t,总产值2 099万元。其中:药材采集加工面积156 hm2,加工量58 t,产值102万元;箬叶采集1 200 hm2,加工量290 t,产值591万元;竹笋采集加工1 100 hm2,加工量270 t,产值1 362万元;野菜采集加工280 hm2,加工量110 t,产值44万元。
1.4 森林景观利用
全县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景观发展森林旅游和林家乐(农家乐)项目76个,总面积6 300 hm2,总产值达6.8亿元。2014年8月,省林业厅、旅游局命名了287家 “森林旅游人家”,歙县共13家榜上有名,分别为披云山庄、凤凰湖生态农庄、雄村乡卖花渔村、石潭摄影基地、搁船尖景区徽菜馆、里碓森林旅游人家、柑橘合作社、茶坦古道、问政山生态农庄、鲍家花园酒店、霸王山生态农庄、墨韵堂、徽娘农家乐。此外,还有许多民间能人、大户专门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行业。 2 歙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虽具备优越的发展环境,但缺乏应有的发展氛围
歙县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徽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公益林、退耕还林生态林面积较大,生态保护任务很重。保护生态,必然制约着传统模式的林业生产经营,影响了林农增收。要解决这个矛盾,发展林下经济是有效途径之一。但作为一种新的林业发展模式,林下经济还是一个新课题,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还不够健全。一些乡镇还没有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也不足[1-3]。
2.2 虽具备丰富的林下资源,但缺乏规模化发展的产业
歙县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农户拿到了林权证,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参与农户多处于自发状态,经营层次较低。少数林农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通,盲目选择种植品种和养殖项目,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山野菜开发、中药材种植、野生动物养殖等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在引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难以突破,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4]。
2.3 虽有企业参与发展,但缺乏辐射带动能力
目前,企业对林下经济的参与程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多数林农小富即安,不愿去承担市场风险;二是政府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不大。现阶段,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大多面临技术、资金等难题,加上缺乏品牌战略意识,难以形成龙头带动作用[4]。
2.4 虽有国家政策引导,但缺乏系统、具体的扶持措施
国家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但基层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将其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歙县虽然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但扶持政策措施还不够系统,部门分工也不明确。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大部分靠林农自筹,好多项目难以做大做强。
2.5 虽有专业技术推广队伍,但缺乏知识更新的引导机制
歙县农林科技推广队伍,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现有人员的知识老化,未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成果,部分人员对某些新技术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如林农,已无法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现代化、产业化的要求,在推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4]。
3 歙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空间,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
必须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从而提高林地产出率,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借鉴外地的典型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4]。
3.2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要实行政府推动、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应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开展林下经济发展调查和规划,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化、无公害林产品生产、中草药发展、畜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相结合,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宜地方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采集、森林旅游开发等模式。
3.3 齐抓共管,建立部门协作的技术推广服务队伍
林下经济涉及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旅游开发等各个方面,需要各种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支撑。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做好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扶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服务工作[4]。与此同时,要做好农林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对现有农林技术人员进行带薪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速度,掌握高新技术;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种养、林下产品加工等新领域技术人才,促进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4 加强引导,制订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林农增收。一是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把林下经济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保,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保障;二是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和项目;三是制定促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下经济建设的扶持政策,搭建农民林下经济发展的网络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四是强化对林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规范,加强流转平台、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资本和各种生产要素“进山入林”创造条件[4]。
4 参考文献
[1] 周卫东.黄山市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06-207.
[2]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
[3]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4] 张立青.贵池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3(3):45-47.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安徽歙县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71-02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exian
WU Yun-hong
(Shexian Forestry Bureau of Anhui Province,Shexian Anhui 245200)
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ode of the fores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exian,we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from the space,planning,department coordination and policy guidance,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veloping the economic,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forestry,promoting modern forestry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dergrowth economy;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s;Shexian Anhui
歙县是安徽省21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8.41万hm2,森林覆盖率82.69%,发展林业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县辖28个乡镇,总人口4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3万人。据统计,2014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0 883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3 989元,占人均收入的36.7%。
近年来,歙县着力优化林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林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林业龙头企业、林业大户、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和林业致富能手,迅速壮大现代林业发展规模,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林农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林下经济成为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方向。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模式
全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约6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32.6%。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歙县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发展林业的重要突破口,制定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提升绿色质量,促进林农增收”,通过项目推动、政策扶持、技术引导,鼓励林农发展以林禽、林茶、林菌、林药、林果、林蔬、林间采集及生态旅游等现代林业经济,林下经济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全县已建成10个颇有规模的森林生态旅游基地、20家标准化农家乐、30个林下种植养殖示范基地。据统计,全县已发展林下经济的集体林地面积1.15万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3%,其中发展林下种植1 706.67 hm2、林下养殖800.00 hm2、采集加工2 733.33 hm2、森林景观利用6 300.00 hm2。林下经济总产值达10.97亿元,惠及林农7.8万人,林下经济人均收入2 237.87元。
1.1 林下种植
总面积1 707.92 hm2,总产量2 131 t,总产值15 851万元。其中:林菌模式,面积1.33 hm2,产量1 t,产值8万元,品种主要为木耳;林药模式,面积1 342.73 hm2,产量1 250 t,产值12 528万元,品种主要是药用牡丹、黄杞子、白术、菊花等;林果模式,面积300 hm2,产量490 t,产值2 920万元,品种主要是葡萄、猕猴桃等;林菜模式,面积63.33 hm2,产量390 t,产值390万元,产品主要为辣椒;林花模式,面积0.53 hm2,产量0.25 t,产值5万元,产品主要为玫瑰花。
1.2 林下养殖
总面积807 hm2,总产值23 746万元。其中:林禽模式330 hm2,产量148.4万只,产值8 904.5万元;林畜模式467 hm2,产量12万头,产值14 833万元;林蜂模式10 hm2,产量139箱,产值8.5万元。
1.3 林间采集
总面积2 736 hm2,加工量728 t,总产值2 099万元。其中:药材采集加工面积156 hm2,加工量58 t,产值102万元;箬叶采集1 200 hm2,加工量290 t,产值591万元;竹笋采集加工1 100 hm2,加工量270 t,产值1 362万元;野菜采集加工280 hm2,加工量110 t,产值44万元。
1.4 森林景观利用
全县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景观发展森林旅游和林家乐(农家乐)项目76个,总面积6 300 hm2,总产值达6.8亿元。2014年8月,省林业厅、旅游局命名了287家 “森林旅游人家”,歙县共13家榜上有名,分别为披云山庄、凤凰湖生态农庄、雄村乡卖花渔村、石潭摄影基地、搁船尖景区徽菜馆、里碓森林旅游人家、柑橘合作社、茶坦古道、问政山生态农庄、鲍家花园酒店、霸王山生态农庄、墨韵堂、徽娘农家乐。此外,还有许多民间能人、大户专门从事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行业。 2 歙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虽具备优越的发展环境,但缺乏应有的发展氛围
歙县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徽州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公益林、退耕还林生态林面积较大,生态保护任务很重。保护生态,必然制约着传统模式的林业生产经营,影响了林农增收。要解决这个矛盾,发展林下经济是有效途径之一。但作为一种新的林业发展模式,林下经济还是一个新课题,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还不够健全。一些乡镇还没有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林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也不足[1-3]。
2.2 虽具备丰富的林下资源,但缺乏规模化发展的产业
歙县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农户拿到了林权证,为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参与农户多处于自发状态,经营层次较低。少数林农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通,盲目选择种植品种和养殖项目,无法抵御市场风险。山野菜开发、中药材种植、野生动物养殖等还停留在摸索阶段,在引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难以突破,无法形成规模化、产业化[4]。
2.3 虽有企业参与发展,但缺乏辐射带动能力
目前,企业对林下经济的参与程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多数林农小富即安,不愿去承担市场风险;二是政府扶持龙头企业的力度不大。现阶段,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大多面临技术、资金等难题,加上缺乏品牌战略意识,难以形成龙头带动作用[4]。
2.4 虽有国家政策引导,但缺乏系统、具体的扶持措施
国家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将其作为巩固和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但基层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将其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歙县虽然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但扶持政策措施还不够系统,部门分工也不明确。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大部分靠林农自筹,好多项目难以做大做强。
2.5 虽有专业技术推广队伍,但缺乏知识更新的引导机制
歙县农林科技推广队伍,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现有人员的知识老化,未及时掌握新技术、新成果,部分人员对某些新技术的了解程度甚至不如林农,已无法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现代化、产业化的要求,在推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4]。
3 歙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 充分利用空间,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
必须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从而提高林地产出率,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借鉴外地的典型经验,在全县范围内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4]。
3.2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要实行政府推动、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应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通过开展林下经济发展调查和规划,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结构调整、林业产业化、无公害林产品生产、中草药发展、畜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相结合,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宜地方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采集、森林旅游开发等模式。
3.3 齐抓共管,建立部门协作的技术推广服务队伍
林下经济涉及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旅游开发等各个方面,需要各种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支撑。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做好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扶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服务工作[4]。与此同时,要做好农林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是对现有农林技术人员进行带薪培训,加快其知识更新速度,掌握高新技术;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种养、林下产品加工等新领域技术人才,促进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4 加强引导,制订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通过政策引导,培育形成一批优势产业,在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林农增收。一是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把林下经济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保,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保障;二是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和项目;三是制定促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下经济建设的扶持政策,搭建农民林下经济发展的网络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四是强化对林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规范,加强流转平台、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资本和各种生产要素“进山入林”创造条件[4]。
4 参考文献
[1] 周卫东.黄山市黄山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06-207.
[2]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
[3]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4] 张立青.贵池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3(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