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新华社有关报道披露,美的空调“一晚1度电”的广告涉嫌误导消费者。该报道引起热议,有评论认为,对这类虚假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应当零容忍。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广告宣传假“高科技”之名,行虚假诓骗之实,对消费者造成伤害。本刊现梳理近期虚假“高科技”广告案例,为消费者擦亮火眼金睛,谨防被骗!
真正的高科技不是吹的!有的高科技毋庸置疑,有的,你得多留份心。
美的高科技
“一晚仅需1度电”受质疑
最近,美的、奥克斯等空调厂商都在花大力气宣传自己的空调“一晚仅需1度电”“1度电到天明”。这样神奇的省电效果,再披上一个“高能效制冷系统”“0.1Hz精控科技”的外衣,很多人深信不疑。
据新华社报道,在今年3月份,家住石家庄市的范女士却对此产生了质疑。此前,她在看到了上述广告宣传之后,果断地购买了一台美的尚弧26KB型变频空调。空调被安装在范女士家中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
4月上中旬气温偏低,小区已停暖,范女士用空调制热。不过心细的她惊讶地发现,这台宣称“一晚1度电”的空调结果足足消耗了9度电。
对此,她向河北省消费者协会进行了投诉。在受理投诉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发现,美的在电视、卖场主打的一句话宣传语,不分制冷制热,过分强调“一晚1度电”,但仅仅在宣传材料很不显眼的位置用小字体标出要达到节能功效还需特定条件。而这样的特定条件,往往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聂云东看来,这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多的误导。因为它将使用过程当中的耗电量和实验室里的耗电量混淆了。
面对实际使用中的耗电量可能与实验室鉴定结果存在的偏差,美的方面称:“有实验室的数据,有第三方检测,表示权威专家是认可的。”
美的方面还补充,2012年7月,美的新节能系列空调(尚弧26KB)通过国家权威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验证,在“ECO”节能运行模式下,一晚8小时的制冷耗电量为0.998千瓦时;2012年12月,美的新节能系列空调“ECO”节能技术被中科院院士领衔的技术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技术现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对美的“一晚1度电”进行鉴定的技术委员会,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牵头的,包括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位专家教授。
其中,陶文铨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在参与鉴定过程中,他确实亲眼看到了空调压缩机低频运转的情况,压缩机转速低到一秒钟转一圈,这时候空调耗电量已大幅度降低,之后包括他在内的专家便对此进行了评定。但对于这份鉴定是否具有权威性,陶文铨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基因”、“纳米”
成高科技忽悠热词
实际上,夸张的广告宣传不仅仅出现在空调领域,近年来,各种打着“高科技”旗号的误导性广告层出不穷。
媒体报道,山东东明县经营热水器的张某,为了使自己经销的太阳能热水器好卖,将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赋予了“高科技”概念,邪乎地说自己所经销的产品采用了航天纳米级镀膜技术。结果,这事被市民举报。面对工商部门的调查,张某只得承认,所谓的航天技术,其实是他为了扩大销量而编造出来的一个幌子,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有人还对虚假的“高科技”词汇做了一个总结,发现“基因”、“纳米”、“离子”、“超导”等高科技词汇成了不法厂商忽悠人的“热门词汇”。
而这衍生了很多“基因”、“纳米”、“离子”、“超导”产品。光说纳米,商家就“发明”了“纳米能量杯”、“纳米能量裤”、“纳米衣服”、“纳米汽车膜”等一系列“纳米”产品。
“高科技”喜欢“治病”
值得注意的是,虚假的“高科技”宣传,在医疗行业特别多。早前,家住黑河市的16岁女孩朱娜(化名),因为患有癫痫病,频繁发作,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就诊。不诊不知道,一诊吓一跳。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朱娜头部上方有6枚不明金属块。
医生在询问朱娜后得知,5年前,朱娜的家人听信了虚假宣传,请“神医”为她植入了“高科技芯片”治疗癫痫。但“高科技芯片”并没有减轻朱娜的癫痫病症状,起初家人认为是芯片还没有发挥作用,观察一段时间后再看看。可没想到,几年之后,朱娜的病情愈发严重,这才想到去医院生检查。
一些打着“中医研究院”旗号的单位,经常在网上发布“世界首创超导基因调控疗法”的消息,号称通过神经激活因子、神经修复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协同作用,开创了世界第一个彻底根治癫痫的绿色疗法。而这些所谓的“高科技”疗法,最后被证明全都是虚假宣传。
此外,生物科技、太空概念也常常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此前,市场上一大批打着“生物技术、太空概念”的高科技家具产品销售也异常火爆。一些网页宣称,使用“太空床垫”能够“ 产生温热效应,活化人体内水分子,激活细胞活力,防止肥胖; 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补肾壮阳,滋阴养血,延缓衰老”。
这家企业的广告宣传着实让人瞠目结舌,可耐人寻味的是,这家企业的睡眠产品销售却异常不错。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对产品的科技感要求越来越高。
于是,一批所谓“生物技术、太空概念”旗号的高科技产品应运而生,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下,一大批消费者被误导购买。
真正的高科技不是吹的!有的高科技毋庸置疑,有的,你得多留份心。
美的高科技
“一晚仅需1度电”受质疑
最近,美的、奥克斯等空调厂商都在花大力气宣传自己的空调“一晚仅需1度电”“1度电到天明”。这样神奇的省电效果,再披上一个“高能效制冷系统”“0.1Hz精控科技”的外衣,很多人深信不疑。
据新华社报道,在今年3月份,家住石家庄市的范女士却对此产生了质疑。此前,她在看到了上述广告宣传之后,果断地购买了一台美的尚弧26KB型变频空调。空调被安装在范女士家中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
4月上中旬气温偏低,小区已停暖,范女士用空调制热。不过心细的她惊讶地发现,这台宣称“一晚1度电”的空调结果足足消耗了9度电。
对此,她向河北省消费者协会进行了投诉。在受理投诉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发现,美的在电视、卖场主打的一句话宣传语,不分制冷制热,过分强调“一晚1度电”,但仅仅在宣传材料很不显眼的位置用小字体标出要达到节能功效还需特定条件。而这样的特定条件,往往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聂云东看来,这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多的误导。因为它将使用过程当中的耗电量和实验室里的耗电量混淆了。
面对实际使用中的耗电量可能与实验室鉴定结果存在的偏差,美的方面称:“有实验室的数据,有第三方检测,表示权威专家是认可的。”
美的方面还补充,2012年7月,美的新节能系列空调(尚弧26KB)通过国家权威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验证,在“ECO”节能运行模式下,一晚8小时的制冷耗电量为0.998千瓦时;2012年12月,美的新节能系列空调“ECO”节能技术被中科院院士领衔的技术委员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这项技术现正在申请发明专利。
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对美的“一晚1度电”进行鉴定的技术委员会,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牵头的,包括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位专家教授。
其中,陶文铨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在参与鉴定过程中,他确实亲眼看到了空调压缩机低频运转的情况,压缩机转速低到一秒钟转一圈,这时候空调耗电量已大幅度降低,之后包括他在内的专家便对此进行了评定。但对于这份鉴定是否具有权威性,陶文铨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基因”、“纳米”
成高科技忽悠热词
实际上,夸张的广告宣传不仅仅出现在空调领域,近年来,各种打着“高科技”旗号的误导性广告层出不穷。
媒体报道,山东东明县经营热水器的张某,为了使自己经销的太阳能热水器好卖,将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赋予了“高科技”概念,邪乎地说自己所经销的产品采用了航天纳米级镀膜技术。结果,这事被市民举报。面对工商部门的调查,张某只得承认,所谓的航天技术,其实是他为了扩大销量而编造出来的一个幌子,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有人还对虚假的“高科技”词汇做了一个总结,发现“基因”、“纳米”、“离子”、“超导”等高科技词汇成了不法厂商忽悠人的“热门词汇”。
而这衍生了很多“基因”、“纳米”、“离子”、“超导”产品。光说纳米,商家就“发明”了“纳米能量杯”、“纳米能量裤”、“纳米衣服”、“纳米汽车膜”等一系列“纳米”产品。
“高科技”喜欢“治病”
值得注意的是,虚假的“高科技”宣传,在医疗行业特别多。早前,家住黑河市的16岁女孩朱娜(化名),因为患有癫痫病,频繁发作,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就诊。不诊不知道,一诊吓一跳。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朱娜头部上方有6枚不明金属块。
医生在询问朱娜后得知,5年前,朱娜的家人听信了虚假宣传,请“神医”为她植入了“高科技芯片”治疗癫痫。但“高科技芯片”并没有减轻朱娜的癫痫病症状,起初家人认为是芯片还没有发挥作用,观察一段时间后再看看。可没想到,几年之后,朱娜的病情愈发严重,这才想到去医院生检查。
一些打着“中医研究院”旗号的单位,经常在网上发布“世界首创超导基因调控疗法”的消息,号称通过神经激活因子、神经修复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协同作用,开创了世界第一个彻底根治癫痫的绿色疗法。而这些所谓的“高科技”疗法,最后被证明全都是虚假宣传。
此外,生物科技、太空概念也常常被一些不法商家利用。此前,市场上一大批打着“生物技术、太空概念”的高科技家具产品销售也异常火爆。一些网页宣称,使用“太空床垫”能够“ 产生温热效应,活化人体内水分子,激活细胞活力,防止肥胖; 改善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补肾壮阳,滋阴养血,延缓衰老”。
这家企业的广告宣传着实让人瞠目结舌,可耐人寻味的是,这家企业的睡眠产品销售却异常不错。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对产品的科技感要求越来越高。
于是,一批所谓“生物技术、太空概念”旗号的高科技产品应运而生,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下,一大批消费者被误导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