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文化修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又将面临着新的冲击,新的困惑,新的挑战。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怎样紧跟时代步伐,做一名新课改下合格的语文教师,不能不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深思。在新课改下如何上一节语文课,更是广大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我在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中,对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可以说最简单,谁都会上,但真正要上好却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如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好作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堂上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等。这些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本条件。
2、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合格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效仿,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足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言谈举止,力求成为学生楷模。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精神,都能影响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处处做学生表率,才会被学生认可,才会产生感染力。
3、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表扬、鼓励、信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肯定,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强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绪,营造课堂气氛。教师要把高涨、积极的情绪,慈善、微笑的面孔,刚毅、自信的眼神带入课堂,让学生们感到教师的热情、和蔼可亲。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轻松自由,思维才异常活跃;才敢大胆地想象,深究课文中的问题;对某些问题才敢于质疑,敢于评论,课堂气氛才显得活跃、热烈。反之,就让学生产生压抑感,甚至产生失望、惊恐、紧张等情绪,从而扼杀了学生探究讨论问题的欲望,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一节语文课不仅要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样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展开交流沟通,学生、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对话。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质疑反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实施
能够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前提是要备好课,但备好课却不一定能上好,这就要看教师的驾驭能力了,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笔者认为要具备以下环节:
1、巧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即课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导入就要把学生引入文本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和文本进行对话。导入新课的技巧是否巧妙、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可见,采用何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初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而从目前总体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似乎很多的教师都没能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更侧重于在学生进入状态后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正基于此,有些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难以安静下来听课,甚至经常不自觉地迟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设情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为主线,贯穿全文。
对于语文课来说,无论学习何种文体的文章,课堂上一定要读,如果一节语文课没有读书声,我认为就不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朗读、齐读,小声跟读、小组比赛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读、研读,学习一般现代文利用传统的方法读,文言文及古诗词可以采用吟读、诵读、译读、说读、赏读等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感情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采用了跟读、齐读、译读、研读、背读这几个教学环节上课,学生很喜欢。
3、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情境。
学生“唱戏”,教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可以通过几名学生的共同参与“表演”,真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能正确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事件的因果关系等,这也将有助于语文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理念。例如:我在教《桃花源记》时,采用时空连线的形式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语文课的授课效果。让学生对语文课有一种期待感。
4、让质疑充滿课堂。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准备好问题,然后学生答出预设性答案,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就认为是错误的。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能够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思想偏激,这就要教师巧妙引导,教师就是引导者。鼓励学生质疑,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鼓励表扬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用于参与探究。教师也要适当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一节课都有收获。
5、紧扣文本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要有紧扣文本的拓展延伸内容,如果只是进行研读,品味,少了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总觉得这节课不够完整,效果自然是让人觉得欠缺了点什么;如果太过重视拓展,但拓展得太早太快,一节课用了一半的时间做拓展,这样的课必然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是不充分的。拓展方式众多,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拓展,比如设计仿写句子练习或想象能力的训练题,设计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情感经历或情感体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较轻易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往日的生活连缀起来,畅谈心路历程。
语文科目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尽力做到最好,以语文教育前辈为榜样,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1、语文课可以说最简单,谁都会上,但真正要上好却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扎实的语文功底,如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声情并茂地朗读好作品,能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还要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文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堂上还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课堂语言具有丰富的感染力等。这些可以说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本条件。
2、上好一节语文课,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合格的语文素养,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学生都会效仿,有人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足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重自身形象,言谈举止,力求成为学生楷模。高尚的道德情操,纯洁的品质,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勤奋好学的精神,都能影响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处处做学生表率,才会被学生认可,才会产生感染力。
3、注意展示情感魅力 。俗话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表扬、鼓励、信任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肯定,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悦纳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强了信心。其次用良好情绪,营造课堂气氛。教师要把高涨、积极的情绪,慈善、微笑的面孔,刚毅、自信的眼神带入课堂,让学生们感到教师的热情、和蔼可亲。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轻松自由,思维才异常活跃;才敢大胆地想象,深究课文中的问题;对某些问题才敢于质疑,敢于评论,课堂气氛才显得活跃、热烈。反之,就让学生产生压抑感,甚至产生失望、惊恐、紧张等情绪,从而扼杀了学生探究讨论问题的欲望,窒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一节语文课不仅要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样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展开交流沟通,学生、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对话。要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质疑反思,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实施
能够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前提是要备好课,但备好课却不一定能上好,这就要看教师的驾驭能力了,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笔者认为要具备以下环节:
1、巧妙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即课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合格的语文课导入就要把学生引入文本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和文本进行对话。导入新课的技巧是否巧妙、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可见,采用何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之初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而从目前总体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似乎很多的教师都没能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更侧重于在学生进入状态后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正基于此,有些学生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难以安静下来听课,甚至经常不自觉地迟到,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创设情景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读”为主线,贯穿全文。
对于语文课来说,无论学习何种文体的文章,课堂上一定要读,如果一节语文课没有读书声,我认为就不是一节合格的语文课,朗读、齐读,小声跟读、小组比赛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读、研读,学习一般现代文利用传统的方法读,文言文及古诗词可以采用吟读、诵读、译读、说读、赏读等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语言的品味和赏析、感情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如学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采用了跟读、齐读、译读、研读、背读这几个教学环节上课,学生很喜欢。
3、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情境。
学生“唱戏”,教师“搭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可以通过几名学生的共同参与“表演”,真正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使学生能正确把握人物的心理特征、事件的因果关系等,这也将有助于语文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理念。例如:我在教《桃花源记》时,采用时空连线的形式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语文课的授课效果。让学生对语文课有一种期待感。
4、让质疑充滿课堂。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准备好问题,然后学生答出预设性答案,如果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教师就认为是错误的。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只要能够说明自己的理由即可,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合作探究,讨论交流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思想偏激,这就要教师巧妙引导,教师就是引导者。鼓励学生质疑,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鼓励表扬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用于参与探究。教师也要适当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一节课都有收获。
5、紧扣文本拓展延伸。
一节语文课要有紧扣文本的拓展延伸内容,如果只是进行研读,品味,少了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总觉得这节课不够完整,效果自然是让人觉得欠缺了点什么;如果太过重视拓展,但拓展得太早太快,一节课用了一半的时间做拓展,这样的课必然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是不充分的。拓展方式众多,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拓展,比如设计仿写句子练习或想象能力的训练题,设计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情感经历或情感体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较轻易地将自己的情感与往日的生活连缀起来,畅谈心路历程。
语文科目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开拓创新,迎难而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希望在成长过程中尽力做到最好,以语文教育前辈为榜样,不断学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