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封顶的水立方还是市场上大卖的福娃,奥运的气氛已经在离开幕一年的时间大量聚集,各项筹备活动有条不紊。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奥运物流也渐渐浮出水面。
历数各届奥运物流
历届奥运会对物流都非常重视,比如说,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结束的同时,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组织和物流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其成功之处是任命了三位有经验的人士从事物流组织工作,在整体的运作过程中共有5位政府官员和18位专家参与。而亚特兰大奥组委于1994年设立了物流委员会,专门负责有关奥运物流的管理。2000年举办的第27届悉尼奥运会还专门对奥运物流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而我国在申奥结束后,2001年,国家863计划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下专门设立《电子商务在奥运中应用模式的研究》课题。其中,奥运物流体系研究是该专案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们将根据专案中“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来界定奥运物流体系的结构,研究奥运物流需求。在分析北京地区物流体系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奥运物流体系规划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建立奥运物流监控系统。据该课题成员之一的北方交通大学汝宜红教授介绍:该课题组以历届奥运会的物流需求实际入手,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物流前景,并力求用定量化方法加以描述。预测与奥运直接相关的商品物流需求量。
北京奥运物流的挑战
参照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物流设备,课题组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1200辆手推车,170辆叉车、起重机525台,150辆起重卡车,仓库面积20万平方米。而与奥运会相关的物流需求总量更是大约为432亿左右。
但是,目前北京市的整体物流水准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物流系统发展尚存在若干问题,与奥运会对物流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奥运物流对效率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北京地区物流系统构筑不合理,铁路货站、环城铁路圈更接近于城市,而作为主要枢纽的环城公路在铁路圈之外。由这些公路枢纽对城市货物进行集散运输,都要越过铁路圈,形成了连续不断的不合理运输,这样无法满足奥运会对物流速度的要求。
其次,现有的物流街点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奥运物流的特殊需求。北京市目前各种公路货站、货场、装卸点有6000余个,途中铁道货站有将近80个,铁道专用线连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有几百个,处于散、小、乱的局面,绝大部分规模过小。由于城市的扩展,原来规划的集中仓库区域功能的根本改变,新的规划又没有正式启动,物流节点处于无序建设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奥运赛事对物流节点的要求。
最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奥运物流的要求,目前北京市物流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
机遇:不仅是奥运
其实如何利用奥运会带来的契机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对广大中国物流企业来说,是比那400亿奥运物流商机更大的机遇。
如果能够通过这一次机会和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合作,学习其优秀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对中国物流企业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结合奥运物流三大特点提升物流水平,是难得机会。
首先是物流的集中性。奥运会举办期间,围绕奥运重点设施、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热点、重点比赛的物流运转强度极大。奥运会举办期间,奥运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等场所呈集中分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计划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27个项目的比赛安排在32个场馆,相对集中于北京的4个区域: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西部社区、北部风景旅游区和大学区。其中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集中了14个场馆,准备举行15项比赛。这些区域将是物流保障的重点范围。到时候会有众多的国外物流商加入其中,其中不乏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保证奥运货物的有效到达对所有的物流厂商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北京这样大型的城市里,协同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在同一平台之上,国内物流企业就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合作平台,相信这种合作定会对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奥运会举办期间,不确定因素极多。一般需要40%的仓库空间用来储存所有的比赛器材,余下60%的空间用来储存未知的物品。奥运物流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奥运会举行期间,可能有许多与物流有关的意外事件发生,而且这些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尽快解决。这就需要国内物流企业有一个完整的应急方案,而这恰恰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当前我国更多的物流企业是处于一个较低层面的物流经营,局限于一些最简单和最基础的物流配送,而奥运会的举办对众多物流企业起到一个较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必须要制定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也需要一个详细而周密的应急计划,而这些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奥运会只有短短一个月,未来国内的物流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无疑能加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安全性也是奥运物流的一大特点。奥运会举办期间,赛事所需的大部分运动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的安全至关重要,很多设备一旦损坏很难快速找到替代品。由于奥运会的特殊性,奥运物流需求的客体—赛事物流中的比赛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等几乎都是关键物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而不得不承认,当前国内的物流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特别是在安全性上,缺乏专门的运送工具,而且还停留在最基本的货车。此外也缺少相应的人才,特别是某些特殊器材的技师。所以我们经常在报纸或者网络上看到物流企业的纠纷问题大多数是因为不正确装运而引发的。物流要求不再停留在最初级阶段,货品种类日益繁多,货物在运送中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奥运也可以看作是众多物流企业的一个检验,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物流的需求,将在奥运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奥运物流系统将分为建立、再供给和回收三个阶段。这需要企业有一个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不仅包括正向物流,也包括逆向物流。但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逆物流的认识不足够,我国的逆物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也是奥运物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虽然奥运会的时间只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期间的人流和物流都是十分巨大的,如何解决好逆向物流不仅是举办绿色奥运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对整个城市环保的要求。
奥运在北京举办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物流企业来说,是一次近距离和国外优秀物流企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在国外物流企业大举进入中国的时候,这是一个和竞争对手较量和学习的机会,但是,面对国外对手,如何发挥自己的特点,在奥运舞台不落下风,估计是每一个参与奥运物流的国内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定义奥运物流
奥运物流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构成,是举办奥运会相关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奥运物流的内容可以从服务的客户群、与奥运赛事的关系、地域范围、时间范围、服务形态、服务项目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形成奥运物流构成的多维立体架构,每一维分类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奥运物流的管理视角,相对于传统单一货物的物流,奥运物流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
以时间为例,从时间维的角度可以将奥运物流分为赛前物流、赛中物流和赛后物流。赛前物流是指为举办奥运会,在会前进行的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奥运比赛场馆建设用品、比赛器材、新闻媒体器材和生活资料的仓储、运输等物流活动。赛中物流主要是指奥运会举办期间,主办城市及其他比赛地区发生的各类物流活动的总称。赛中物流活动的目的是为奥运会提供后勤保障。赛后物流主要是指奥运会结束后,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等场所的物品清理、回收等物流活动。从内容上来看,奥运物流是供应链、精细物流和逆物流的综合。
历数各届奥运物流
历届奥运会对物流都非常重视,比如说,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结束的同时,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组织和物流工作就开始进行了,其成功之处是任命了三位有经验的人士从事物流组织工作,在整体的运作过程中共有5位政府官员和18位专家参与。而亚特兰大奥组委于1994年设立了物流委员会,专门负责有关奥运物流的管理。2000年举办的第27届悉尼奥运会还专门对奥运物流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而我国在申奥结束后,2001年,国家863计划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主题下专门设立《电子商务在奥运中应用模式的研究》课题。其中,奥运物流体系研究是该专案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者们将根据专案中“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研究”的部分成果,来界定奥运物流体系的结构,研究奥运物流需求。在分析北京地区物流体系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奥运物流体系规划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建立奥运物流监控系统。据该课题成员之一的北方交通大学汝宜红教授介绍:该课题组以历届奥运会的物流需求实际入手,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物流前景,并力求用定量化方法加以描述。预测与奥运直接相关的商品物流需求量。
北京奥运物流的挑战
参照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物流设备,课题组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1200辆手推车,170辆叉车、起重机525台,150辆起重卡车,仓库面积20万平方米。而与奥运会相关的物流需求总量更是大约为432亿左右。
但是,目前北京市的整体物流水准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物流系统发展尚存在若干问题,与奥运会对物流的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首先,低水平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奥运物流对效率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如北京地区物流系统构筑不合理,铁路货站、环城铁路圈更接近于城市,而作为主要枢纽的环城公路在铁路圈之外。由这些公路枢纽对城市货物进行集散运输,都要越过铁路圈,形成了连续不断的不合理运输,这样无法满足奥运会对物流速度的要求。
其次,现有的物流街点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奥运物流的特殊需求。北京市目前各种公路货站、货场、装卸点有6000余个,途中铁道货站有将近80个,铁道专用线连接的工厂货站、货场、仓库有几百个,处于散、小、乱的局面,绝大部分规模过小。由于城市的扩展,原来规划的集中仓库区域功能的根本改变,新的规划又没有正式启动,物流节点处于无序建设的局面,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奥运赛事对物流节点的要求。
最后,物流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奥运物流的要求,目前北京市物流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偏低: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还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
机遇:不仅是奥运
其实如何利用奥运会带来的契机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对广大中国物流企业来说,是比那400亿奥运物流商机更大的机遇。
如果能够通过这一次机会和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合作,学习其优秀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对中国物流企业以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结合奥运物流三大特点提升物流水平,是难得机会。
首先是物流的集中性。奥运会举办期间,围绕奥运重点设施、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和热点、重点比赛的物流运转强度极大。奥运会举办期间,奥运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等场所呈集中分布。2008年北京奥运会计划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27个项目的比赛安排在32个场馆,相对集中于北京的4个区域: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西部社区、北部风景旅游区和大学区。其中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集中了14个场馆,准备举行15项比赛。这些区域将是物流保障的重点范围。到时候会有众多的国外物流商加入其中,其中不乏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保证奥运货物的有效到达对所有的物流厂商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北京这样大型的城市里,协同合作是不可避免的,在同一平台之上,国内物流企业就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合作平台,相信这种合作定会对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奥运会举办期间,不确定因素极多。一般需要40%的仓库空间用来储存所有的比赛器材,余下60%的空间用来储存未知的物品。奥运物流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奥运会举行期间,可能有许多与物流有关的意外事件发生,而且这些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尽快解决。这就需要国内物流企业有一个完整的应急方案,而这恰恰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当前我国更多的物流企业是处于一个较低层面的物流经营,局限于一些最简单和最基础的物流配送,而奥运会的举办对众多物流企业起到一个较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必须要制定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也需要一个详细而周密的应急计划,而这些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毕竟奥运会只有短短一个月,未来国内的物流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借此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无疑能加强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安全性也是奥运物流的一大特点。奥运会举办期间,赛事所需的大部分运动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的安全至关重要,很多设备一旦损坏很难快速找到替代品。由于奥运会的特殊性,奥运物流需求的客体—赛事物流中的比赛器材、新闻器材、生活资料等几乎都是关键物品,要求高度的安全性。而不得不承认,当前国内的物流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准,特别是在安全性上,缺乏专门的运送工具,而且还停留在最基本的货车。此外也缺少相应的人才,特别是某些特殊器材的技师。所以我们经常在报纸或者网络上看到物流企业的纠纷问题大多数是因为不正确装运而引发的。物流要求不再停留在最初级阶段,货品种类日益繁多,货物在运送中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奥运也可以看作是众多物流企业的一个检验,是否能够满足未来物流的需求,将在奥运会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奥运物流系统将分为建立、再供给和回收三个阶段。这需要企业有一个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不仅包括正向物流,也包括逆向物流。但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逆物流的认识不足够,我国的逆物流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也是奥运物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虽然奥运会的时间只有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期间的人流和物流都是十分巨大的,如何解决好逆向物流不仅是举办绿色奥运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对整个城市环保的要求。
奥运在北京举办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物流企业来说,是一次近距离和国外优秀物流企业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在国外物流企业大举进入中国的时候,这是一个和竞争对手较量和学习的机会,但是,面对国外对手,如何发挥自己的特点,在奥运舞台不落下风,估计是每一个参与奥运物流的国内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定义奥运物流
奥运物流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构成,是举办奥运会相关的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奥运物流的内容可以从服务的客户群、与奥运赛事的关系、地域范围、时间范围、服务形态、服务项目内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析,从而形成奥运物流构成的多维立体架构,每一维分类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奥运物流的管理视角,相对于传统单一货物的物流,奥运物流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
以时间为例,从时间维的角度可以将奥运物流分为赛前物流、赛中物流和赛后物流。赛前物流是指为举办奥运会,在会前进行的诸如城市基础设施、奥运比赛场馆建设用品、比赛器材、新闻媒体器材和生活资料的仓储、运输等物流活动。赛中物流主要是指奥运会举办期间,主办城市及其他比赛地区发生的各类物流活动的总称。赛中物流活动的目的是为奥运会提供后勤保障。赛后物流主要是指奥运会结束后,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等场所的物品清理、回收等物流活动。从内容上来看,奥运物流是供应链、精细物流和逆物流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