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国画创作过程中,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禅对国画创作的影响。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禅宗美学与国画创作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禅宗美学曾经还主导过国画创作的历史时期,这让我们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思路。即国画的创作艺术与禅学的关系,禅学对国画创作具有哪些具体的影响,禅学在国画创作中的历史地位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思考,围绕着禅学与国画创作的内容展开一系列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国画;创作艺术;禅学;思考
我们在探讨国画创作艺术通常有几个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从国画的魂来着手,国画的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的最根本民族情怀。其二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来研究国画创作,通过将国画创作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比较研究,来把握国画创作的内容。本文所探讨的禅学与国画创作艺术的关系在国内研究并不多,存在的研究主题也多是涉及而没有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体系。我们按照国画创作艺术的禅学内容,能够更加突出的表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或者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对国画创作艺术的禅学体系建构来完成对国画创作艺术的思考。以禅学发展为逻辑主线,已禅学发展推动国画发展为主要内容,最终将文人画和禅画结合起来,共同赋予国画创作艺术的一个新的诠释和解读。这样的创新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思考。
1 禅学与国画创作艺术的关系
禅学对国画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唐朝开始,禅的起源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思维,让国画的发展有了一种新的解释途径。中国画是一个黑白的世界,这让我们经常能够想到阴阳。黑白无常的变化着,但是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世界,构造出变化万千的变化,我们在黑白之间似乎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山水世界之中,我们能够意识到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同样,我们也能够找寻到空间的作为,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空白,应该说是一种空间的构成,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空间的魅力,一种禅学的思考和禅学的境界,在禅宗美学的引导下,如何留白,如何利用空间关系来摆正笔墨的关系,我们都能够明白,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也就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所能够展现的风采。这在中国画的艺术构成中显得极为重要。与西方简约主义所倡导的内涵并不一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凝练的图画构成可能有的时候极为复杂,中国画本身的表达方式就十分的特别,对画意的理解往往决定了画的结构,凝练表达的是主题,无关结构和画面,凝练是表现在作者对心态的表达上,或静或动,或疯狂或寂寞,禅的心态表达就是艺术家主体心态精神的释放,在这种禅的过程中,艺术家再逐渐的凝练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2 禅学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清代画家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说:“须知于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中国画在艺术家觉醒的心态下,意识有所构成,能够将文人心态和心理表达出来。中国画的意识构成是一种共识,是一种统一的思想,是一种在共识下表现在艺术作品风格上的追求。自然、清静、含蓄、凝练这是中国画意识构成的体现,是从禅的美学中而获取和熏陶出来的。恽寿平的阐释可以说切中了禅学对中国画创作影响这一主题,禅宗美学是一种直觉式、心悟式的体验美学,领悟越深,禅宗美学特质才越能被描述全然。禅宗美学的精神和境界蕴含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那是源自内心世界的或者彼岸的力量,那种取自于静,取自于闹,取自于自然,或在有闲暇时,或在偶然间。禅的美学思想实际上是包含着禅宗思想和禅境思想的,后者均是前者的一个分支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特征。我们拿文人画也好,拿禅画也好,我们突出的是要将禅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家的主体精神联系到一起。正如西方绘画史发展中,由艺术美感过渡到科学比例的过程,艺术领域也是在不断运动发展,禅的美学思想和意境在宗教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影响下,终于走上了一条风格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之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意识形态影响和文人独立人格的体现,让禅的美学思想下形成了许多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文人艺术家。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人和物,都是需要我们细细琢磨和品味的,笔者认为禅的概念对于艺术来说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课题,也是非常珍贵的理论源泉,值得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善和探讨它,拿出更强大的知识积累来丰富它。
3 禅学在国画创作中的历史地位
我们知道,禅就不仅仅是唐代以后说的那些事情了,我们必须将它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思想上,这是首先要建立的基本联系,是我们必须完善的关键环节。不论是我们是从庄子研究起,还是将其追溯到远古文明,我们都在时刻正视着这段宝贵遗产的真实材料,正视这个民族的现象。有的时候我们似乎在想,西方的抽象艺术是不是也是一种禅,这个作品很抽象,很有韵味,说不出来,是不是就是禅?其结果当然不同,抽象可能是一种禅的表现手法,但是却绝对不是一种禅,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有时空限制的,也就是说需要浓厚的文化土壤。当代存不存在禅是一种非常激烈的争论,所以,当我们仅仅是将这种禅境限制在研究古代艺术文化的基础上时,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就是这种禅的美学思想是如何通过文人表达在中国画上的禅的美学思想一直都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础理论,禅的美学思想曾经主导过许多美术学派,形成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美术作品,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当中别具一格,影响了许多著名画派的产生和发展。禅学属于玄学的一种,与心学、理学等学派的思想内容一样,对不同时期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产生重要影响,并产生创作的自觉意识,尤其是对美的意识,这种意识直接反应在其创作的作品当中。本文通过论述禅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自觉意识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参禅三重境界说为例,详细探讨和研究了与中国表现手法有关的联系和内容,沿着禅宗美学思想与画者主体意识产生的思路,逐渐把握其对中国画表现手法的影响,通过相关的论述,为我们的今后的研究和思考增加翔实的论据。当代世界物质文明急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所带来的极大便利与快感时,如何能在内心找到平静的精神家园,而恢复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在现实情况下,会变得越来越难,尤其在当代中国急于强调现代化的进程,追逐与“发达国家”并列的情况下。然而正像马尔库赛所指出的:“假如我们的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那么,最发达的工业地区所达到的生活标准,并非是一个合适的发展的模式”。他所指出的并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推测,二十年前,当我还在上小学时,“四个现代化”是一个充满幸福的词句,时至今日,当我们了解的西方发达社会日趋清晰与客观时,当我们离目标愈近时,物质生活丰富而便利起来时,我们的身心似乎变得愈加沉重,精神愈加烦躁紧张,自然界空气愈加污浊,连食物也变得愈加危险,我们身边日益“变成一个对毁灭的危险永远需要严阵以待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淼.中国禅宗大全[M].长春出版杜,1991.
[2] 安澜.画品丛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4] 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
作者简介:刘博(1985—),男,现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研究。
关键词:国画;创作艺术;禅学;思考
我们在探讨国画创作艺术通常有几个主要的方式和方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从国画的魂来着手,国画的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形成的最根本民族情怀。其二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来研究国画创作,通过将国画创作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比较研究,来把握国画创作的内容。本文所探讨的禅学与国画创作艺术的关系在国内研究并不多,存在的研究主题也多是涉及而没有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体系。我们按照国画创作艺术的禅学内容,能够更加突出的表达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或者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即通过对国画创作艺术的禅学体系建构来完成对国画创作艺术的思考。以禅学发展为逻辑主线,已禅学发展推动国画发展为主要内容,最终将文人画和禅画结合起来,共同赋予国画创作艺术的一个新的诠释和解读。这样的创新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思考。
1 禅学与国画创作艺术的关系
禅学对国画创作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直接的联系,从唐朝开始,禅的起源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思维,让国画的发展有了一种新的解释途径。中国画是一个黑白的世界,这让我们经常能够想到阴阳。黑白无常的变化着,但是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世界,构造出变化万千的变化,我们在黑白之间似乎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在这样的山水世界之中,我们能够意识到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同样,我们也能够找寻到空间的作为,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空白,应该说是一种空间的构成,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空间的魅力,一种禅学的思考和禅学的境界,在禅宗美学的引导下,如何留白,如何利用空间关系来摆正笔墨的关系,我们都能够明白,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也就是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所能够展现的风采。这在中国画的艺术构成中显得极为重要。与西方简约主义所倡导的内涵并不一样,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凝练的图画构成可能有的时候极为复杂,中国画本身的表达方式就十分的特别,对画意的理解往往决定了画的结构,凝练表达的是主题,无关结构和画面,凝练是表现在作者对心态的表达上,或静或动,或疯狂或寂寞,禅的心态表达就是艺术家主体心态精神的释放,在这种禅的过程中,艺术家再逐渐的凝练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2 禅学对中国画创作的影响
清代画家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说:“须知于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中国画在艺术家觉醒的心态下,意识有所构成,能够将文人心态和心理表达出来。中国画的意识构成是一种共识,是一种统一的思想,是一种在共识下表现在艺术作品风格上的追求。自然、清静、含蓄、凝练这是中国画意识构成的体现,是从禅的美学中而获取和熏陶出来的。恽寿平的阐释可以说切中了禅学对中国画创作影响这一主题,禅宗美学是一种直觉式、心悟式的体验美学,领悟越深,禅宗美学特质才越能被描述全然。禅宗美学的精神和境界蕴含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那是源自内心世界的或者彼岸的力量,那种取自于静,取自于闹,取自于自然,或在有闲暇时,或在偶然间。禅的美学思想实际上是包含着禅宗思想和禅境思想的,后者均是前者的一个分支概念,同时也是一种特征。我们拿文人画也好,拿禅画也好,我们突出的是要将禅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家的主体精神联系到一起。正如西方绘画史发展中,由艺术美感过渡到科学比例的过程,艺术领域也是在不断运动发展,禅的美学思想和意境在宗教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影响下,终于走上了一条风格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之路,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意识形态影响和文人独立人格的体现,让禅的美学思想下形成了许多非常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文人艺术家。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人和物,都是需要我们细细琢磨和品味的,笔者认为禅的概念对于艺术来说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课题,也是非常珍贵的理论源泉,值得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善和探讨它,拿出更强大的知识积累来丰富它。
3 禅学在国画创作中的历史地位
我们知道,禅就不仅仅是唐代以后说的那些事情了,我们必须将它扣在中国文化的基础思想上,这是首先要建立的基本联系,是我们必须完善的关键环节。不论是我们是从庄子研究起,还是将其追溯到远古文明,我们都在时刻正视着这段宝贵遗产的真实材料,正视这个民族的现象。有的时候我们似乎在想,西方的抽象艺术是不是也是一种禅,这个作品很抽象,很有韵味,说不出来,是不是就是禅?其结果当然不同,抽象可能是一种禅的表现手法,但是却绝对不是一种禅,禅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有时空限制的,也就是说需要浓厚的文化土壤。当代存不存在禅是一种非常激烈的争论,所以,当我们仅仅是将这种禅境限制在研究古代艺术文化的基础上时,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就是这种禅的美学思想是如何通过文人表达在中国画上的禅的美学思想一直都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础理论,禅的美学思想曾经主导过许多美术学派,形成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美术作品,在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当中别具一格,影响了许多著名画派的产生和发展。禅学属于玄学的一种,与心学、理学等学派的思想内容一样,对不同时期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产生重要影响,并产生创作的自觉意识,尤其是对美的意识,这种意识直接反应在其创作的作品当中。本文通过论述禅的美学思想与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自觉意识的关系,通过具体的参禅三重境界说为例,详细探讨和研究了与中国表现手法有关的联系和内容,沿着禅宗美学思想与画者主体意识产生的思路,逐渐把握其对中国画表现手法的影响,通过相关的论述,为我们的今后的研究和思考增加翔实的论据。当代世界物质文明急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丰富所带来的极大便利与快感时,如何能在内心找到平静的精神家园,而恢复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在现实情况下,会变得越来越难,尤其在当代中国急于强调现代化的进程,追逐与“发达国家”并列的情况下。然而正像马尔库赛所指出的:“假如我们的目的是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那么,最发达的工业地区所达到的生活标准,并非是一个合适的发展的模式”。他所指出的并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推测,二十年前,当我还在上小学时,“四个现代化”是一个充满幸福的词句,时至今日,当我们了解的西方发达社会日趋清晰与客观时,当我们离目标愈近时,物质生活丰富而便利起来时,我们的身心似乎变得愈加沉重,精神愈加烦躁紧张,自然界空气愈加污浊,连食物也变得愈加危险,我们身边日益“变成一个对毁灭的危险永远需要严阵以待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淼.中国禅宗大全[M].长春出版杜,1991.
[2] 安澜.画品丛书[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3]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4] 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
作者简介:刘博(1985—),男,现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