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议论文的阅读理解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OfJXU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些年的考试试题中,对议论文的考察题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对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的考查,同时在阅读理解中还出现了如字词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对文中的观点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考查探究和创新能力。因此做好议论文试题,对考试成绩的好坏起着极大的作用。
  一、掌握议论文的基础知识点考察
  (一)对议论文论点的考察
  议论的中心观点,往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在一篇议论文中,论点是文章的价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优劣主要取决于它,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把握住中心论点,再回过头来阅读分析局部段落,就更明白无误了,那么怎样把握中心论点呢?
  通过分析中心词及修饰限制的词语,明确题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有的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俭以养德》等。有的题目并没有明确揭示中心论点,而是标明有关论题(话题、问题),如《谈骨气》。
  了解提出论点的位置。一般说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在引论部分提出,如《谈骨气》,开头第一句就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也有在文章的结论处归纳中心论点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的议论文,除了中心论点,还有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就把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了解发表见解的方式。作者发表见解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通常叫立论,论点大多明显,我们学过的议论文大多是这一类。另一种是通过批驳别人的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间接地表明自己的观点,通常叫驳论,一般是先树“靶子”再发议论,其论点往往要由读者来概括,如《“友邦惊诧”论》。
  (二)对议论文论据的考察
  论据就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根据,是议论的基础,解决的是“用什么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两种。事理论据除一般原则外,还包括那些从长期生活实践中概括出来的、被公认为符合事理的谚语、俗语、典故等。对论据要求要真实、要典型、要充分、要新颖. 为了论证自己的论点,每一篇议论文,总是要使用相应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这些材料,就是我们所说的论据,中考也常涉及这一知识点,其重点就是考查论据的类型,这一块比较简单,因为,论据的类型只有两种.即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中外古今的史实,很容易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事理论据是指那些对事实进行的抽象概括的结论,当然也包括一些名言、警句、谚语以及作者对一些事实的概括分析。如《谈骨气》一文用了三个事实论据,以文天祥之例论证“富贵不能淫”,以“不食嗟来之食者”论证“贫贱不能移”,以闻一多之例论证“威武不能屈”,从而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列举事实论据进行论证称为“例证法”,属于“摆事实”;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称为“引证法”,属于“讲道理”。作者自己的分析也属于讲道理。
  (三)对议论文论证的考察
  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解决的是“怎样证明”的问题。一切道理、结论总是从客观事实当中、从实践经验当中引申和概括出来的。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是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来安排的。全文分作绪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绪论就是文章的开头,有领起全文的重要作用,或提出论题、点明论点,或概述议论范围、交代写作目的,或摆出错误的论点等,绪论常写得比较简要,用几句话就引入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和分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本论部分。结论是文章的结尾,或归纳出论点、总结全文,或明确任务、发出号召等,结论应与绪论相呼应。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下:
  a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c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d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e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二、掌握议论文的议论的方式
  立论: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是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的论述,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二者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为在确立一个正确论点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否定批驳和它相对立的论点。而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则必须确立与它相对立的正确的见解或主张。例如吴晗的《谈骨气》和《说谦虚》、马铁丁的《俭以养德》、钱伟长的《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都是立论文。
  驳论:驳论包括①反驳论点、②反驳论据、③反驳论证。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进行驳论时,应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驳论的方法,最基本的仍然是摆事实、讲道理,立论的各种方法都可以在驳论中使用。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师要注意五个问题,即:创设氛围,鼓励创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联系实际,培养能力;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挖掘潜力,激发欲望;大胆质疑,培养能力。通过以上四十八个字,可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道路上走下去。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创新 路径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提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明中,“孝”为百善之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至善的美德。可如今的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严重缺乏感恩情感。为此,我们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在幼儿感恩情感的培养方面总结出有以下经验: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感恩情感  (一)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把感恩教育的内容贯穿于
[摘 要]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语文 艺术 教学  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
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由于各模块输出电压的频率、相位等参数不一致会在模块间产生环流.本文分析了耦合电感法和隔离变压器法抑制环流的原理,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特点.软件仿真和实
[摘 要]幼儿期是语言思维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教幼儿识字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注意幼儿的兴趣,也应遵循教育的原则: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只要我们从幼儿的身心特点、个性特点出发,在幼儿识字阅读的指导方法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就会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幼儿识字阅读教学方法,为现代幼儿教育描绘一片靓丽的风景。  [关键词]幼儿 识字 方法  幼儿识字活动是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部分,教幼儿识字不易,但也不是办
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及研究现状,阐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及机理,并提出了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和氯离子扩散模型.
[摘 要]自觉纪律是指班级成员在履行纪律规范、规则方面的高度自觉,不仅指学生对纪律的认识,重要的还包括学生执行纪律的积极体验以及遵守纪律的行为意向。  [关键词]班集体 健康 人格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班集体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一、培养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首先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良好的
本文针对一非线性的感性负载,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多模块逆变电源并联技术,并对这一技术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全面的研究.
[摘 要]巧妙使用修辞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整合,能避免一览无余,让文题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有趣,或别致新颖,显得富有文采、精炼紧凑,拟题时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对偶、反语等。  [关键词]作文 感动 新颖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一个盈盈的眉眼,自然能引人入胜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了让英语课堂一片生机勃勃,我们英语教师积极学习课改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策略,实施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与方法。其中,情境创设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与措施,对此,课程标准都有着明确的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创设表演情境,创设多媒体情境、简笔画情境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观点不甚成熟,做法也不够科学,还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