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改进

来源 :冰雪运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ter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训练有效性与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肌肉力学特征、供能系统特征和滑行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指出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要从专项角度需要出发,注意发力时机与膝关节发力的角度,使力量训练与专项技能之间的转化更为直接、有效。认为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存在的一些弊端,导致运动员下肢比较粗大、肌肉横断面大、技术相对粗糙和不稳定等问题;应摒除陈旧的力量训练观念,采取提高神经对快速募集肌肉能力、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我国速滑短距离运动员专项力量。
  关键词:速滑短距离;专项力量;训练改进;
  中图分类号:G86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488(2013)03-0010-04
  1引言
  短距离速度滑冰是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专项力量训练方法是否正确、有效,是影响项目成绩的重要因素[1]。长期以来,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一直都
  处于世界高水平状态,这与对力量训练的重视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针对速滑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方面一直都做的很好,但过分重视最大力量的训练,忽视小肌肉群、辅助肌群和快速力量等方面的训练,使得运动员在外形上看,普遍下肢粗壮,臀部较大[2]。这一点也许就是影响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冲击冬奥会金牌的关键所在。
  现在的力量训练中,大多都是采用一般力量和专项力量相结合的训练模式。一般力量素质是专项力量素质的基础,是在结构和供能层面上发展的改变肌肉的力量。专项力量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动作技术和战术所要求的时空条件下,人体参与运动的肌肉或肌群收缩克服阻力的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好坏。相对于一般力量训练,专项力量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运动员所获得的力量能够满足专项技术的需要[3]。但在训练的实践当中,我们很难准确把握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之间的相互转换,使两种力量不能有效结合,导致运动员浑身的力量使不到刀刃上。所以,只有充分认识速度滑冰项目的技术特征、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能量代谢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力量训练的内容、方式和方法,才能获得较佳的训练效果。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看,无论发展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哪一种力量素质,都需要使训练手段与比赛时为运动员提供动力肌群的发力方式、发力顺序和工作环节相一致,这是当前力量训练的指导精神[4]。也是解决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一般力量转换为专项力量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2短距离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
  2.1肌肉力学特征
  短距离速度滑冰是一项以下肢蹬伸为主要特征的运动项目。通过肌电和足底压力发现,速度滑冰运动员蹬冰时,股外侧肌、臀大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股直肌,及股内侧肌呈现出瞬间爆发式集中收缩的发力模式;滑冰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各肌群的最大肌电峰值出现在膝关节角度在120°±15°的区间,六块肌肉都在该阶段达到最大收缩强度,足底压力也同时达到最大值。各关节发挥作用是离重心近的关节先发力,远端关节后发力。即先髋关节、然后膝关节、最后踝关节发力[5],各关节伸展连续有利,才能使蹬冰动作更有效。
  2.2供能系统特征
  短距离速滑项目的比赛距离为500 m和1 000 m,比赛时间为一般为34.5~40 s和68~85 s之间,是以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混合供能为主的周期性体能项目。磷酸原供能对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的肌群中起主导供能作用,与速度、爆发力密切相关,对起跑、加速和冲刺等能力影响较大。糖酵解供能对大强度、相对较长时间的无氧运动起主导作用,对速度耐力起决定作用[6]是长距离项目的主要能量来源。
  2.3滑行技术特征
  速度滑冰技术是指速滑运动员为在全程各区段达到最佳速度所需要的各项运动动作的总和[7]。但滑冰技术又表现出相对性、综合性和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人都会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技术风格”。但技术的衡量标准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着冰角度。除起跑的最初阶段需要大的出刀角度,其它阶段理想的着冰角是尽可能接近直道方向,出刀角度大,滑行方向变化就越大,运动员就会从一边滑向另一边。二是蹬冰时机。优秀选手变内刃即可蹬冰,要充分利用体重,提早发力,加速蹬冰时间长,蹬冰结束后腿部快速收回。三是关节角度。优秀选手关节角度小,尤其是踝关节,为加大伸展幅度提供广阔的空间,伸展幅度大可为有效的发力提供有力条件[8-9]。运动员拥有出色的一般力量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获得好的蹬冰效果;而正确的蹬冰技术如果没有出色的力量支持,则也只能在低水平徘徊。所以,速度滑冰的专项力量训练是要在很高的技术标准下进行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间的交流增多,现在的力量训练有了改变,我国以往的力量训练一直都是以杠铃上的力量为主,强调腿部的大负荷力量的训练,主要表现在负荷重量大、次数多和组数多,但这些比较粗犷的训练已经逐渐被细腻的专项技术型力量训练所取代。
  3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改进
  近几年来,我国短距离速度滑冰国家队连续多年从加拿大、荷兰等国家聘请了专门的力量教练,引进了很多新的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同时也带来的许多不同的专项力量训练理念,打破了我国传统力量训练模式。
  3.1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1.1发力时机
  速滑运动员腿部蹬冰最大用力时,膝关节的角度大约在100°~130°,这个角度不是人体下肢的最佳发力角度,因此在力量训练时容易被忽视,而形成错误的发力习惯。所以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在技术上特别注意身体的蹲屈角度及腿部发力的时机,同时根据专项肌肉的代谢特点来安排力量训练的负荷。如,滑板训练时的身体姿势蹲屈角度要到位,发力时机要准确,重心控制要跟上,训练强度和时间要跟专项结合。   3.1.2膝关节发力的角度
  从专项角度考虑,虽然蹬冰阶段是双支撑环节,但速度滑冰运动员绝大部分滑行动作都是单腿,最大用力基本上是单支撑的时候完成的。因此,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力量训练时,膝关节发力的角度应与单腿蹬冰时膝关节的角度尽量相同,实践表明这样的力量训练更有意义。
  3.1.3从实际需要出发
  力量训练要从专项的角度出发,是现在我国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方针。训练要有针对性,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什么,就练什么,那里不足就补哪里,这样才能抓住重点,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出成绩。
  3.2训练方法
  3.2.1最大力量的训练
  最近几年我们跟荷兰、加拿大等力量训练的教练交流中发现,他们在按排力量训练时,最大力量训练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次数和组数相对较少上。国外高水平运动员在形体特点与我国运动员相比有很大差距,他们身体外形匀称,肌肉运动协调顺畅,技术细腻而稳定,也许与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有关。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力量训练中,最大力量的训练一直都备受重视,在全年和每次课力量训练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主要体现在负荷组数和次数上都相对较多。例如对“最大力量”的训练多数采用75%~100%的负荷强度来训练,采用的练习方法多是以发展运动员肌肉横断面为主的金字塔训练法[10],采用的练习手段主要有负重半蹲、快速蹲起、提拉杠铃等等,重点发展运动员的肌肉横断面积。这种训练方法导致我国的运动员下肢比较粗大,肌肉横断面大,技术相对粗糙、不稳定。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最大力量并不是滑冰运动员最重要的需求,虽然最大力量可以增加运动员的绝对力量,但是由于它的运动速度相对缓慢,整个运动由慢肌占主导;而速滑短距离项目比赛时间一般为35 s~90 s,运动员须在尽可能短时间内达到最快的速度,快肌收缩占主导,显然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通过对运动员进行鞋垫式压力传感器的测试[11],我们也发现运动员的最大蹬冰力量可达到体重的150%~160%。以70 kg运动员为例:蹬冰的最大力量大约在70 kg ×150 % = 105 kg,80 kg运动员最大的蹬冰力量约在120~130 kg,这其中还包含了运动员自身的重量。而我们平时力量训练的重量要远远超过运动员每次蹬冰时的最大力量。在滑冰的全过程中,只有在启动时的那一瞬间需要运动员有很大的蹬冰力量,之后需要的是运动员的快速滑跑能力,而最大力量并不能直接应用到短距离速滑的滑跑上,因此并不是最力量越大成绩就一定越好。
  随着训练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在原有的力量结构基础上将各种力量能力进一步细化,最大力量包括以“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为主导的和以“肌肉横断面”为主导的两种力量类型。在最大力量训练中,以运动员最大负重量的90%~100%为负荷强度是优先发展运动员的神经募集能力,最大负重的75%~90%为负荷强度是优先发展肌肉横断面积[12]。相对于速度滑冰项目来讲,运动员需要的不是能肌肉有多发达,能扛起多少重量,需要的是身体在短时间内快速募集更多肌肉的能力。所以,在我们的最大力量训练中,要加大神经对快速募集肌肉能力的训练,负荷强度大时,次数和组数要少;不要给肌肉过多的负荷,防止引起肌肉收缩速度的减慢。
  3.2.2快速力量训练
  快速力量是肌肉快速发挥速度的能力,是力量与速度的有机结合,是短距离项目最主要的力量素质,它在运动员蹬冰、弯道转向和冲刺等阶段具有重要作用[13],可视为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之一。无论是在基础准备阶段,还是专项准备阶段,快速力量始终是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点。
  传统理论认为,最大力量决定快速力量,各种最大力量的训练手段都可以用来发展快速力量,在这种理论思想的指导下,部分教练员企图通过增加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来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但是,最大力量在力的输出与神经冲动频率上与快速力量有着显著的差别。最大力量增加了,但专项力量却并未增长,这种现象在训练上屡见不鲜。
  通过鞋垫和肌电测试我们发现,速度滑冰冰刀蹬冰的时间只有0.13~0.15 s,且下肢肌肉呈瞬间爆发式的发力特点[11],根据功率=力量×速度,蹬冰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产生的功率就越大,这就要求运动员神经肌肉系统具备在瞬间产生最大肌力的能力。对于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快速力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募集能力的提高和参与工作肌群之间协调配合能力的改善。通过低负重、少次数的快速度训练,提高运动神经对肌肉支配的准确性,增强神经对肌肉的快速调动能力,最终提高运动员的快速力量。
  在备战温哥华冬奥会期间,荷兰教练在安排速滑运动员发展快速力量能力时,采用最多的是以爆发式发力为主的提拉和高翻等练习手段,这种练习结合了速滑蹬冰的爆发式用力特点,同时还能够全面锻炼机体各肌群的协调能力,对提高运动员快速力量能力有良好效果。我们的训练中,借鉴了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方法[14],在快速力量训练时增加了像跳箱、跳深和纵跳等很多爆发力的练习。爆发力跳的训练是超等长收缩训练的一种,是利用肌肉受到外力被动拉长产生的弹性势能,经过存储再释放使肌肉产生更大的力量的训练,这种训练可以提高机体的最大力量水平和爆发力,这种力量我们称为反应力量。
  3.2.3力量耐力训练
  我国短距离速滑选手普遍拥有很好的起动和加速能力,但保持速度的能力却很差。因此,速度和耐力的脱节是造成我国运动员前程优于后程的主要原因。陈光磊[15]曾指出短距离速滑仍然属于“短程耐力”项目,速度的保持能力 ,即“速度耐力”是该项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很多教练一直认为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是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最重要方面,而忽视了力量耐力在短距离项目中起到的作用。在滑跑过程中,正确、经济和有效的滑跑技术动作的保持能力——力量耐力,也是衡量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我国运动员来说,该能力应成为训练的重点,是解决我国运动员后程降速,提高短距离速滑的运动水平的重要方面。   我国速滑运动员在滑行时,蹬冰效率低、后程降速明显和技术动作变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力量耐力素质相对较差。长期以来对速滑运动员力量耐力的练习多采用低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向心收缩练习方法,采用的练习手段如仰卧起坐、负重静蹲等。但从一些比赛成绩来看训练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状态,在速滑力量耐力练习中可适当采用中、高强度训练法,来发展短、中距离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耐力和次最大力量耐力,高强度间歇训练不仅可以提高机体的无氧能力,而且对清除机体内的乳酸和增加机体的有氧耐力的能力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16]。这种训练方法可以与专项特点很好地结合,其肌肉收缩的速度和耐力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得到改变,可使慢肌向Ⅱb型快肌方向发展,有助于运动成绩快速提高。
  4结语
  通过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从肌肉力学、能量代谢与技术特征等几个方面的分析,以及这几年国际间的交流增多,我们对于传统的力量训练都提出了很多质疑。改变后的力量训练把专项技能与力量训练的结合,最大力量训练相对减少,强调了爆发力和快速力量训练的重要性,既突出了核心力量的重要,也不忽视小肌肉群的训练,同时对力量耐力方面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改观。这些力量训练方面的改变,可以使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更为直接、有效地应用在滑冰的专项上,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智全,冯文全,陈月亮.对速滑短距离项目特征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9,31(3):13-16.
  [2] 夏骄阳,张颖,王新. 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特征的力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9):77-80.
  [3] 吕季冬,俞继英,龙跃玉,等.专项力量概念的界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24-28.
  [4] 李山.力量科学化训练新视角[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42-44.
  [5] 林 嘉,陈小平.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测量在对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蹬冰单步周期研究中的应用[J].天津体育学报,2006,21,(3):201-204.
  [6] 陈月亮,赵玉华,王漩.短距离速滑项目供能特征研究[J].冰雪运动,2009,31(2):1-5.
  [7] 陈月亮,赵玉华,阉军常.短距离速滑技战术特征研究[J].冰雪运动,2009,31(1):1-5.
  [8] 杨树仁,南相华.速度滑冰技术与训练[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70.
  [9] 王连军. 谈谈速度滑冰的技术训练[J]. 冰雪运动, 2002(4): 13-14.
  [10] 陈光磊.对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力量训练的几点认识[J].冰雪运动,2005(3):1-2.
  [11] 刘贵宝,严力,杨春怀等.速滑蹬冰足底动力学特征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16-18.
  [12] 田莉,张巍.浅谈如何发展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J].冰雪运动,2005(3):3-4.
  [13] 刘万廷.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冰雪运动,2007,29(4):9-11.
  [14] 吴菲,董扬.速滑运动员的肌肉速度力量与超等长力量训练法[J].冰雪运动,2002(4):5-6.
  [15] 陈光磊.从专项特点谈对速滑短距离运动训练的再认识[J].冰雪运动,2005(2):1-3.
  [16] 孙永平,刘伟光.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对机体各供能系统能源物质代谢的影响[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3(6):118-119.
  责任编辑:张连涛
其他文献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加快发展经济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但是如何加快发展经济,怎么样才能走出一
摘 要:随着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幼儿亲身体验的经历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幼儿时期,只有个体亲身的经历才称得上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认知结构。课程就是让幼儿体验各种各样的经历,因此,教师应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创造机会和条件,丰富幼儿的教育经历和人生体验,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课程;经历;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
连圈状秕糠疹(远山)一家三例报告张宏图(昆明市皮防院,650216)连圈状批糠疹(远山)[PityriasisCircinata(Toyaina)]为一少见的轻度角化性皮肤病,而一家数例同患本病更为少见。笔者于1992年6月遇见一家三例,特报告如下:...
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的现状,通过对老年养老方式的分析,探索我国可行的养老模式.针对我国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功能薄弱的现状,提出重视"社区养老"设计,使小区
从洛湛铁路侯胫隧道小导管注浆预加固围岩的原理着手,详细介绍了小导管的设计原则、注浆参数和施工工艺,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Ⅱ期梅毒16例临床分析裴朝群(广西北海市皮肤病防治院536000)我院自1992年5月至1993年12月共诊治了Ⅱ期梅毒16例,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16例均系门诊患者,男7例,女9例。未婚男3例,女2例;已婚男4例,女7例。其中夫妻
“成绩虽然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对于这句话,我深有体会。不要说高考、中考以分数“论英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小学,成绩也是十分重要的。后进生是教
<正> 山东省按照全国1984年银屑病流行调查的统一标准。方法和项目进行了大汶口乡镇银屑病现场患病情况的调查,调查中结合疥疮、性病、麻风等疾病,有力地促进了本工作的顺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课程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
<正> 颜面凹陷性疤痕,多由于天花、水痘、痤疮、外伤或严重的皮肤感染后遗而成,严重影响容貌.目前,有效的疗法是采用皮肤磨削术.然而,该术有一定的禁忌症及痛苦,术后可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