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舞台,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能源,也是县级以上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托。为破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力量相对单薄、形式相对单一、行动相对被动、效果相对不佳的困境,我们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精神,在义务教育县级管理为主的大背景下,实施了“3333”单元教研的改革创新策略,以期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质量。
一、 管理:三级互动
这里的“三级”主要是指县级、单元和学校。单元教研管理的“三级互动”为县级统筹、单元协调和学校强化。
(一) 县级统筹
县级,即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县级教研机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授权县级教研机构承担全县单元教研活动的布局规划、管理、评估等工作。工作重点主要是通过教研员联系定点制度,让其负责为单元教研提供信息支持、专业指导、过程监管和成果评估。
(二) 单元协调
县级教研机构根据“基地示范、板块融合、强弱搭配、地域临近”的原则,按学段的不同,将一定区域内的几所学校组成一个教研单元,由单元内最强势的学校担任牵头学校,命名为单元教研基地学校。教研单元主要承担基地学校的校本教研示范,教研活动开展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工作。
(三) 学校强化
学校在组成教研单元后,单元内的大型教研活动主要是示范和引领。单元内各学校不能做活动的欣赏者与旁观者,而是要结合本校实际,主动投入并建构单元内的大型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上多下工夫、下狠工夫。
二、 内容:三元联动
这里的“三元”主要是指学科、校际和单元。单元教研的内容“三元联动”为学科联动、校际联动和单元联动。
(一) 学科联动
教研单元内的同学科组合在一起,能打破学科壁垒,改变某些学科如音乐等“独学无友”的状况,增添研讨力量。原先某年级、某学科或许只有一两个人,组合成单元后,可能有五六个人,甚至更多。这些都有利于同学科、同年级教研活动的展开和本校学科教研与单元内年级教研互相拓展,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
(二) 校际联动
单元内同学段的学校,因地域临近,其发展起点与学校的最近发展区相对更临近,共同的利益诉求也更相近,需要破解的制约着学校发展的问题也会更相近。由这样的学校组合成一个单元,开展教研活动,其针对性与实效性会更强。
(三) 单元联动
一是单元内比较共同的、制约学校发展的、凭一校之力解决又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单元内的集体力量克难攻坚,可以化难为易,从而更快地解决难题。二是在县级统筹下,单元间展开对不同问题的研讨和解决,有利于丰富校本教研的成果,从整体上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三、 操作:三组推动
单元教研的“三组”主要是指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学科小组。
(一) 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县级主管部门成立,基地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单元内其他学校的校长是领导小组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建单元教研活动的实施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究活动的工作计划,指导活动开展,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新的工作要求。
(二) 实施小组
实施小组由领导小组成立,由单元内各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组成。实施小组主要负责:组建单元学科组,制订单元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单元教研活动;负责与县级教研机构联络,发挥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培育校本文化,发挥校本特色。
(三) 学科小组
学科小组由实施小组成立,由单元内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组成。其成员覆盖单元内每所学校。学科小组主要负责:与单元实施小组联络;根据单元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单元学期学科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单元学科教研活动;总结活动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
四、 保障:三制驱动
这里的“三制”主要是指共同愿景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经费筹措机制。
(一) 共同愿景机制
共同的利益诉求是校际合作的基础,主管部门与县级教研机构应强化其思想认识,让各校充分认识到单元教研活动在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中的巨大作用,积极、主动而有创造性地开展单元教研活动。
(二) 考核激励机制
我们将单元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以一定的权重,纳入对学校的各种考核和评比之中,纳入学校管理者的工作绩效、评优评先、评职晋升之中。并定期对单元教研工作成绩优异的学校与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学校与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三) 经费筹措机制
开展单元活动的经费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条是教育主管部门适当给以补助,另一条是各学校在本校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
一、 管理:三级互动
这里的“三级”主要是指县级、单元和学校。单元教研管理的“三级互动”为县级统筹、单元协调和学校强化。
(一) 县级统筹
县级,即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县级教研机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授权县级教研机构承担全县单元教研活动的布局规划、管理、评估等工作。工作重点主要是通过教研员联系定点制度,让其负责为单元教研提供信息支持、专业指导、过程监管和成果评估。
(二) 单元协调
县级教研机构根据“基地示范、板块融合、强弱搭配、地域临近”的原则,按学段的不同,将一定区域内的几所学校组成一个教研单元,由单元内最强势的学校担任牵头学校,命名为单元教研基地学校。教研单元主要承担基地学校的校本教研示范,教研活动开展计划、组织、实施和总结等工作。
(三) 学校强化
学校在组成教研单元后,单元内的大型教研活动主要是示范和引领。单元内各学校不能做活动的欣赏者与旁观者,而是要结合本校实际,主动投入并建构单元内的大型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上多下工夫、下狠工夫。
二、 内容:三元联动
这里的“三元”主要是指学科、校际和单元。单元教研的内容“三元联动”为学科联动、校际联动和单元联动。
(一) 学科联动
教研单元内的同学科组合在一起,能打破学科壁垒,改变某些学科如音乐等“独学无友”的状况,增添研讨力量。原先某年级、某学科或许只有一两个人,组合成单元后,可能有五六个人,甚至更多。这些都有利于同学科、同年级教研活动的展开和本校学科教研与单元内年级教研互相拓展,促进教研质量的提高。
(二) 校际联动
单元内同学段的学校,因地域临近,其发展起点与学校的最近发展区相对更临近,共同的利益诉求也更相近,需要破解的制约着学校发展的问题也会更相近。由这样的学校组合成一个单元,开展教研活动,其针对性与实效性会更强。
(三) 单元联动
一是单元内比较共同的、制约学校发展的、凭一校之力解决又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单元内的集体力量克难攻坚,可以化难为易,从而更快地解决难题。二是在县级统筹下,单元间展开对不同问题的研讨和解决,有利于丰富校本教研的成果,从整体上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三、 操作:三组推动
单元教研的“三组”主要是指领导小组、实施小组和学科小组。
(一) 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县级主管部门成立,基地学校校长担任组长,单元内其他学校的校长是领导小组的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建单元教研活动的实施小组,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究活动的工作计划,指导活动开展,总结活动经验,提出新的工作要求。
(二) 实施小组
实施小组由领导小组成立,由单元内各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组成。实施小组主要负责:组建单元学科组,制订单元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单元教研活动;负责与县级教研机构联络,发挥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培育校本文化,发挥校本特色。
(三) 学科小组
学科小组由实施小组成立,由单元内各学科的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组成。其成员覆盖单元内每所学校。学科小组主要负责:与单元实施小组联络;根据单元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单元学期学科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单元学科教研活动;总结活动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广。
四、 保障:三制驱动
这里的“三制”主要是指共同愿景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经费筹措机制。
(一) 共同愿景机制
共同的利益诉求是校际合作的基础,主管部门与县级教研机构应强化其思想认识,让各校充分认识到单元教研活动在教师专业成长、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中的巨大作用,积极、主动而有创造性地开展单元教研活动。
(二) 考核激励机制
我们将单元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以一定的权重,纳入对学校的各种考核和评比之中,纳入学校管理者的工作绩效、评优评先、评职晋升之中。并定期对单元教研工作成绩优异的学校与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学校与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三) 经费筹措机制
开展单元活动的经费来源有两条渠道:一条是教育主管部门适当给以补助,另一条是各学校在本校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