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屋漏偏逢连夜雨,有机构在年度展望中指出,全球农产品库存2010年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美国农业部2月9日发布月度供需报告,市场预计美农业部将下调2010/2011年度美国及全球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年末库存预估,基于这种预期,市场整体基调依然看涨。而此轮危机,将致使自去年6月份以来陷入极度贫困的人口新增4400万。
多重原因推高粮价
巴西圣保罗大学战略规划以及食品链教授Marcos Fava Neves先生近日撰文指出,和2007年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相比,此轮粮食危机原因存在一些共性,比如,美国继续推进“粮食造燃料”计划、全球人口急剧增加(每天新增人口22万)、城市化进程、高油价等,都是主要原因。
如果这些都是结构性问题,能够通过政府问政策协调解决的话,此轮的危机尤其凸显更深层次挑战——恶劣气候,这不得不让各国政府警醒。彭博社追踪八种期货的价格波动,研究人员发现,标准普尔GSCI农业指数——用于反映农产品期货价格参考数值——从去年6月开始大幅走高,食品价格大涨通常都出现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时候,例如2004年5月、2006年4月和2008年2月。
而近年来,世界自然灾害不断。2010年年底,先后爆发了澳大利亚的飓风和洪水;加拿大、美国南部地区及墨西哥遭受罕见的严寒气候,波及美国30个州,1/3人口受影响;俄罗斯的干旱天气影响了作物生长;由于受到降雨影响,印度一糖业组织的高级主管在近期表示,印度在2010年至2011年度糖产量减产50万吨。
中国也没有幸免。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国华北地区和黄淮等地遭遇60年来罕见的旱情,4个多月没有有效降雨。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山东和河南等地旱情超乎想象。据央视报道,截至2月10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28亿亩,其中重旱面积1506万亩。中国主要产粮区面临“60年以来最严重大旱”、“200余万群众和200余万牲畜面临饮水困难”、“中国缺水麦田已达640万公顷,超过三分之一”,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迅速登上各国媒体,“我们在受大自然的控制,”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位高级经济学家表示,如果气候不能恢复正常,“我们将不得不进一步消化我们的库存,这意味着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
投机,潮涌潮动
粮价的快速增长不仅仅和气候异常有关。粮食价格从长期来看受供求影响,但是短期的波动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美国货币贬值政策应该是一个核心原因。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女士在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时表示,因为国际所有的大宗产品,包括粮价在内,都是以美元计价,而美国的定量货币政策造成美元贬值,大宗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上涨。
与此同时,更要警惕的是有人利用这样的天灾人祸借机炒作。不少专家表示,在实体经济没有恢复的时候,不少金融机构和游资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推高产品价格。“在2007年,2008年油价上涨的时候,这个问题非常明显。”左小蕾女士说。与此同时,美国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的持仓数据证实了专家的观点,2月9日,小麦价格触及29个月最高水平,达每蒲式耳8.9325美元,逼近历史高位。新湖期货首席策略分析师叶燕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农产品期货单边上涨趋势还会不断增长。”世行行长佐利克高呼,全球粮食价格已上升到“危险水平”。
中国从容应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价作为百价之基,牵涉13亿人口生计的大事,中国政府思路非常明确、行动迅速。
首先,从2011年2月9日开始,各大旱区采用飞机、火箭、高炮等开展冷云催化作业,开展人工增雨增雪工作;同时,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在冬小麦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急需的水泵、喷灌机械设施以及其他抗旱苗水机具。政策组合拳被业内认为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其次,政府发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即稳定粮价并不许打压粮食收购价格。2月10日,央行副行长杜金富宣布,国务院将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点地区抗旱救灾的资金支持力度,激励和
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这与加息控通胀、限购稳房价的调控是截然相反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媒体果访时说,“这表明政府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坚持有保有压的思路。”为了监督这些措施的实施,并防止捌5用专项资金,央行要求各分支机构开展农信社支农情况重点调查,核实农信社资本质量,调查其在票据兑付后的资本真实性和实际经营情况。
“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覆盖面广;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出乎预料。”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这样评价国家的政策。当然也有专家提出了改善目前中国粮食供应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认为,由于泛粮食安全战略,目前的农业补贴,面撒得太大,农业补贴分散,口粮补贴不够。国家一直积极实施农业补贴,但涉及面太广,因此,在维护粮食安全中,应该把重点放在主粮安全(即小麦、大米)上,缩小保护范围,提高保护精度。通过大幅度提高主粮价格与增加补贴,吸引更多农民从事主粮生产,使我国粮食生产免除后顾之忧。目前,日本的稻米价格是我国的10—20倍,韩国是我国的5—15倍,我国的主粮价格提升还
有很大的潜力。粮食安全,中国 积极应~,-j-
不可否认,发展农业,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舀‘先就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大米与小麦等主粮生产又恰恰最受耕地约束。今年2月底,《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部分城市在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没中,占用耕地、城郊菜地甚至基本农田的现象还是存在。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圳70.4%,实际土地出让面积42.8万公顷,同比增加105%。而到“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将再次被加大。“保耕地”与“保发展”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日益突出。
而就技术而言,小麦、水稻的产量目前基本难有大的提高。并且,随着“外出打工半个月的收入就等于在家种粮一年的收入”,并且随着东部沿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打工的收入日趋增长。这些因素对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极为不利,许多地方出现农民种懒田的现象,能种三季的只种一季,粮食供应未来会 愈来愈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带动现货市场跟涨,从丽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和其他商品一样,粮食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整个世界去年的气候异常、中国产粮大省干旱,造成粮食减产必将导致供求短缺,价格自然上升。比如,农民对未来粮价上涨增加预期,少卖一些粮食,这将人为造成市场供给短缺。同时,如果消费者电认为未来粮食价格上升而多买一点,又人为造成了需求增加,如果全国农民和消费者的想法叠加,势必推高粮食价格。西方有些媒体大肆渲染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如日本某份右翼报纸抛出奇谈怪论,称中国将消耗尽世界粮食。
中国有关专家表示,这样的指责毫无根据。首先,由于中国政府多年来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粮食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超过95%,这将力保中国自身粮食供应。此外,中国粮食产量已首次实现“七连增”,去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这也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砝码。国家粮食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聂振邦在两会期间这样回答记者提问。此外,中国和世界粮食市场素来隔着“防火墙”,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比如,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麦价仅上涨5.1%。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我国实现夏粮丰收仍有一些积极因素,如政策信号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播种面积略有增加,春灌用水有一定保障等。“冬小麦目前生育进程才到一半,中后期回旋余地较大,夺取夏粮丰收是有希望的。”
当然,也有专家并不认为中国的旱情对粮食供应产生影响,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目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经过多方面努力,可以把恶劣气候的影响降低甚至消除掉。因为,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占全部粮食播种面积不足20%。而夏粮的产量正常年景大约是2400亿斤,中国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0916亿斤。冬小麦的比重,仅仅占全年粮食总产量比重的22%左右。此外,此轮受灾集中在八个省的冬小麦总产量不到全年总产量的1/4,而受旱面积不到冬小麦播种面积的1/3,中央财政为八个省拨付的129亿元抗旱资金已到位。到3月2日,这八个省的受早面积已经减少到了2800万亩左右。相当于眷节以后受旱面积的75%已经缓解。谷雨、清明,都可能有新的降水,旱情将进一步得到缓解。
多重原因推高粮价
巴西圣保罗大学战略规划以及食品链教授Marcos Fava Neves先生近日撰文指出,和2007年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相比,此轮粮食危机原因存在一些共性,比如,美国继续推进“粮食造燃料”计划、全球人口急剧增加(每天新增人口22万)、城市化进程、高油价等,都是主要原因。
如果这些都是结构性问题,能够通过政府问政策协调解决的话,此轮的危机尤其凸显更深层次挑战——恶劣气候,这不得不让各国政府警醒。彭博社追踪八种期货的价格波动,研究人员发现,标准普尔GSCI农业指数——用于反映农产品期货价格参考数值——从去年6月开始大幅走高,食品价格大涨通常都出现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时候,例如2004年5月、2006年4月和2008年2月。
而近年来,世界自然灾害不断。2010年年底,先后爆发了澳大利亚的飓风和洪水;加拿大、美国南部地区及墨西哥遭受罕见的严寒气候,波及美国30个州,1/3人口受影响;俄罗斯的干旱天气影响了作物生长;由于受到降雨影响,印度一糖业组织的高级主管在近期表示,印度在2010年至2011年度糖产量减产50万吨。
中国也没有幸免。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国华北地区和黄淮等地遭遇60年来罕见的旱情,4个多月没有有效降雨。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山东和河南等地旱情超乎想象。据央视报道,截至2月10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28亿亩,其中重旱面积1506万亩。中国主要产粮区面临“60年以来最严重大旱”、“200余万群众和200余万牲畜面临饮水困难”、“中国缺水麦田已达640万公顷,超过三分之一”,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迅速登上各国媒体,“我们在受大自然的控制,”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位高级经济学家表示,如果气候不能恢复正常,“我们将不得不进一步消化我们的库存,这意味着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
投机,潮涌潮动
粮价的快速增长不仅仅和气候异常有关。粮食价格从长期来看受供求影响,但是短期的波动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美国货币贬值政策应该是一个核心原因。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女士在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时表示,因为国际所有的大宗产品,包括粮价在内,都是以美元计价,而美国的定量货币政策造成美元贬值,大宗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上涨。
与此同时,更要警惕的是有人利用这样的天灾人祸借机炒作。不少专家表示,在实体经济没有恢复的时候,不少金融机构和游资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推高产品价格。“在2007年,2008年油价上涨的时候,这个问题非常明显。”左小蕾女士说。与此同时,美国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的持仓数据证实了专家的观点,2月9日,小麦价格触及29个月最高水平,达每蒲式耳8.9325美元,逼近历史高位。新湖期货首席策略分析师叶燕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农产品期货单边上涨趋势还会不断增长。”世行行长佐利克高呼,全球粮食价格已上升到“危险水平”。
中国从容应对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价作为百价之基,牵涉13亿人口生计的大事,中国政府思路非常明确、行动迅速。
首先,从2011年2月9日开始,各大旱区采用飞机、火箭、高炮等开展冷云催化作业,开展人工增雨增雪工作;同时,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在冬小麦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急需的水泵、喷灌机械设施以及其他抗旱苗水机具。政策组合拳被业内认为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稳定农民种粮的收益预期,提高种粮、管粮积极性。其次,政府发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即稳定粮价并不许打压粮食收购价格。2月10日,央行副行长杜金富宣布,国务院将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点地区抗旱救灾的资金支持力度,激励和
引导金融机构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三农”。“这与加息控通胀、限购稳房价的调控是截然相反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媒体果访时说,“这表明政府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坚持有保有压的思路。”为了监督这些措施的实施,并防止捌5用专项资金,央行要求各分支机构开展农信社支农情况重点调查,核实农信社资本质量,调查其在票据兑付后的资本真实性和实际经营情况。
“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覆盖面广;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出乎预料。”南方粮食交易市场总裁助理熊学华这样评价国家的政策。当然也有专家提出了改善目前中国粮食供应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认为,由于泛粮食安全战略,目前的农业补贴,面撒得太大,农业补贴分散,口粮补贴不够。国家一直积极实施农业补贴,但涉及面太广,因此,在维护粮食安全中,应该把重点放在主粮安全(即小麦、大米)上,缩小保护范围,提高保护精度。通过大幅度提高主粮价格与增加补贴,吸引更多农民从事主粮生产,使我国粮食生产免除后顾之忧。目前,日本的稻米价格是我国的10—20倍,韩国是我国的5—15倍,我国的主粮价格提升还
有很大的潜力。粮食安全,中国 积极应~,-j-
不可否认,发展农业,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舀‘先就是耕地面积的减少,大米与小麦等主粮生产又恰恰最受耕地约束。今年2月底,《发展改革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部分城市在房地产开发、城区改造和各类园区建没中,占用耕地、城郊菜地甚至基本农田的现象还是存在。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圳70.4%,实际土地出让面积42.8万公顷,同比增加105%。而到“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需求将持续上升,供需矛盾将再次被加大。“保耕地”与“保发展”两难局面和双重压力日益突出。
而就技术而言,小麦、水稻的产量目前基本难有大的提高。并且,随着“外出打工半个月的收入就等于在家种粮一年的收入”,并且随着东部沿海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打工的收入日趋增长。这些因素对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我国粮食生产极为不利,许多地方出现农民种懒田的现象,能种三季的只种一季,粮食供应未来会 愈来愈严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带动现货市场跟涨,从丽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和其他商品一样,粮食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整个世界去年的气候异常、中国产粮大省干旱,造成粮食减产必将导致供求短缺,价格自然上升。比如,农民对未来粮价上涨增加预期,少卖一些粮食,这将人为造成市场供给短缺。同时,如果消费者电认为未来粮食价格上升而多买一点,又人为造成了需求增加,如果全国农民和消费者的想法叠加,势必推高粮食价格。西方有些媒体大肆渲染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如日本某份右翼报纸抛出奇谈怪论,称中国将消耗尽世界粮食。
中国有关专家表示,这样的指责毫无根据。首先,由于中国政府多年来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粮食库存消费比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超过95%,这将力保中国自身粮食供应。此外,中国粮食产量已首次实现“七连增”,去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是完全有保障的,这也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砝码。国家粮食局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聂振邦在两会期间这样回答记者提问。此外,中国和世界粮食市场素来隔着“防火墙”,二者之间互相略有影响,但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比如,2010年,国际麦价因俄罗斯等地灾害全年上涨近45%,但国内麦价仅上涨5.1%。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我国实现夏粮丰收仍有一些积极因素,如政策信号强,有利于减少灾害损失;播种面积略有增加,春灌用水有一定保障等。“冬小麦目前生育进程才到一半,中后期回旋余地较大,夺取夏粮丰收是有希望的。”
当然,也有专家并不认为中国的旱情对粮食供应产生影响,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目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经过多方面努力,可以把恶劣气候的影响降低甚至消除掉。因为,冬小麦的播种面积占全部粮食播种面积不足20%。而夏粮的产量正常年景大约是2400亿斤,中国去年的粮食总产量是10916亿斤。冬小麦的比重,仅仅占全年粮食总产量比重的22%左右。此外,此轮受灾集中在八个省的冬小麦总产量不到全年总产量的1/4,而受旱面积不到冬小麦播种面积的1/3,中央财政为八个省拨付的129亿元抗旱资金已到位。到3月2日,这八个省的受早面积已经减少到了2800万亩左右。相当于眷节以后受旱面积的75%已经缓解。谷雨、清明,都可能有新的降水,旱情将进一步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