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远程教育如何进入基础教育、进入基础教育的教育模式、对基础教育将产生哪些影响以及教学系统诸元素如何适应远程教学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并有效地发挥相互作用。
【关键词】远程;基础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5-34-03
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原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
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远程教育,我国还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指导原则,根据课程内容研究远程基础教育课题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策略是开展远程基础教育的首要工作。
远程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基础教育方面,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毋庸置疑的。网络学习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在时空延展、个性化学习和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确立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环境和过程。
1. 提供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资源共享,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我国地域广,人口多,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全国范围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即使像北京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也存在着城区与山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因此,为教育不发达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
将精品课堂实录作为当地教师的观摩课实例,以培训的方式提高当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是一种好的应用模式。每一个优秀课例,都是根据相应的学生认知能力群体设计出来的。所谓备课,包含备教材、备实验、备媒体,更包含着备学生,备与学生的互动。好的课一定是在与学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是通过交互、反思来实现知识的重建,而当地的教师最熟悉当地的学生,最容易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程。
课堂实录是远程教育资源种类之一,远程教育资源不仅来自于各类学校,还可以来自于社会其他机构和组织,而且,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其广泛性和“鲜活度”,更适合促进个性化学习。
2. 根据社会需求,推进人才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
要通过建立适用于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来推进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环境。
如果将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在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非广泛性特征的、与时代的科技文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不适于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而大范围实施的文化知识与实践活动,将使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具有明显特征。
应用远程基础教育开展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无论从选修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内容(包括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选择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原因是:第一,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异地教学可解决异地选课、异地学习等问题。第二,远程教育可将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教育资源引入基础教育,可解决学校缺少教育资源和实践环境的问题。第三,与课堂教学相比,远程教育本身的开放和交互的环境,更好地提供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其他社会资源的引入,也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充实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
在学习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学生远程选课系统,建立适应基础教育学习特点的远程教育管理和评估制度,以确保远程基础教学的课程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技术课、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实践活动课等活动,从动因和学习目标来看,应用远程教育模式,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3. 尊重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策略
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对满足兴趣爱好有充分选择空间的教学系统是开展远程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
组织并建立以专业技能类、艺术实践类、调查研究类、学科类和跨学科等类型的远程基础教育研究组织,并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和远程教学特征,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搭建符合个性发展的远程学习双向互动平台,搭建适应专业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保护和延伸,这也将是通过远程基础教育推进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有效机制。
保护、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通过正面的鼓励、引导使其得到发展,进而走专业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使得人尽其能;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目前高考报志愿的盲目性。国外大学的“宽进严出”被视为是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实,“宽进严出”还能更好地将自身兴趣、爱好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以弥合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
用一个模子来铸造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引入,为多元化的教育开辟了实施与实践的空间,对基于同一教育内容的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提供了可行环境。无论因爱好产生学习的动机,还是因需求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都能找到适合自身认知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学习团队和导师,这同时也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制定远程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在基础教育方面,基于目前社会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和技术资源条件,教育形态还应以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方式为主,与成人教育相比,青少年心理发展、生活经验积累更适合以情感交融的方式进行。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远程基础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尽管在教与学环节与面授教育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与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尽管远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实这也正是基础教育应该传授给孩子的基本能力),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要求并没有改变,而且对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高远程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相应的远程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提出具体要求。要充分、恰当使用技术手段和媒体类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创建有助于师生间、学生间交互的环境等。
作为对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需要,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内容和形式上应体现出鲜明的互补性。在课程结构上,远程基础教育更看重“实践应用”,而非课堂教学中的“论述推论”;更看重“解决问题”,而非课堂教学中的“解答习题”;更看重“任务驱动”,而非课堂教学的“知识驱动”。
适合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策略
要根据远程基础教育的教育环境、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学生个性特征、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过程评价管理和课程过程评价等方面,针对具体的教育科目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提高远程基础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要充分研究教育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环境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实现文化的重构。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教师有效的、可控的把握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是基础。尽管在远程教育活动中,师生在空间上是彼此分离的,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也是教学策略研究中最基础性的问题。参与远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清晰、准确地识别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能有计划地选择恰当的策略、方法解决教学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通过自我评价,及时调整节奏和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是核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各类课程(远程基础教育课程类型可涉及科技实践、社会人文、艺术活动、语言文字、经济统计、体育运动等)的体系结构,采取恰当的逻辑关系解释定义、定理、定律等规律,形成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要通过教师的行为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学生品行、情感、行为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建立有助于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是策略研究的重点。通过设计研究任务情境、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学习支架等助学策略,创建远程教学环境;通过建立学生与学习环境(自助式)、学生与教师间(他助式)和学习共同体(互助式)的交互环境,激发学习内部动机,驱动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动态评估、反馈等绩效支持策略,增强师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师生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通过建立和组织远程基础教育知识体系结构,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依据积累、共享和交流原则为远程基础教育服务。
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远程基础教育的作用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特性,使现代信息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时交互环境。网络通信技术使教育信息的传递实现了双向、多向互动,为师生和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实时的交互环境。
教育资源应用。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教育信息的传递不仅有字符、语言,更有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综合信息,通过积累,形成动态的、可控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库。
教师指导作用。为教师从讲授传递知识向指导、辅助学生学习转化提供了应用空间,教师可通过应用各种技术指导学习,激励并启发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个性发展。通过网络和技术应用,使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指导建议,使每个学生都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进度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习过程评价。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学习评价从过去的考查知识记忆转向检查学生行为、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网络技术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引发动力,促进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社会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可促进社会其他教育资源引入基础教育领域,扩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远程;基础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5-34-03
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原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
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远程教育,我国还处于实验和研究阶段,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建立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和指导原则,根据课程内容研究远程基础教育课题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策略是开展远程基础教育的首要工作。
远程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在基础教育方面,将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毋庸置疑的。网络学习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在时空延展、个性化学习和网络资源共享等方面确立教育目标和内容,设计教学环境和过程。
1. 提供优质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基础
加强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资源共享,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我国地域广,人口多,教育资源不均衡在全国范围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即使像北京这样的教育发达地区,也存在着城区与山区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因此,为教育不发达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社会均衡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
将精品课堂实录作为当地教师的观摩课实例,以培训的方式提高当地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是一种好的应用模式。每一个优秀课例,都是根据相应的学生认知能力群体设计出来的。所谓备课,包含备教材、备实验、备媒体,更包含着备学生,备与学生的互动。好的课一定是在与学生交互过程中完成的,学生是通过交互、反思来实现知识的重建,而当地的教师最熟悉当地的学生,最容易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课程。
课堂实录是远程教育资源种类之一,远程教育资源不仅来自于各类学校,还可以来自于社会其他机构和组织,而且,来自社会的教育资源,其广泛性和“鲜活度”,更适合促进个性化学习。
2. 根据社会需求,推进人才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
要通过建立适用于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来推进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环境。
如果将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定位在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有非广泛性特征的、与时代的科技文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的、不适于纳入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而大范围实施的文化知识与实践活动,将使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定位具有明显特征。
应用远程基础教育开展选修课的研究与实践,无论从选修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内容(包括教育资源)、教学环境等方面选择都有着极大的优势。原因是:第一,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异地教学可解决异地选课、异地学习等问题。第二,远程教育可将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教育资源引入基础教育,可解决学校缺少教育资源和实践环境的问题。第三,与课堂教学相比,远程教育本身的开放和交互的环境,更好地提供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其他社会资源的引入,也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更充实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
在学习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学生远程选课系统,建立适应基础教育学习特点的远程教育管理和评估制度,以确保远程基础教学的课程管理的有效性。
此外,在学校开展的劳动技术课、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实践活动课等活动,从动因和学习目标来看,应用远程教育模式,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3. 尊重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是远程基础教育工作的策略
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对满足兴趣爱好有充分选择空间的教学系统是开展远程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
组织并建立以专业技能类、艺术实践类、调查研究类、学科类和跨学科等类型的远程基础教育研究组织,并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和远程教学特征,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搭建符合个性发展的远程学习双向互动平台,搭建适应专业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实践环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保护和延伸,这也将是通过远程基础教育推进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的有效机制。
保护、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通过正面的鼓励、引导使其得到发展,进而走专业发展之路,这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使得人尽其能;同时也能更好地避免目前高考报志愿的盲目性。国外大学的“宽进严出”被视为是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有效措施之一,其实,“宽进严出”还能更好地将自身兴趣、爱好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以弥合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
用一个模子来铸造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引入,为多元化的教育开辟了实施与实践的空间,对基于同一教育内容的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提供了可行环境。无论因爱好产生学习的动机,还是因需求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都能找到适合自身认知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学习团队和导师,这同时也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制定远程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在基础教育方面,基于目前社会文化背景、人文环境和技术资源条件,教育形态还应以师生面对面的互动方式为主,与成人教育相比,青少年心理发展、生活经验积累更适合以情感交融的方式进行。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知识经济的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对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远程基础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态,尽管在教与学环节与面授教育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与学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尽管远程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其实这也正是基础教育应该传授给孩子的基本能力),但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要求并没有改变,而且对更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高远程基础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建立相应的远程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从课程的总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提出具体要求。要充分、恰当使用技术手段和媒体类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创建有助于师生间、学生间交互的环境等。
作为对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需要,远程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内容和形式上应体现出鲜明的互补性。在课程结构上,远程基础教育更看重“实践应用”,而非课堂教学中的“论述推论”;更看重“解决问题”,而非课堂教学中的“解答习题”;更看重“任务驱动”,而非课堂教学的“知识驱动”。
适合远程基础教育的教学设计及设计策略
要根据远程基础教育的教育环境、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学生个性特征、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学习过程评价管理和课程过程评价等方面,针对具体的教育科目开展教学设计的研究,提高远程基础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要充分研究教育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环境四大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实现文化的重构。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教师有效的、可控的把握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是基础。尽管在远程教育活动中,师生在空间上是彼此分离的,但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也是教学策略研究中最基础性的问题。参与远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清晰、准确地识别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能有计划地选择恰当的策略、方法解决教学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问题。通过自我评价,及时调整节奏和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是核心。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各类课程(远程基础教育课程类型可涉及科技实践、社会人文、艺术活动、语言文字、经济统计、体育运动等)的体系结构,采取恰当的逻辑关系解释定义、定理、定律等规律,形成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要通过教师的行为引导学生参与动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通过学生品行、情感、行为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远程基础教育环境中,建立有助于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环境是策略研究的重点。通过设计研究任务情境、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学习支架等助学策略,创建远程教学环境;通过建立学生与学习环境(自助式)、学生与教师间(他助式)和学习共同体(互助式)的交互环境,激发学习内部动机,驱动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建立动态评估、反馈等绩效支持策略,增强师生在教与学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师生的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通过建立和组织远程基础教育知识体系结构,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依据积累、共享和交流原则为远程基础教育服务。
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对远程基础教育的作用
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特性,使现代信息技术对远程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时交互环境。网络通信技术使教育信息的传递实现了双向、多向互动,为师生和学习共同体提供了实时的交互环境。
教育资源应用。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使教育信息的传递不仅有字符、语言,更有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综合信息,通过积累,形成动态的、可控的多媒体教育资源库。
教师指导作用。为教师从讲授传递知识向指导、辅助学生学习转化提供了应用空间,教师可通过应用各种技术指导学习,激励并启发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个性发展。通过网络和技术应用,使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指导建议,使每个学生都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进度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习过程评价。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学习评价从过去的考查知识记忆转向检查学生行为、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合作精神。通过网络技术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引发动力,促进互相讨论、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社会教育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可促进社会其他教育资源引入基础教育领域,扩大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和机会,促进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