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雅典的泰门》,是作家找不到命运答案的归结,或者说是莎翁对命运的最后理解和解释。雅典作为一个圣地的象征,莎翁想通过泰门对单纯社会秩序的理解,重新复归这块圣地,并规范出一种和谐的人文秩序。而主人公命运的悲剧将这梦想摧毁时,泰门也从此失去了任何复归乐园的希望。本文从泰门的象征意义出发,论述了泰门代表的理想主义与诗性精神。
关键词:象征 莎士比亚 泰门
引言
《雅典的泰门》是文学大家莎士比亚在其第二时期所写的剧本,它是依据鲁普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改写,不管是它内在体现倾向或是文艺特征来讲,均具有特定的代表意义。[1]在《雅典的泰门》里面,主角泰门凭借他极端的个性展现了一个极其明晰的性格,他是善恶分明、愤世嫉俗的理想狂人形象缩影。《雅典的泰门》所要表达之含义绝不仅仅如此,换个角度来说,泰门模式表现了诗人模式。这类诗人生存于边缘世界,相比较其他人能更清楚地明辨人性的真相,他们凭借毫不犹豫的舍身和献祭手段反省内在劣根性,通过教诲希望可以令人性中多一点善念。莎士比亚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最初阶段,把理想主义的情怀以悲惨离世和其内在成长的故事形式展露于世人眼前,以此形成了我们深入解析莎翁诗性精神的第一个层次。
一、莎士比亚和《雅典的泰门》
《雅典的泰门》作为莎翁悲剧写作阶段末期代表作,是其传奇剧的一个过渡。这部作品是莎翁探寻不到命运终极谜底的逻辑概括,同时也是探求命运之路作出的最终诠释。《雅典的泰门》不仅是向大众展现出人文主义的发展和衰败,也展现出人们面对生活当中矛盾冲突无法得到解决时感到的悲痛和失望。泰门之死某种意义上预示莎士比亚所有的快乐及悲痛、信心及灰心的终结,预示其对人类所有自我解救行为的终极否定。从悲剧的深沉壮烈至传奇剧的浪漫主义乐观精神,这其实是莎翁在展露其自身精神,从痛苦、忧郁转变朝向无可奈何作品表达。[2]《雅典的泰门》与其前作《哈姆雷特》《麦克白》相比剧情冲突矛盾及复杂性表现上有显著削减,以至于主人公的角色也都被一些学者评价为“单薄,毫无深度”,但是其表现悲剧的沉郁及分量丝毫没有减少,且具备了更为深层的含义。莎士比亚在那以后所著《暴风雨》及《辛白的森林》中间展现了游弋真实情况以外的臆想幻境,这类作品的深度远不及《雅典的泰门》。泰门不只是莎翁对戏剧表现内容的延伸探究,这部作品同时是莎翁深思人文主义精神消逝之后对终极命运的探寻追问。
二、泰门代表着理想主义者
泰门在最初的时候是用类似儿童的目光来看待所处的世界的。在他看来人应当是崇高、纯洁的,所有的人均能成为他的朋友,对友人们就应当善待,友人们落难了就应当给予力量去帮助他们。在泰门的眼里,其他人就是他的全部世界。直至他到破产那日,曾经接受过帮助的人全都离开了他。从那一刻起,存在于泰门脑海中的梦境终于被惊醒了,泰门从被众人追捧赞扬的场景跌入了被所有人唾弃的现实,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之前认为人类是崇高与纯洁的存在转变为对人世的极端厌弃。在令人恐慌心寒的真实场景前,他想要躲起来,躲到没有人知道的山林里面,可是人们仍然不愿意放弃他,还像苍蝇一样追着他、折磨他。
可以看出主人公泰门代表的是理想主义的存在,他身上还有着某种极端偏执固执的倾向。从主人公的视角来看,所有的问题只存在是与否的答案,在这中间没有中间点没有用来折衷的灰色地带。他所没关注到的是人性本身就是真善美交织于一体的,不可能是单一的存在。在善恶当中时左时右的偏向是真实人性的反映,在这其中没有固定的界限。就如同雨果曾经说过的那样,在美好的旁边紧紧倚靠的是丑恶,善与恶同时存在,黑暗和光明同时存在。人这种生物,它既不是高贵的天使,也非丑陋的魔鬼,人类是各种优点和缺点交织缠绕融为一体的存在。
在一众伤害泰门的刽子手里面,他自己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正如他死前终于明白的,他自己也是人,难以避免地染上污点。从根本上来看,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在引人犯罪,他用自己的钱财对旁人的贪念给予放任,这些人因为钱财的诱惑对他不断地虚伪恭维。称赞满足了泰门的虚荣心,使他一直沉浸在这种虚假的恭维和称赞里面,看不到真实情况。最终泰门出事了,人性的丑恶暴露于前,所有人都消失了,没有人像从前他帮助别人一样来帮助他自己,他的迷梦终于醒了。主人公一直在回避真实,他只愿意否定与诅咒人性,最终他孤身一人逃避到山林里,像野兽一样生活。主人公从繁华居住的地方逃往山林,又从山林逃往墓地。当他在山林里偶然发现一坛子黄金,这代表了对人类的又一个考验,而他得到的结果却再次令他绝望。黄金代表了引诱,而恰恰人性中的贪念是无穷无尽的,这是使得人最终失去快乐的根源,也是泰门悲剧的根源。泰门在山林里也无处藏身,这揭示了一味追求感性的心理防线的最终崩溃。
从这个角度来说,貌似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仅仅是一个由偏执狂造成的悲惨结局,大众对主人公的最终逝去除了感到叹息和悲痛以外,没有更深刻的领悟。主人公的行为真正传达的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透过哲学诗意的角度来进行判断,将主人公泰门的死亡当成一种献祭。如果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可以说他是失败的;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主人公却是不朽的。我们生存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各种无法言说的欲望,欲望本身不会因为客观条件发生改变而有所转移。所以,悲剧仍然会以悲剧的形式存在。《雅典的泰门》里面的主人公,就像是莎翁安排的一个标志符号,泰门代表了人类追寻救赎道路幻灭的历程。从最初阶段做愚蒙的“好人”,到后面遭遇挫折、感受到世态炎凉,直至最终被人类的欲望和虚假击溃,他越来越清醒,却也越来越绝望。笔者认为主人公的整个人生经历就是在持续追寻精神乐土,但是悲惨的结局如同人类不可磨灭的欲望那样成为一种坚固的存在。
一种由理性和感性交错而生的人类秩序,这就是有关泰门与雅典的深层象征。泰门人物角色的悲剧和伦理秩序的彻底崩溃都隐匿于剧本内容里,从埃帕曼特斯的预言里能够预料到人类各种行径,这正是对主人公悲惨结局的预示,同时也是对丑陋的人性和虚假世界的揭示。莎翁通过作品展现了真实人生里的各种人性,让各种各样与之有矛盾冲突的要素展现在太阳下。人可以冲撞的正是命运轨迹,命运就变成了各种各样人性要素的交战。莎翁深谙此理,脱离了人、脱离了旁人的干扰来谈命运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泰门的处境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这是悲剧精神的深层体现。在这部作品里面,真实的人性毁灭了雅典所代表的神圣、和谐,主人公泰门的悲惨结局是莎翁再一次和命运相对抗的表现。 二、泰门象征诗性精神
泰门模式从一个角度来说是诗人模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莎翁自身的个人模式。在莎士比亚早期著作里面,体现的乐观和快乐无处不在,他用笔和心对读者描写了一个饱含爱的世界,即使存在某些假丑恶,那也无关紧要,因为最终仍会被真善美所影响。这个时期的莎士比亚就像是小孩子时期的泰门,认为一切皆为美好的存在。然后,伴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莎翁不得不对人性的弱点作出重新判断,人性的丑陋和不堪在他的面前暴露无遗。除此之外,在其他著作里面,把埃德蒙、麦克白等人物角色描写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墨之间,阅读之人能够领会到在描写人性中沉郁阴暗面的时候,莎翁的情绪一点不亚于泰门,莎翁感受到的绝望和凄凉也好似泰门的心理感受。这时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莎翁对人性和命运的困扰及紧张。作者在其作品里假托诗人说道:“当命运突然把心肠改变,将其踢入山坡的时候,许多攀高接贵之人就在身后慢慢前进着,此外,会对心肠的跌落袖手旁观。”画家也说道:“这是人类的通病”。由此看来,作者从一开始就已经预言了主人公理想的幻灭和其悲惨结局。[3]主人公始终就好似一个牵线木偶被命运控制,无论怎么挣脱都无法逃落线的安排,而其竭尽全力、有声有色的追问和探寻则为这个人物增添了更多的悲剧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指挥主人公的那根线,并非由作者之手来控制,控制它的是命运和人性。
莎士比亚是幸运的,这是因为他找到了倾吐自己观点的最好方式。他用纸笔写下来自心中的痛苦和绝望,透过泰门这个人物对丑陋的人性作出了畅快淋漓的痛诉。经历许多年对暗黑的探寻,他的心中积累着无数的思考,他敏感的细微感受随着作品倾泻出来。文字上的表达可视作是另一个角度忏悔,也是对莎翁自身忧虑的救赎。在善恶里面,走下祭坛的莎翁找到了平衡点,这个平衡可以称之为虚无的信仰,然而,这并非空白。本质上来说,文学就是虽身处炼狱,仍然景仰美好世界的诗性精神,即使身处淤泥还是要透过真善美之光感化人类,且引领人类慢慢朝着乌托邦迈进,这样的诗性精神就称之为莎翁精神。[4]
结语
经过迷雾重重的精神危机,莎翁进行了思考,真实情境里的裂缝和人性中乌托邦的理想能否相互补充?应该怎样做才能够促使惫懒的世人进行反思,而不仅仅只是道歉。莎翁作品不是仅仅透过单一的情节、一条线索来推进,它是由许多条情节一起交汇构成,这使得莎翁描绘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
在《雅典的泰门》里莎翁把戏剧独有的诗性牢牢抓紧,自创的戏剧创作模式能够使生活重现。正如海涅赞叹:“莎翁剧作是世界性的,这称之为空间统一;他的作品演绎是永恒的,这称之为时间统一。”莎翁剧作里面描绘的英雄是真实的人,他们就围绕在我们周围,这是对莎士比亚独有的诗性精神的最佳说明。语
参考文献
[1]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耿莎莎.探究《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艺术之美[J].语文建设,2014(29).
[3]贺华.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戏剧冲突[J].语文建设,2014(35).
[4]李萃.泰门自我人格的冲突——读《雅典的泰门》[J].语文建设,2014(23).
关键词:象征 莎士比亚 泰门
引言
《雅典的泰门》是文学大家莎士比亚在其第二时期所写的剧本,它是依据鲁普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改写,不管是它内在体现倾向或是文艺特征来讲,均具有特定的代表意义。[1]在《雅典的泰门》里面,主角泰门凭借他极端的个性展现了一个极其明晰的性格,他是善恶分明、愤世嫉俗的理想狂人形象缩影。《雅典的泰门》所要表达之含义绝不仅仅如此,换个角度来说,泰门模式表现了诗人模式。这类诗人生存于边缘世界,相比较其他人能更清楚地明辨人性的真相,他们凭借毫不犹豫的舍身和献祭手段反省内在劣根性,通过教诲希望可以令人性中多一点善念。莎士比亚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最初阶段,把理想主义的情怀以悲惨离世和其内在成长的故事形式展露于世人眼前,以此形成了我们深入解析莎翁诗性精神的第一个层次。
一、莎士比亚和《雅典的泰门》
《雅典的泰门》作为莎翁悲剧写作阶段末期代表作,是其传奇剧的一个过渡。这部作品是莎翁探寻不到命运终极谜底的逻辑概括,同时也是探求命运之路作出的最终诠释。《雅典的泰门》不仅是向大众展现出人文主义的发展和衰败,也展现出人们面对生活当中矛盾冲突无法得到解决时感到的悲痛和失望。泰门之死某种意义上预示莎士比亚所有的快乐及悲痛、信心及灰心的终结,预示其对人类所有自我解救行为的终极否定。从悲剧的深沉壮烈至传奇剧的浪漫主义乐观精神,这其实是莎翁在展露其自身精神,从痛苦、忧郁转变朝向无可奈何作品表达。[2]《雅典的泰门》与其前作《哈姆雷特》《麦克白》相比剧情冲突矛盾及复杂性表现上有显著削减,以至于主人公的角色也都被一些学者评价为“单薄,毫无深度”,但是其表现悲剧的沉郁及分量丝毫没有减少,且具备了更为深层的含义。莎士比亚在那以后所著《暴风雨》及《辛白的森林》中间展现了游弋真实情况以外的臆想幻境,这类作品的深度远不及《雅典的泰门》。泰门不只是莎翁对戏剧表现内容的延伸探究,这部作品同时是莎翁深思人文主义精神消逝之后对终极命运的探寻追问。
二、泰门代表着理想主义者
泰门在最初的时候是用类似儿童的目光来看待所处的世界的。在他看来人应当是崇高、纯洁的,所有的人均能成为他的朋友,对友人们就应当善待,友人们落难了就应当给予力量去帮助他们。在泰门的眼里,其他人就是他的全部世界。直至他到破产那日,曾经接受过帮助的人全都离开了他。从那一刻起,存在于泰门脑海中的梦境终于被惊醒了,泰门从被众人追捧赞扬的场景跌入了被所有人唾弃的现实,他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之前认为人类是崇高与纯洁的存在转变为对人世的极端厌弃。在令人恐慌心寒的真实场景前,他想要躲起来,躲到没有人知道的山林里面,可是人们仍然不愿意放弃他,还像苍蝇一样追着他、折磨他。
可以看出主人公泰门代表的是理想主义的存在,他身上还有着某种极端偏执固执的倾向。从主人公的视角来看,所有的问题只存在是与否的答案,在这中间没有中间点没有用来折衷的灰色地带。他所没关注到的是人性本身就是真善美交织于一体的,不可能是单一的存在。在善恶当中时左时右的偏向是真实人性的反映,在这其中没有固定的界限。就如同雨果曾经说过的那样,在美好的旁边紧紧倚靠的是丑恶,善与恶同时存在,黑暗和光明同时存在。人这种生物,它既不是高贵的天使,也非丑陋的魔鬼,人类是各种优点和缺点交织缠绕融为一体的存在。
在一众伤害泰门的刽子手里面,他自己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正如他死前终于明白的,他自己也是人,难以避免地染上污点。从根本上来看,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在引人犯罪,他用自己的钱财对旁人的贪念给予放任,这些人因为钱财的诱惑对他不断地虚伪恭维。称赞满足了泰门的虚荣心,使他一直沉浸在这种虚假的恭维和称赞里面,看不到真实情况。最终泰门出事了,人性的丑恶暴露于前,所有人都消失了,没有人像从前他帮助别人一样来帮助他自己,他的迷梦终于醒了。主人公一直在回避真实,他只愿意否定与诅咒人性,最终他孤身一人逃避到山林里,像野兽一样生活。主人公从繁华居住的地方逃往山林,又从山林逃往墓地。当他在山林里偶然发现一坛子黄金,这代表了对人类的又一个考验,而他得到的结果却再次令他绝望。黄金代表了引诱,而恰恰人性中的贪念是无穷无尽的,这是使得人最终失去快乐的根源,也是泰门悲剧的根源。泰门在山林里也无处藏身,这揭示了一味追求感性的心理防线的最终崩溃。
从这个角度来说,貌似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仅仅是一个由偏执狂造成的悲惨结局,大众对主人公的最终逝去除了感到叹息和悲痛以外,没有更深刻的领悟。主人公的行为真正传达的是什么呢?这需要我们透过哲学诗意的角度来进行判断,将主人公泰门的死亡当成一种献祭。如果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可以说他是失败的;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主人公却是不朽的。我们生存的世界里面充满了各种无法言说的欲望,欲望本身不会因为客观条件发生改变而有所转移。所以,悲剧仍然会以悲剧的形式存在。《雅典的泰门》里面的主人公,就像是莎翁安排的一个标志符号,泰门代表了人类追寻救赎道路幻灭的历程。从最初阶段做愚蒙的“好人”,到后面遭遇挫折、感受到世态炎凉,直至最终被人类的欲望和虚假击溃,他越来越清醒,却也越来越绝望。笔者认为主人公的整个人生经历就是在持续追寻精神乐土,但是悲惨的结局如同人类不可磨灭的欲望那样成为一种坚固的存在。
一种由理性和感性交错而生的人类秩序,这就是有关泰门与雅典的深层象征。泰门人物角色的悲剧和伦理秩序的彻底崩溃都隐匿于剧本内容里,从埃帕曼特斯的预言里能够预料到人类各种行径,这正是对主人公悲惨结局的预示,同时也是对丑陋的人性和虚假世界的揭示。莎翁通过作品展现了真实人生里的各种人性,让各种各样与之有矛盾冲突的要素展现在太阳下。人可以冲撞的正是命运轨迹,命运就变成了各种各样人性要素的交战。莎翁深谙此理,脱离了人、脱离了旁人的干扰来谈命运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泰门的处境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缩影,这是悲剧精神的深层体现。在这部作品里面,真实的人性毁灭了雅典所代表的神圣、和谐,主人公泰门的悲惨结局是莎翁再一次和命运相对抗的表现。 二、泰门象征诗性精神
泰门模式从一个角度来说是诗人模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莎翁自身的个人模式。在莎士比亚早期著作里面,体现的乐观和快乐无处不在,他用笔和心对读者描写了一个饱含爱的世界,即使存在某些假丑恶,那也无关紧要,因为最终仍会被真善美所影响。这个时期的莎士比亚就像是小孩子时期的泰门,认为一切皆为美好的存在。然后,伴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莎翁不得不对人性的弱点作出重新判断,人性的丑陋和不堪在他的面前暴露无遗。除此之外,在其他著作里面,把埃德蒙、麦克白等人物角色描写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墨之间,阅读之人能够领会到在描写人性中沉郁阴暗面的时候,莎翁的情绪一点不亚于泰门,莎翁感受到的绝望和凄凉也好似泰门的心理感受。这时我们也能深刻体会到莎翁对人性和命运的困扰及紧张。作者在其作品里假托诗人说道:“当命运突然把心肠改变,将其踢入山坡的时候,许多攀高接贵之人就在身后慢慢前进着,此外,会对心肠的跌落袖手旁观。”画家也说道:“这是人类的通病”。由此看来,作者从一开始就已经预言了主人公理想的幻灭和其悲惨结局。[3]主人公始终就好似一个牵线木偶被命运控制,无论怎么挣脱都无法逃落线的安排,而其竭尽全力、有声有色的追问和探寻则为这个人物增添了更多的悲剧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指挥主人公的那根线,并非由作者之手来控制,控制它的是命运和人性。
莎士比亚是幸运的,这是因为他找到了倾吐自己观点的最好方式。他用纸笔写下来自心中的痛苦和绝望,透过泰门这个人物对丑陋的人性作出了畅快淋漓的痛诉。经历许多年对暗黑的探寻,他的心中积累着无数的思考,他敏感的细微感受随着作品倾泻出来。文字上的表达可视作是另一个角度忏悔,也是对莎翁自身忧虑的救赎。在善恶里面,走下祭坛的莎翁找到了平衡点,这个平衡可以称之为虚无的信仰,然而,这并非空白。本质上来说,文学就是虽身处炼狱,仍然景仰美好世界的诗性精神,即使身处淤泥还是要透过真善美之光感化人类,且引领人类慢慢朝着乌托邦迈进,这样的诗性精神就称之为莎翁精神。[4]
结语
经过迷雾重重的精神危机,莎翁进行了思考,真实情境里的裂缝和人性中乌托邦的理想能否相互补充?应该怎样做才能够促使惫懒的世人进行反思,而不仅仅只是道歉。莎翁作品不是仅仅透过单一的情节、一条线索来推进,它是由许多条情节一起交汇构成,这使得莎翁描绘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
在《雅典的泰门》里莎翁把戏剧独有的诗性牢牢抓紧,自创的戏剧创作模式能够使生活重现。正如海涅赞叹:“莎翁剧作是世界性的,这称之为空间统一;他的作品演绎是永恒的,这称之为时间统一。”莎翁剧作里面描绘的英雄是真实的人,他们就围绕在我们周围,这是对莎士比亚独有的诗性精神的最佳说明。语
参考文献
[1]黎千驹.模糊修辞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2]耿莎莎.探究《麦克白》中的人性悲剧及其艺术之美[J].语文建设,2014(29).
[3]贺华.论莎士比亚悲剧的戏剧冲突[J].语文建设,2014(35).
[4]李萃.泰门自我人格的冲突——读《雅典的泰门》[J].语文建设,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