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企业会计准则》将报表结构定为四表一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新增的第四张主表,涵盖了原利润分配表的全部内容,并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全面收益理念,应用时需格外注意一些新变化,如贯彻“资产——负债”观念等。
关键词 全面收益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利得 损失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变化
(一)新增“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我国在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第四张主表,明确体现了全面收益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了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至少应单独列示反映下列内容:(1)净利润;(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5)提取的盈余公积;(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上述内容中着重体现全面收益的第一和第二项。其中第二项内容中所涉及的“利得”和“损失”概念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最新引入的。基本准则对于二者的定义是:“利得是指由于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为了更好的诠释全面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另一部分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正是这两个概念的引入和科学分类,使得全面收益的报告成为可能。
(二)列报格式为棋盘式。
旧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按照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项目列示,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新公司法已取消该项目)和未分配利润。而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是根据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的性质,分别按照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以及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等情况分析填列。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同于资产负债表的账户式格式,也不同于利润表的多步式格式,而是首次采用了棋盘式的格式列示。从纵向看,改变了以往按照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反映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而是列示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并根据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源对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从横向看,按照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库存股)及其总额列示交易或事项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格式的变化丰富了内容,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三)列示企业净利润及其分配。
本年利润的分配,包括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和提取盈余公积,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式在利润分配表中列示。而在新准则中,将其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列示在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 (四)体现全面收益理念。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中早已提出全面收益这一概念,并应用于会计实务中。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是通过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来体现全面收益理念的。由于全面收益可以简单解释为不包括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的净资产期末比期初的增长额,即用公式表示为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由此可以看出,应包括已计入净资产的净利润和利得(或损失)。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第三项是净资产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包括本年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体现的就是企业的全面收益。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应贯彻“资产——负债”观。
传统会计收益的计算采用“收入——费用”法。按照这种方法,收益被看作是确认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将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同一期间的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即可得出收益,而资产负债表成了利润表的副产品。全面收益体现的则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该种计算方法的特征是,收益的确定处于从属地位,收益的计量则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被视为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净资产变动情况的报表,即利润表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副产品。该法的理论前提是,企业价值增加了多少不是看实现了多少收益,而是看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情况。目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处于全面收益观下,强调以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突出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以期能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因此,应用权益变动表时,应调整收益计量观念,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规划而不是追求眼前利益。
(二)应清晰体现所有者权益年初余额的调整。
新准则实施前,根据原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所有者权益本年年初余额的调整只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容易导致一种错误的认识与看法,即上年年末余额与本年年初余额一律相等。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在上年年末余额与本年年初余额之间直接加入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金额,十分清晰。此外,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还将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按“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列示,使得报表的比较期数增加。由此,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比较前年年末、上年年初、上年年末、本年年初和本年年末的数据,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本文为200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全面收益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C267。
(作者:陈 琴,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分析;王宜刚,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常勋,常亮.国际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刘永泽,傅荣,梁爽.财务呈报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周萍.企业收益呈报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
关键词 全面收益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利得 损失
中图分类号:F120.2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变化
(一)新增“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我国在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第四张主表,明确体现了全面收益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反映了构成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至少应单独列示反映下列内容:(1)净利润;(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5)提取的盈余公积;(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上述内容中着重体现全面收益的第一和第二项。其中第二项内容中所涉及的“利得”和“损失”概念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最新引入的。基本准则对于二者的定义是:“利得是指由于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为了更好的诠释全面收益,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利得”和“损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另一部分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正是这两个概念的引入和科学分类,使得全面收益的报告成为可能。
(二)列报格式为棋盘式。
旧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主要按照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项目列示,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新公司法已取消该项目)和未分配利润。而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是根据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的性质,分别按照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以及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等情况分析填列。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不同于资产负债表的账户式格式,也不同于利润表的多步式格式,而是首次采用了棋盘式的格式列示。从纵向看,改变了以往按照所有者权益的各组成部分反映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而是列示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并根据所有者权益变动的来源对一定时期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进行全面反映;从横向看,按照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库存股)及其总额列示交易或事项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格式的变化丰富了内容,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三)列示企业净利润及其分配。
本年利润的分配,包括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和提取盈余公积,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式在利润分配表中列示。而在新准则中,将其作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列示在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 (四)体现全面收益理念。
国际会计准则、美国、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中早已提出全面收益这一概念,并应用于会计实务中。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是通过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来体现全面收益理念的。由于全面收益可以简单解释为不包括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的净资产期末比期初的增长额,即用公式表示为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由此可以看出,应包括已计入净资产的净利润和利得(或损失)。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第三项是净资产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包括本年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其体现的就是企业的全面收益。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应贯彻“资产——负债”观。
传统会计收益的计算采用“收入——费用”法。按照这种方法,收益被看作是确认的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将一定时期的收入减去同一期间的各类相关成本费用后即可得出收益,而资产负债表成了利润表的副产品。全面收益体现的则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观。该种计算方法的特征是,收益的确定处于从属地位,收益的计量则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被视为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净资产变动情况的报表,即利润表成了资产负债表的副产品。该法的理论前提是,企业价值增加了多少不是看实现了多少收益,而是看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增加的情况。目前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处于全面收益观下,强调以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突出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以期能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因此,应用权益变动表时,应调整收益计量观念,着眼于企业长期战略规划而不是追求眼前利益。
(二)应清晰体现所有者权益年初余额的调整。
新准则实施前,根据原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所有者权益本年年初余额的调整只能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体现,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容易导致一种错误的认识与看法,即上年年末余额与本年年初余额一律相等。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在上年年末余额与本年年初余额之间直接加入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对所有者权益的调整金额,十分清晰。此外,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还将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按“本年金额”和“上年金额”两栏列示,使得报表的比较期数增加。由此,报表使用者可以通过比较前年年末、上年年初、上年年末、本年年初和本年年末的数据,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本文为2008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全面收益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C267。
(作者:陈 琴,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分析;王宜刚,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常勋,常亮.国际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刘永泽,傅荣,梁爽.财务呈报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周萍.企业收益呈报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