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其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直接影响我国的就业现状。文章结合我国外商投资政策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的政策调整建议,以促进我国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政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G916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就业问题的解决关乎到整个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行和进步发展。 当前我国就业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总体上劳动力供给过剩,结构上就业分布失衡,质量上就业层次较为低下等都增加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对我国的就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国外资本按照我国现有投资政策对我国经济进行直接投资的行为,其作用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对我国的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提升我国的就业质量,是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我国现有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的政策,因此对现有外资政策的分析就很有必要。文章从研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机制入手,分析了我国现有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在促进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给出相应建议,力图提升我国现有外商投资促进就业政策的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就业问题的解决。
2 现有外商投资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机制
2.1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增加就业机会
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直接表现在劳动力需求方面的直接增加。从存量上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基数庞大,现有的就业岗位数量不能解决我国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从增量上讲,我国因为资本、技术的制约,经济活力一直不能得到充分释放,新增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就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外商投资政策通过引导国外资本进入到我国具体的经济行业,特别是进入到我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以设立外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形式的企业,释放我国的经济活力,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我国劳动力总体供给过剩的局面,促进我国就业数量的增长。
2.2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缓解就业结构失衡
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表现在缓解就业结构失衡方面。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占我国就业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就业比例相对较小,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不足制约了我国就业结构的协调,造成我国就业结构的失衡。外商投资政策通过引导外资对我国各个产业的投资比例,特别是加强对我国第三产业的投资,释放我国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提升我国就业水平和层次,全面高质地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
2.3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整体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还表现在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进而扩大就业。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两方面促进就业,一方面是扩大产业规模,外商投资政策通过引导外资企业进入到尚未充分开发和充分竞争的行业,凭借其相对雄厚的资本、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开发出新的商品,扩大其市场需求,带动市场消费,进而扩大整个产业的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横向增加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是延伸产业链,外商投资政策通过鼓励外资企业购买国内生产的产品形成产业链,提升对外资的利用率,进而拉动前后向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产能,创造纵向的劳动力需求。
3 现有外商投资政策在促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对外资负面效应的规避
一般而言,外商投资政策对就业直接作用多是积极的,但从间接效应来看,外商投资政策经过时间的积累表现的复杂多变,有可能继续维持政策初期的正面作用,也有可能出现对就业的负面效应,而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缺乏对负面效应的规避。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负面效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损失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损失效应是指外资企业在完成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一段时间后,重新调整业务过程中为精简人员出现的大规模裁员现象,从而造成大量失业。这种现象在对我国企业的并购案例中已经得以证实,而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对这样的现象并没有有效的规避政策。另一方面,外商投资还存在着就业挤出效应。就业挤出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到已经比较充分的竞争行业,凭借其有效的竞争手段给予国内竞争对手较大的竞争压力,或使国内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进行裁员,或使国内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从而造成的较大规模的失业。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对于外商进入这样的行业并没有充分的限制,放大了就业挤出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负面效果影响了外商投资的就业促进作用,应当予以政策规避。
3.2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现有外商投资政策对劳动密集型支持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劳动密集型所受的政策支持与其创造的就业岗位不成比例。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较大的支持力度来创造就业数量。但是受全球化、信息化、跨国公司等的影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国家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开始倾向给予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多的支持,这也决定了外商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此消彼长,虽然劳动力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占相当比重,但是其政策力度显得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参与世界竞争的越来越充分,中国低劳动力成本车的优势在逐渐丧失,近年来已经受到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挑战,这进一步要求我国政府给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保持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然而外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不断撤资并流向越南、印度的事实证明我国对支持外资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3.3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外商投资政策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不足表现在在多个方面。从利用资本的总量来看,东部占据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中西部所占用的外资比例很小,这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水平有着重要的关系。从外资就业人口数量上来讲,中西部人口在外资就业比例低于东部水平,而且很大一部分就业人口是以打工形式迁移到东部的外资企业实现的。从具体的产业结构来看,中西部不仅缺乏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的外资投资政策支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也缺乏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入。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政策的支持是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如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人才层次等客观性因素的限制,中西部进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的成本较高,效果不大,经济效益较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缺乏外商投资政策支持则表现为东部外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随着产业转移全部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受政策优惠和人力成本影响纷纷撤资转移到了东南亚、南亚地区。
3.4忽视就业促进效应的可持续性
在我国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中还存在着缺乏对外商投资促进就业可持续性的研究与规范,缺乏整体性规划和长远性的战略的问题。具体到地方而言,同一地区内的各个地方并没有形成带有自身明显特色和个性化的投资优势,而是是片面依赖政策优惠幅度大小来吸引外资,政策优惠幅度越大,吸引外资企业越多,且忽视对整体投资环境的建设和对外资企业“造血”能力的培养。这种政策倾向造成了外资企业在政策优惠期满后,为追逐政策红利而纷纷将企业迁移到下一个地方继续享有政策红利的现象,这种外商投资政策并没有真正起到依靠外资带动当地实现长远稳定可持续的就业,而是起到一种依靠政策红利带动当地短期就业的作用,其实质并没有释放当地的经济活力,也没有改善当地的就业环境,也就没有增加就业,没有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这种忽视支持可持续就业的政策倾向长远来看,并不可取。
4 改善现有外商投资政策促进就业的建议
4.1重视对负面效应的规避
在外商投资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重视对政策负面效应的规避,避免就业损失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产生,降低就业损失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对于就业损失效应,要限制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已经饱和竞争的市场,明确外资企业在进入与国内企业有明显竞争关系领域的条件,加强对外资企业竞争行为的具体规范,保障并购企业的员工合法平等的就业权利,限制大规模裁员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就业损失效应的力度和范围。对于就业挤出效应,要减少甚至杜绝外资企业在充分饱和市场所享有的政策红利,去除外资企业在充分饱和市场的特权待遇,保障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权利,规范外资企业开展商业竞争的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减小国内企业因外部竞争带来的裁员压力,也避免国内企业经营不善带来的大规模失业。
4.2坚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
在外商投资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坚持强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坚持帮助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的新挑战,坚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的主体地位。坚持强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是指对其的支持力度不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而减少,而是齐头并进,做到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支持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就业为优化结构奠定基础,优化结构為带动就业提供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坚持帮助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新挑战,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力度和内容,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资企业的开放领域,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资企业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配套支持,包括人才培养上的支持、投资制度的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在人才支持和劳动力培训方面,给予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4.3加强对中西部的政策支持
在外商投资政策政策的完善过程中,加强对中西部吸引外资的政策支持,坚持对中西部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两方面获得外资投资的双重支持,坚持东部反哺西部。坚持中西部在获得外资投资上双重政策支持,既要坚持对中西部获得外资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又要坚持中西部在获得外资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实现中西部在吸引外资上的一步到位,实现中西部跨越式发展。坚持东部反哺西部,是指将东部因外资转移而节省出来的政策红利空间通过国家调节转移到对中西部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一方面利用东部的支持加大中西部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力度,另一方面利用东部的支持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从而增加中西部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增加中西部的就业机会,促进中西部就业问题的改善。
4.4重视就业促进效应的可持续
在改善现有的外商投资促进就业政策的过程中,注重外资促进就业效应的可持续,注重外商投资政策全局、长期的规划,既注重地方引资优势的培养,又注重外资企业就业“造血”功能的培养。注重当地特色引资优势培养,是为了培养真正能吸引外资企业的优势,避免外资企业的频繁迁移,使外资企业扎根于当地。注重引资优势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身特色与产业优势,培养自身的投资优势,变招商引资为外商主动投资,释放当地的经济活力,增加就业。注重外资企业就业“造血”功能的培养,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外资企业不依赖政策红利而生存,而是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经营进行企业利润以获得收益,保障外资企业带来的直接就业。二是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基础上,直接结合自身优势扩大市场需求,进而带动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链的延伸,以此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扩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怡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研[J].中国集体经济,2015,(1):70-71.
[2]丁翠翠,郭庆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J].经济经纬,2014,31(1):62-67.
[3]顾兆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动态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62-63.
[4]黄旭平,张明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面板VAR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71-75.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政策问题
[中图分类号]G916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之一,就业问题的解决关乎到整个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行和进步发展。 当前我国就业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总体上劳动力供给过剩,结构上就业分布失衡,质量上就业层次较为低下等都增加了我国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对我国的就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国外资本按照我国现有投资政策对我国经济进行直接投资的行为,其作用不仅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对我国的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提升我国的就业质量,是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我国现有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就业的政策,因此对现有外资政策的分析就很有必要。文章从研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机制入手,分析了我国现有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在促进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给出相应建议,力图提升我国现有外商投资促进就业政策的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就业问题的解决。
2 现有外商投资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机制
2.1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直接增加就业机会
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直接表现在劳动力需求方面的直接增加。从存量上讲,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基数庞大,现有的就业岗位数量不能解决我国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问题。从增量上讲,我国因为资本、技术的制约,经济活力一直不能得到充分释放,新增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就不能满足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外商投资政策通过引导国外资本进入到我国具体的经济行业,特别是进入到我国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内,以设立外资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形式的企业,释放我国的经济活力,扩大劳动力需求,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我国劳动力总体供给过剩的局面,促进我国就业数量的增长。
2.2引导外商直接投资缓解就业结构失衡
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也表现在缓解就业结构失衡方面。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数量占我国就业人口数量的一半以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的就业比例相对较小,特别是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的不足制约了我国就业结构的协调,造成我国就业结构的失衡。外商投资政策通过引导外资对我国各个产业的投资比例,特别是加强对我国第三产业的投资,释放我国第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的能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提升我国就业水平和层次,全面高质地促进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
2.3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整体发展
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还表现在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进而扩大就业。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两方面促进就业,一方面是扩大产业规模,外商投资政策通过引导外资企业进入到尚未充分开发和充分竞争的行业,凭借其相对雄厚的资本、较为先进的技术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开发出新的商品,扩大其市场需求,带动市场消费,进而扩大整个产业的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横向增加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是延伸产业链,外商投资政策通过鼓励外资企业购买国内生产的产品形成产业链,提升对外资的利用率,进而拉动前后向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产能,创造纵向的劳动力需求。
3 现有外商投资政策在促进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3.1忽视对外资负面效应的规避
一般而言,外商投资政策对就业直接作用多是积极的,但从间接效应来看,外商投资政策经过时间的积累表现的复杂多变,有可能继续维持政策初期的正面作用,也有可能出现对就业的负面效应,而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缺乏对负面效应的规避。
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负面效应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外商直接投资的损失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损失效应是指外资企业在完成对我国企业的并购一段时间后,重新调整业务过程中为精简人员出现的大规模裁员现象,从而造成大量失业。这种现象在对我国企业的并购案例中已经得以证实,而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对这样的现象并没有有效的规避政策。另一方面,外商投资还存在着就业挤出效应。就业挤出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到已经比较充分的竞争行业,凭借其有效的竞争手段给予国内竞争对手较大的竞争压力,或使国内企业迫于成本压力进行裁员,或使国内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从而造成的较大规模的失业。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对于外商进入这样的行业并没有充分的限制,放大了就业挤出效应。就业损失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负面效果影响了外商投资的就业促进作用,应当予以政策规避。
3.2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现有外商投资政策对劳动密集型支持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劳动密集型所受的政策支持与其创造的就业岗位不成比例。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给予较大的支持力度来创造就业数量。但是受全球化、信息化、跨国公司等的影响,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国家优化经济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政府开始倾向给予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多的支持,这也决定了外商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此消彼长,虽然劳动力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仍然占相当比重,但是其政策力度显得相对不足。
另一方面,劳动力密集型的外商直接投资面临新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和参与世界竞争的越来越充分,中国低劳动力成本车的优势在逐渐丧失,近年来已经受到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挑战,这进一步要求我国政府给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才能保持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然而外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不断撤资并流向越南、印度的事实证明我国对支持外资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3.3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外商投资政策对中西部的支持力度不足表现在在多个方面。从利用资本的总量来看,东部占据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绝大部分,中西部所占用的外资比例很小,这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水平有着重要的关系。从外资就业人口数量上来讲,中西部人口在外资就业比例低于东部水平,而且很大一部分就业人口是以打工形式迁移到东部的外资企业实现的。从具体的产业结构来看,中西部不仅缺乏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的外资投资政策支持,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也缺乏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入。技术密集型产业缺乏政策的支持是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如基础设施、技术水平、人才层次等客观性因素的限制,中西部进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的成本较高,效果不大,经济效益较低。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缺乏外商投资政策支持则表现为东部外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随着产业转移全部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受政策优惠和人力成本影响纷纷撤资转移到了东南亚、南亚地区。
3.4忽视就业促进效应的可持续性
在我国现有的外商投资政策中还存在着缺乏对外商投资促进就业可持续性的研究与规范,缺乏整体性规划和长远性的战略的问题。具体到地方而言,同一地区内的各个地方并没有形成带有自身明显特色和个性化的投资优势,而是是片面依赖政策优惠幅度大小来吸引外资,政策优惠幅度越大,吸引外资企业越多,且忽视对整体投资环境的建设和对外资企业“造血”能力的培养。这种政策倾向造成了外资企业在政策优惠期满后,为追逐政策红利而纷纷将企业迁移到下一个地方继续享有政策红利的现象,这种外商投资政策并没有真正起到依靠外资带动当地实现长远稳定可持续的就业,而是起到一种依靠政策红利带动当地短期就业的作用,其实质并没有释放当地的经济活力,也没有改善当地的就业环境,也就没有增加就业,没有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这种忽视支持可持续就业的政策倾向长远来看,并不可取。
4 改善现有外商投资政策促进就业的建议
4.1重视对负面效应的规避
在外商投资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重视对政策负面效应的规避,避免就业损失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产生,降低就业损失效应和就业挤出效应的影响范围和力度。对于就业损失效应,要限制外商直接投资进入已经饱和竞争的市场,明确外资企业在进入与国内企业有明显竞争关系领域的条件,加强对外资企业竞争行为的具体规范,保障并购企业的员工合法平等的就业权利,限制大规模裁员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就业损失效应的力度和范围。对于就业挤出效应,要减少甚至杜绝外资企业在充分饱和市场所享有的政策红利,去除外资企业在充分饱和市场的特权待遇,保障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平等竞争的权利,规范外资企业开展商业竞争的行为,打击不正当竞争,减小国内企业因外部竞争带来的裁员压力,也避免国内企业经营不善带来的大规模失业。
4.2坚持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
在外商投资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坚持强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坚持帮助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在吸引外资方面面临的新挑战,坚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的主体地位。坚持强化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是指对其的支持力度不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加强而减少,而是齐头并进,做到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就业,支持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带动就业为优化结构奠定基础,优化结构為带动就业提供动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坚持帮助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新挑战,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力度和内容,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资企业的开放领域,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资企业的条件限制,另一方面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配套支持,包括人才培养上的支持、投资制度的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特别是在人才支持和劳动力培训方面,给予完整的政策支持体系,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层次和水平。
4.3加强对中西部的政策支持
在外商投资政策政策的完善过程中,加强对中西部吸引外资的政策支持,坚持对中西部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两方面获得外资投资的双重支持,坚持东部反哺西部。坚持中西部在获得外资投资上双重政策支持,既要坚持对中西部获得外资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又要坚持中西部在获得外资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支持,实现中西部在吸引外资上的一步到位,实现中西部跨越式发展。坚持东部反哺西部,是指将东部因外资转移而节省出来的政策红利空间通过国家调节转移到对中西部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一方面利用东部的支持加大中西部对外资企业的优惠力度,另一方面利用东部的支持改善中西部的投资环境,从而增加中西部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增加中西部的就业机会,促进中西部就业问题的改善。
4.4重视就业促进效应的可持续
在改善现有的外商投资促进就业政策的过程中,注重外资促进就业效应的可持续,注重外商投资政策全局、长期的规划,既注重地方引资优势的培养,又注重外资企业就业“造血”功能的培养。注重当地特色引资优势培养,是为了培养真正能吸引外资企业的优势,避免外资企业的频繁迁移,使外资企业扎根于当地。注重引资优势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身特色与产业优势,培养自身的投资优势,变招商引资为外商主动投资,释放当地的经济活力,增加就业。注重外资企业就业“造血”功能的培养,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外资企业不依赖政策红利而生存,而是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经营进行企业利润以获得收益,保障外资企业带来的直接就业。二是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基础上,直接结合自身优势扩大市场需求,进而带动整个行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链的延伸,以此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扩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怡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研[J].中国集体经济,2015,(1):70-71.
[2]丁翠翠,郭庆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GMM估计[J].经济经纬,2014,31(1):62-67.
[3]顾兆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动态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62-63.
[4]黄旭平,张明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面板VAR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