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把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好,关键必须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一是政府宏观监管,二是社会监理,三是建筑企业内控管理,纵横立体交叉共同构筑一个健全、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控制的运行机制框架体系。本文主要从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内控三方面的认识对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内控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政府监管
1.1 加快建筑业市场化运行改革进程,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积极稳妥地深化建筑企业重组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尽快建立建设工程诚信、担保、风险制度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行业组织自律惩戒制度,规范建筑市场责任追究及清出、设立“黑名单”等管理机制,严格查处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的相关责任者,试行并逐步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和行业担保,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1.2 制定工程建设质量法规
出台质量政策,审定发布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加强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委托由经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专业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实施,按规定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重点审查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如地基的承載能力情况、结构受力计算和分析等内容。
1.3 要以建设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主要依据实行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新模式
1)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运行机制,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2)建立工程质量集体监督机制,推行远程电子监控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前监督,合理科学地设置质量控制点,推行预见性、服务性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4)加大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质量动态监管力度,改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知式、预约式的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方式。
2 社会监理
建设单位(业主),建筑产品的最终受益者或最终直接使用者,是工程建设市场的源动力,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推动建设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本着对用户负责、社会负责的原则,要不断增强工程建设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通过施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协调和决策,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达到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质量标准,要紧紧抓住“以优取胜、以质取胜”争创“品牌”的战略思想,积极组织项目管理机构或委托社会监理力量来主动监督管理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设工程实施阶段可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监、帮、促”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大环节。一切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据,提前做好建筑工程质量预防控制工作,从事前预防角度出发主动发现问题,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在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实施过程中,主抓“关键工序、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对建筑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质量监控,从而有效地实现工程建设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
2.1 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2.2 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加强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质量的检查验收和报验核查控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严格审查把关。
2)加强对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各种计量器具的质量检查关。
3) 强化质量意识,严格实行“三检”制。
2.3 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1) 加大施工过程的监理力度,强化平行检查、旁站、跟踪监理。
2) 抓工程施工中的“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3) 现场巡视,严格检查,数据说话。
4) 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
2.4 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3 企业内控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增强工程施工质量意识,强化技术管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长效运行机制,精心组织施工,注重过程质量,全面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
3.1 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前提保障和基础,材质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很难能符合标准和等级要求。因此,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充分了解材料性能、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加强对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认真做好材料进场相关台帐记录和必要的识别标志,杜绝“三无”产品流入施工工地,从而达到提高施工阶段质量的重要保证,也为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3.2 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预控是质量控制的灵魂,施工方案(方法)制定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等考虑不周而影响施工质量,继而引发拖延工期、增加投资等。因此,在工程质量实体形成之前,分析隐患,采用预防措施,采取防范策略,以避免或减少质量事故发生应成为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技术论证的首要问题。
3.3 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有了合格的材料,还要有适用可靠的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 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责任的“三定”制度。同时,机械设备及仪器在操作过程中,需进行跟踪、检查、校正。随时要以“五好”标准予以检查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
3.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工序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工程质量控制的实质是工序控制。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确定工序质量控制流程、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及时检查工序质量、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等四方面开展工作【3】。
3.5 成品保护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采取行之有效的成品护措施、对策,便可有效地保护成品的质量,也可有效地防止后道工序施工损伤或污染前道工序的质量,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成品保护工作,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4 结语
总之,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必将推动我国建设事业新的更大发展。结合我国国情,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为建设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建筑企业重组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规范的现代公司制改造,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尽快改变管理工程的旧模式,规范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健全“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内控”管理体制,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内控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政府监管
1.1 加快建筑业市场化运行改革进程,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办事,实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积极稳妥地深化建筑企业重组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尽快建立建设工程诚信、担保、风险制度等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行业组织自律惩戒制度,规范建筑市场责任追究及清出、设立“黑名单”等管理机制,严格查处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规的相关责任者,试行并逐步全面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和行业担保,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1.2 制定工程建设质量法规
出台质量政策,审定发布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加强工程建设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委托由经政府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专业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实施,按规定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重点审查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必须审查的内容。如地基的承載能力情况、结构受力计算和分析等内容。
1.3 要以建设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技术标准为主要依据实行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新模式
1)建立行为监督与实物监督并重运行机制,健全工程质量监督告知制,推行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公告制度,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
2)建立工程质量集体监督机制,推行远程电子监控技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事前监督,合理科学地设置质量控制点,推行预见性、服务性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4)加大工程建设过程的施工质量动态监管力度,改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通知式、预约式的监督检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巡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方式。
2 社会监理
建设单位(业主),建筑产品的最终受益者或最终直接使用者,是工程建设市场的源动力,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推动建设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本着对用户负责、社会负责的原则,要不断增强工程建设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建设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通过施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监督管理、协调和决策,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竣工达到投资决策所确定的质量标准,要紧紧抓住“以优取胜、以质取胜”争创“品牌”的战略思想,积极组织项目管理机构或委托社会监理力量来主动监督管理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设工程实施阶段可推行以动态控制为主,事前预防为辅,“监、帮、促”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主要抓住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大环节。一切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据,提前做好建筑工程质量预防控制工作,从事前预防角度出发主动发现问题,对关键工序、重点部位、薄弱环节进行控制。在工程施工监督管理实施过程中,主抓“关键工序、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质量控制,对建筑工程施工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质量监控,从而有效地实现工程建设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
2.1 建立健全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合同管理
2.2 质量监控事前预防,施工操作事先指导
1)加强对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设备质量的检查验收和报验核查控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严格审查把关。
2)加强对施工用的机械设备、各种计量器具的质量检查关。
3) 强化质量意识,严格实行“三检”制。
2.3 动态控制,事中认真检查
1) 加大施工过程的监理力度,强化平行检查、旁站、跟踪监理。
2) 抓工程施工中的“第一”、“重点”、“临界”项目。
3) 现场巡视,严格检查,数据说话。
4) 严格把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关,发现质量隐患及时提出整改。
2.4 事后验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3 企业内控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管理者,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是争取用户、占领市场和发展企业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增强工程施工质量意识,强化技术管理,加强工序质量控制,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长效运行机制,精心组织施工,注重过程质量,全面加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与控制。
3.1 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物质条件,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保证建筑结构和建筑功能质量的首要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前提保障和基础,材质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很难能符合标准和等级要求。因此,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充分了解材料性能、适用范围和对施工要求等,加强对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认真做好材料进场相关台帐记录和必要的识别标志,杜绝“三无”产品流入施工工地,从而达到提高施工阶段质量的重要保证,也为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创造有利的条件。
3.2 施工方案的质量控制
工程质量预控是质量控制的灵魂,施工方案(方法)制定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等考虑不周而影响施工质量,继而引发拖延工期、增加投资等。因此,在工程质量实体形成之前,分析隐患,采用预防措施,采取防范策略,以避免或减少质量事故发生应成为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技术论证的首要问题。
3.3 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有了合格的材料,还要有适用可靠的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地进行操作,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 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责任的“三定”制度。同时,机械设备及仪器在操作过程中,需进行跟踪、检查、校正。随时要以“五好”标准予以检查控制,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
3.4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工序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因此,工程质量控制的实质是工序控制。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确定工序质量控制流程、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及时检查工序质量、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等四方面开展工作【3】。
3.5 成品保护控制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采取行之有效的成品护措施、对策,便可有效地保护成品的质量,也可有效地防止后道工序施工损伤或污染前道工序的质量,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成品保护工作,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成品保护工作的检查,以确保工程质量。
4 结语
总之,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必将推动我国建设事业新的更大发展。结合我国国情,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为建设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建筑企业重组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规范的现代公司制改造,增强企业竞争活力,尽快改变管理工程的旧模式,规范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健全“政府监管,社会监理,企业内控”管理体制,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