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李约瑟难题”一经提出,便有大量的中外学者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中国产生?”这一谜题,尽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追本溯源,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答案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赞同,因此,回答“李约瑟难题”便成了一个“浩大的工程”。
于是,当诸多学者开始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政治、经济、文化、个人、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使该问题变的更加难以捉摸。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无科学说”“伪问题说”“有毛病说”“无意义说”“逻辑矛盾说”众说纷纭。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对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特别是对于反思中国人民为何缺乏创新意识,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成果为何缺乏原创性以及未来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从文化多样性角度給“西方中心主义”毁灭性的一击
在李约瑟眼中,所有的非西方文明不再被视为“落后”的。当西方社会、西方科学史界乃至整个学术界都普遍认为,现代科学起源于欧洲,而非西方世界则没有对科学的诞生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的时候,李约瑟强烈反对这一看法,并且,李约瑟提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在很长的历史期间内还领先于西方,一点也不比西方逊色。
中国独立的书写技术、气势恢弘的水利工程、技艺精美的陶瓷工业、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以及有着明确记载的天文学、占星术、数学、气象学、绘图学、医学研究等,无不向世界展现着古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李约瑟穷尽后半生的精力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一方面公正的评价了中国文明对现代科学的贡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另一方面也纠正了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打击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
正是由于“李约瑟难题”的提出,由于李约瑟的伟大著作,才使得世界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使整个科学史界及学术界重视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影响,使中国历史在国际学术上的地位大为改善。
二、“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成为中西方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的纽带和桥梁
从认识论角度看,问题的有解与无解,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而且,探讨无解的问题并不是无意义的,例如外星人文明问题、生命起源问题等等,虽然难以给出标准答案,却都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并不在于其是否有解,也不在于得到一个确切而肯定的答案,其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研究、产生的结果或许比最初的问题更加丰富。
无数中外学者在对此难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已经将这一问题上升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交融超越的高度,加深了人们对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思维方式等问题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外学者认识的改变,这一问题日益成为联系多学科、多维度、多方面进行中西方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的纽带和桥梁。
三、引发了中国近代缺乏创新人才,科学与技术缺乏原创性的思考
不单是“李约瑟难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诺贝尔现象”“钱学森之问”都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同一个问题:我国近代为何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为何缺乏科技的原创性?
笔者将近代缺乏创新的原因简要归结为以下四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上,中国四面环山,同时被沙漠海洋所环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体系;二是经济条件上,“亚细亚生产方式”路径的长久保持,小农经济带来的保守意识,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使人安于现状,不思创新与进取;三是政治体制上,中国封建专制扼杀了社会个体成员的创造热情,科举制度文化高压造成思想禁锢,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同时也阻断了科技引进和创新的契机;四是群众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对实用和技巧的重视,对总结和原理的忽略,决定了追求事物普遍性、竞争向上的科学理性的缺失。
“李约瑟难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创造性的思考与讨论,这便是积极的进步与表现。
四、为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方向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 “李约瑟难题”讨论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应该如何发展也成为一大难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科技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研发经费不足、国际竞争力下降等等,那么,中国科技路在何方便提上了重要议程。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科学与技术,“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无疑也具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近代科学有机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创新战略,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技落后的现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腾飞。对于“李约瑟难题”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的涌现,中国的伟大强盛才是我们应该从“李约瑟难题”中得到的答案。
作者简介
薛羿冰(1990.01—),女,陕西黄陵,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哲学专业,现工作于西安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于是,当诸多学者开始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政治、经济、文化、个人、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使该问题变的更加难以捉摸。对于“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的问题,“无科学说”“伪问题说”“有毛病说”“无意义说”“逻辑矛盾说”众说纷纭。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对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特别是对于反思中国人民为何缺乏创新意识,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成果为何缺乏原创性以及未来应走怎样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从文化多样性角度給“西方中心主义”毁灭性的一击
在李约瑟眼中,所有的非西方文明不再被视为“落后”的。当西方社会、西方科学史界乃至整个学术界都普遍认为,现代科学起源于欧洲,而非西方世界则没有对科学的诞生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贡献的时候,李约瑟强烈反对这一看法,并且,李约瑟提出,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在很长的历史期间内还领先于西方,一点也不比西方逊色。
中国独立的书写技术、气势恢弘的水利工程、技艺精美的陶瓷工业、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以及有着明确记载的天文学、占星术、数学、气象学、绘图学、医学研究等,无不向世界展现着古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李约瑟穷尽后半生的精力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提出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一方面公正的评价了中国文明对现代科学的贡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辉煌的科技成就;另一方面也纠正了西方世界长久以来形成的偏见,打击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
正是由于“李约瑟难题”的提出,由于李约瑟的伟大著作,才使得世界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使整个科学史界及学术界重视中国科学发展对世界科学发展的影响,使中国历史在国际学术上的地位大为改善。
二、“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成为中西方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的纽带和桥梁
从认识论角度看,问题的有解与无解,本身就是一个有意义的问题。而且,探讨无解的问题并不是无意义的,例如外星人文明问题、生命起源问题等等,虽然难以给出标准答案,却都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并不在于其是否有解,也不在于得到一个确切而肯定的答案,其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的研究、产生的结果或许比最初的问题更加丰富。
无数中外学者在对此难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已经将这一问题上升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交融超越的高度,加深了人们对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思维方式等问题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外学者认识的改变,这一问题日益成为联系多学科、多维度、多方面进行中西方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的纽带和桥梁。
三、引发了中国近代缺乏创新人才,科学与技术缺乏原创性的思考
不单是“李约瑟难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诺贝尔现象”“钱学森之问”都使得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同一个问题:我国近代为何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为何缺乏科技的原创性?
笔者将近代缺乏创新的原因简要归结为以下四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上,中国四面环山,同时被沙漠海洋所环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体系;二是经济条件上,“亚细亚生产方式”路径的长久保持,小农经济带来的保守意识,农业生产的自给自足使人安于现状,不思创新与进取;三是政治体制上,中国封建专制扼杀了社会个体成员的创造热情,科举制度文化高压造成思想禁锢,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同时也阻断了科技引进和创新的契机;四是群众长久以来的思维方式,对实用和技巧的重视,对总结和原理的忽略,决定了追求事物普遍性、竞争向上的科学理性的缺失。
“李约瑟难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创造性的思考与讨论,这便是积极的进步与表现。
四、为中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方向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 “李约瑟难题”讨论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应该如何发展也成为一大难题。就目前而言,我国科技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研发经费不足、国际竞争力下降等等,那么,中国科技路在何方便提上了重要议程。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科学与技术,“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无疑也具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近代科学有机结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国家创新战略,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技落后的现状,实现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腾飞。对于“李约瑟难题”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自主创新能力的涌现,中国的伟大强盛才是我们应该从“李约瑟难题”中得到的答案。
作者简介
薛羿冰(1990.01—),女,陕西黄陵,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哲学专业,现工作于西安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哲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