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型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目前我市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十分紧迫,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 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一、引言
转型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目前,我市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十分紧迫,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转型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晋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晋城作为山西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特别是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步伐。
1.产业结构失衡
我市的煤炭产业所占财政收入和GDP的比重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煤炭、电力、冶铸、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中,其中煤炭产业就占了工业GDP的75%,而化工产业仅占到工业GDP的2%。尿素是化工行业主要产品,而能耗却占到整个工业能耗的40%。
2.结构性污染矛盾仍然突出
我市的污染排放还处于较高水平,“两高一资”企业的结构性排污仍然是对环境污染最大的“贡献者”。
3.环境质量仍需进一步改善
尤其是地表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目前,丹河、沁河11个监测断面中,还有5个断面不达标,其中有3个断面为劣五类水质,污染严重。
三、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打好环境基础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推进节能减排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调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方面狠抓源头防控,严把“两高一资”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十一五”期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971个,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取缔600多座炼铁高炉,淘汰落后产能440多万吨。
2.集中整治重点行业
一是加快电力行业烟气脱硫进程,我市境内最大的发电企业——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投资4亿多元,完成了6台共210万千瓦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硫3万余吨。二是在全国首家以市为单位,在煤化工行业推行生产工艺废水超低排放技改工程。三是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3.积极开展丹、沁“两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对沁河流域实施总量控制,提高准入门槛,控制污染物新增量。二是对丹河流域不再审批新建涉水项目,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污染。三是投资7950万元,开工建设了山西省最大的丹河人工湿地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发挥效益,丹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恢复,得到省内外环保专家的一致认可。被山西省环保厅命名为“山西省环保示范工程”。
4.全面实施清洁能源工程
一是投资6.72亿元,实施了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减少燃煤10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600多吨、烟粉尘1万多吨,二氧化碳800多万吨。2009~2010年,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二是投资4亿多元,在农村实施沼气、秸秆气化综合利用工程。全市14万余户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被列为全国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
5.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建成了陵川、沁水两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完成了2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33个生态示范矿井、8个规范化畜禽养殖示范项目的创建任务。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机制日趋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有了大幅度提升,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在发展需求和外界倒逼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可持续能力。
1.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全民环保意识的整体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市民、每个单位、每个企业的共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全民意识的形成。一是要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二是要开展系列生态创建活动。要结合生态市的创建,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等绿色创建活动。三是要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四是要形成公众参与机制。
2.要以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调整,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发展。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服务业,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生态化、绿色化。
3.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监管体系和生态考核体系,努力形成制度完善、法制健全、监管有序的环境制度体系。创新绿色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资源环境经济体制,创新环境执法监管体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对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由“环境污染趋势根本扭转”向“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新跨越,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 转型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一、引言
转型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目前,我市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需求十分紧迫,生态文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转型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晋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晋城作为山西省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特别是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步伐。
1.产业结构失衡
我市的煤炭产业所占财政收入和GDP的比重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煤炭、电力、冶铸、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中,其中煤炭产业就占了工业GDP的75%,而化工产业仅占到工业GDP的2%。尿素是化工行业主要产品,而能耗却占到整个工业能耗的40%。
2.结构性污染矛盾仍然突出
我市的污染排放还处于较高水平,“两高一资”企业的结构性排污仍然是对环境污染最大的“贡献者”。
3.环境质量仍需进一步改善
尤其是地表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目前,丹河、沁河11个监测断面中,还有5个断面不达标,其中有3个断面为劣五类水质,污染严重。
三、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打好环境基础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推进节能减排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坚持以环境保护倒逼产业调整,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一方面狠抓源头防控,严把“两高一资”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十一五”期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971个,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取缔600多座炼铁高炉,淘汰落后产能440多万吨。
2.集中整治重点行业
一是加快电力行业烟气脱硫进程,我市境内最大的发电企业——阳城国际发电有限公司投资4亿多元,完成了6台共210万千瓦发电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硫3万余吨。二是在全国首家以市为单位,在煤化工行业推行生产工艺废水超低排放技改工程。三是积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3.积极开展丹、沁“两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对沁河流域实施总量控制,提高准入门槛,控制污染物新增量。二是对丹河流域不再审批新建涉水项目,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污染。三是投资7950万元,开工建设了山西省最大的丹河人工湿地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发挥效益,丹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恢复,得到省内外环保专家的一致认可。被山西省环保厅命名为“山西省环保示范工程”。
4.全面实施清洁能源工程
一是投资6.72亿元,实施了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减少燃煤10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600多吨、烟粉尘1万多吨,二氧化碳800多万吨。2009~2010年,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二是投资4亿多元,在农村实施沼气、秸秆气化综合利用工程。全市14万余户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被列为全国10个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
5.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建成了陵川、沁水两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完成了2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2个省级生态文明村、33个生态示范矿井、8个规范化畜禽养殖示范项目的创建任务。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环境面貌显著改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管理运行机制日趋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有了大幅度提升,为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内在发展需求和外界倒逼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可持续能力。
1.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全民环保意识的整体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市民、每个单位、每个企业的共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全民意识的形成。一是要以世界环境日为契机,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二是要开展系列生态创建活动。要结合生态市的创建,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饭店等绿色创建活动。三是要增强企业责任意识。四是要形成公众参与机制。
2.要以生态环境倒逼产业调整,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发展的根本性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促进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优化发展。要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低碳服务业,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生态化、绿色化。
3.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监管体系和生态考核体系,努力形成制度完善、法制健全、监管有序的环境制度体系。创新绿色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资源环境经济体制,创新环境执法监管体制。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产方式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对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继续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努力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由“环境污染趋势根本扭转”向“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新跨越,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