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重要论断,既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发展和创新,同时又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科学而丰富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 创新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强调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基本原则。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基于对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这一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把自己的历史使命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政党及其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的科学论断。30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是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内涵的深化。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基本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多层次的客观状况。为此,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同时,根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目标。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要求。
三、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我们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境界,我们党才能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首要任务,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必须居于统治地位的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個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提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以此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五、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始终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理论出发点和归宿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毛泽东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升到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而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明确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内涵时,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从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社会建设。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 发展 创新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强调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基本原则。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基于对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这一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把自己的历史使命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是检验一切政党及其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的科学论断。30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并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而且是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内涵的深化。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基本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多层次的客观状况。为此,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同时,根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目标。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要求。
三、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是我们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切实改进党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境界,我们党才能担负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四、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首要任务,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必须居于统治地位的基本原则。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就是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個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因此,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提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的整合能力,以此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五、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始终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理论出发点和归宿的基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毛泽东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升到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而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明确指出:“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质内涵时,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从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