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别解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策·赵策四·触龙说赵太后》:“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现行各选注本,都把“念”释为“惦念”,“悲”释为“悲伤”、“伤心”,“哀”释为悲哀;译为“想起她远嫁异国就伤心,也确实够悲哀的了”。
  笔者认为,(1)“念”,当释作“哀怜,可怜”,与“悲”同义。(2)“悲”义为“怜悯”,可能是后人以“悲”注“念”,流传中误将注文“悲”羼入正文,从而形成“念悲”同义连文。(3)“哀”是“爱”(疼爱)的通假字。全句当译为“可怜她的远嫁,也是爱她的了”。理由如下:
  (一)从词义看。(1)“念”有思念、怀念;思考、考虑;念头、想法;爱怜;哀怜、可怜;诵读等义项。“悲”有哀痛、伤心;悲壮、悲凉;思念、怅念;怜悯等义项。古人写作,在用词上往往同义连文。同义连文,有时主要是为了彼此限定,分化多义为单义,有时又主要是为了音律和谐,变单音节为双音节。如“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鸿门宴》)“诛”是多义词,有责备、惩罚、杀戮、求索等义,用“杀”字就限定了“诛”的“杀戮”义。又如“五侯九伯,女(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左传·齐桓公伐楚》)《一切经音义》引《仓颉》:“夹,辅也”。这里“夹”、“辅”同义连文,既有分化限定多义词“夹”的作用,又有变单音节为双音节,以和谐音律的作用。“念”与“悲”都是多义词,可在“怜悯”义上连文,也可在“思念”义上连文,确定其用“怜悯”义还是“思念”义,就要靠分析上下文语境和事理逻辑了。
  (2)“哀”除“怜悯”、“悲伤”义外,古书中还和“爱”互相通假:“爱”借表“哀伤”,如“爱(哀)者宜歌商”(《礼记·乐记》)。“哀”借表“喜爱、疼爱”,如“人主胡可以不务哀(爱)士”(《吕氏春秋·报更》)。确定“哀”在言语中是“怜悯”、“悲伤”或“喜爱”、“疼爱”,也是要依据语境确定。
  (二)从事理逻辑及语境看。(1)女儿出嫁作王后,是喜事,释作“伤心”,讲不通;但燕后年少,远离父母嫁往异国,怜悯、可怜,倒是人之常情;燕后尚未出发,就在眼前,说不上“思念、惦念”,因此把“念悲”讲作“可怜、怜悯”较为妥当。(2)触龙与赵太后对话主要围绕父母疼爱子女这个中心话题展开,“爱”、“疼爱”,反复申说,前后呼应,一气贯注:a.“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b.“丈夫亦哀怜其少子乎?”对曰:“(爱怜少子)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爱怜少子)异甚”。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爱)长安君之甚”。d.“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爱)之矣”。e.“……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亦哀之矣”,是针对太后否定触龙“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胜过)长安君”,说“君过矣(错了),不若(爱)长安君之甚”,而进行申说,迴护自己的说法而发的,译为“也是爱她的了”语义最为贴切。
  (三)从文献资料看。汉初有《国策》(又名《国事》、《短长》、《事语》等)一书,作者无考。《史记》多所取材。《赵世家》全文收录了“触龙说赵太后”一段,只作“念其远也,亦哀之矣”,没有“悲”字。《国策》经刘向整理改编,定名为《战国策》。《汉书·艺文志》称《战国策》三十三篇。至宋,《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缺。后经曾巩访求订补得完。司马迁生活在刘向前半个多世纪,《史记》所录的这段史料是刘向整理改编前的。“念其远也,亦哀之矣”,用单音节“念”字,文气通顺,音律和谐。“念”上古常用义为“思”,《尔雅·释诂》“念,思也”。不常用义,口语还有“怜悯”、“可怜”:《乐府·陇头流水歌辞》“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由以上推测,人们对“念”的“怜悯”义较为陌生,故在旁边注一“悲”字,用来分化多义,从而限定此义,后来,或许就在刘向整理时,注文被羼入了正文。1972年长沙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出土,考证为汉初人抄写,此句与《史记》同,可证“悲”为后人所增无疑。
  
   (通讯地址:641112四川内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作者为教授)
其他文献
奥司他韦(达菲)是瑞士巴塞尔豪夫迈-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罗氏公司)研发的一种有效、稳定和选择性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口服用于治疗和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
中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做为体育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为突出,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如运动,好表现自己等等,体育课的特点是在不断活动中进行,这就为我们提供良好的时机,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