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中语言的品味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教师尤其要重视指导他们对语言的鉴赏与品味。 本文通过一、朗读吟咏法;二、比较揣摩法;三、情景体验,引发联想、想象方法;四、表演、演示法;五、整体把握,局部自由品析法 。讲述了课堂教学中品析语言常用的几种方法,有选择地、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语文品读教学之中,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
  关键词:引领 品味语言 方法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在品析语言文字上下工夫。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几个课堂上常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朗读吟咏法;比较揣摩法;情景体验,引发联想想象方法;表演、演示法;整体把握,局部自由品析法。以上方法,教师有选择地、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语文品读教学之中,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定远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在品析语言文字上下工夫。又说“如何解决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通过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去实现。”由此可见: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对文本充分朗读,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语言进行赏析、品味,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要通过引导学生咀嚼、品味丰富多彩的语言,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
  那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有哪些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与同行商榷:
  一、朗读吟咏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它激昂,婉转处还它婉转。”此正所谓:“好文不厌百回读,涵泳功夫意味长。”有些文章过多分析,会把整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的支离破碎,不如引领学生反复吟咏,使之入情入境,其中妙趣,“自在不言中”。
  例如讲授朱自清的《春》,开头2段,句式节奏明快,感情跌宕起伏,文中作者抒发了一种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盼望着”“脚步近了”“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读出节奏,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迫切期盼,以及看到大地回春,点缀万物,一派春意盎然之景的喜悦之情。
  可以说,朗读吟咏法是赏析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任何一种分析方法,不以此为基础,不借此法来巩固,都是不完善的。
  二、比较揣摩法
  文章中有些词语,直接品味难尽其妙,如采用换词的方法,两相比较,学生可能会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例如:教学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课,文中有一段写烈日下的车夫奔跑中倒地的情景:“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在地上,永不起来……”这一“栽”妙在何处?直接分析不出来,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换词法,如把“栽”换成“倒”好不好?同学经过比较分析就能体会出:“栽”虽有“倒”的意思,但用“栽”却能形容出病情来的快,来的突然,不容作出反应。用“倒”则难以表达人力车夫为了生计,拼命挣钱,病死途中的悲惨生活。
  又如教学鲁迅先生的《故乡》,“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宏儿”,教师提示换成“踱”如何?同学经过对比自能体会出“踱”显得比较稳重,而“飞”正体现了宏儿对我的到来的欢快、喜悦之情的外在表现,符合儿童性格特点。
  通过巧妙换词,学生比较揣摩,学生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会加深,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会增强。
  三、情景体验,引发联想、想象方法
  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情景,表达的内容,对于同学来讲,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有类似的体验或相同的经历。这时,结合文中具体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同学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例如朱自清《春》中一段:“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儿趟跑,抓几回迷藏,风轻悄悄地,草软绵绵的。”这一段写出了人们在春回大地,翠草初舒,沐着和煦的春风,自由、欢乐之景。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段语言,可以引领学生联想,可让学生回忆自己春游时或阳光明媚的春天,躺在草坪上的感受,学生很容易理解文中作者描绘的情景。
  又如讲到:“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对于“抚摸”一词,引导学生联想母亲抚摸的特点及感受:轻柔、温暖、慈爱、深情这些词会出现在同学的脑海之中。从而学生自然可体会出春风的轻柔、和煦,也体会了作者的用词之妙。
  四、表演、演示法
  有些文章内容,人物的动作、神情、举止有很强的表情达意作用,可以尝试让学生去表演,去体会;还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直观,可借助实物,多媒体手段进行形象演示,促进对语言的理解。
  例如:《我的老师》中有一情节,老师假装发怒,想打我的情节:“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文中词语“好像”“落”都值得好好品味。可引导学生模仿老师动作,作势要打,教鞭似落非落,假意要打。又可让学生体验教鞭猛“砸”,猛“抽”的动作,再体会“落”的动作,从而让学生体会教师假意要打,其实爱生情真意切之情,通过表演,这两个词语的品析不讲自明。
  又如《春》中:“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个“钻”字写出了小草的调皮、可爱、有力量。但“力量”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体会出,可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小草冲破阻力,破土而出之景,从而体会出小草貌似柔软,其实力量无穷,也理解了作者用词之形象、之巧妙。
  五、整体把握,局部自由品析法
  对于一篇文章,如果语言可品之处较多。可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自由寻找文章中感受较深之处,或语言较美之处,或富含哲理之处,自由赏析,不拘形式,不限角度,充分发挥学生品味语言的主动性。
  例如教学《林中小溪》时,先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章记述了小溪流经森林,最终达到大海的过程,然后提出问题:这是一条小溪。让学生再读课文,完成填空,从文中找出依据,讲出理由。
  如:这是一条勇敢的小溪,从文中“小溪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一个又一个”表明障碍之多,却“毫不在乎”,表明小溪勇敢无畏。这是一条乐观、信念坚定的小溪,从文中“我们早晚会到达大洋”可以看出,“早晚”一词体现了小溪的乐观和信念坚定。……通过自寻自解,局部赏析,综合归纳,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赞扬小溪不畏困难、奋勇前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这一文章主旨。
  以上讲述了课堂教学中品析语言常用的几种方法,这几种方法可操作性、时效性都较强,教师有选择地、灵活自如地运用于语文品读教学之中,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有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
其他文献
本文阐述了少儿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现状、影响数字资源阅读的因素,以及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阅读推广上所做的工作。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及时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人们对数学教学方法有了根本转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 数学课堂 作用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
摘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尽可能地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更为自觉地、主动地获取新知。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如何将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具体实践呢?通过教学探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情导趣;二、自读自悟,适时点拨,层层深入;三、尊重个性,放飞思维,畅所
变电运行倒闸操作是直接影响当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单介绍了变电运行倒闸操作的定义,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系统的从变电运行倒闸操作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
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书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地反映着问题处理、领导决策、基本建设、研究开发等方面过程和成果,既
在我国高速铁路的施工之中,其设备的质量和功能的正常性对于整个工程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工程开通前对设备的检查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的工序。本文对接触网施工的重点设备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水资源是世界上宝贵的资源,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新时期的环保部门需要应用最
期刊
摘 要:当今国际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在这场竞争中起关键作用;因此,我国教育应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我国的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的桥梁,应尽可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现就本学科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介绍自己的探索,以期引起更多讨论,共同推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管理 能力培养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历
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提出了如何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采用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对水利工程施工进行管理,才能使得施工企业获得最好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