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zhoude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作为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感兴趣的、有个性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数学问题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创造出师生情感、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通过调动学生“情商”而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情感,使抽象单一的数学知识变得饶有趣味。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更强烈的探索欲望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創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想法,使学生主动融入数学思考中既“增长知识,又发展智慧”从而达到创新地、高效地学习。如:在上“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时,让学生对“分率句”进行重点分析,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联想。如:从“参加合唱队的女生人数的2/5是男生人数。”这句“分率句”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联想到:(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5;(2)男生人数占合唱队总人数的2/7;(3)女生人数占合唱队总人数的5/7;(4)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2:5;(5)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3/5;(6)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3/2……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觉追索尽可能多的解题途径,为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探究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提供再创造的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出新知识、新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黑板上。再让学生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大胆地猜想一下究竟“比”有没有什么性质呢?如果有,“比的基本性质”又该是怎样的呢?学生通过对旧知的回忆,以及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都纷纷猜测到“比”应该也有基本性质。我便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和分数的性质,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让他们自行设计验证方案进行大胆探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课堂上同学们的讨论很激烈,各抒己见,热闹异常,都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有的小组采用举例法,有的小组由“除法的性质”类推,有的小组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推而得。同时各小组都对自己的猜想作了验证,根据学生的验证方案,师生再共同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的教学重视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改实验的主要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计划财物”、“春游活动”、“市场调查”等,同时开放小教室,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广角”、“数学乐园”、“数学实践”等生活、实践中的数学活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例如:我在教学“甲乙两人同时从家里往学校走,甲走100米时,正好走了全程的1/5,这时乙已经走了120米,正好走了全程的1/4,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记得牢的生活情境。我组织了三组学生(第一组的两个学生的家分别在学校的东、西两边,第二组中两个学生的家都在学校的东边,第三组中两个学生的家都在学校的西边)进行模拟演示。要求其余同学根据他们的演示,画出甲乙两人的家和学校的位置图。活动一开始,同学们立刻情绪高涨,气氛异常的活跃,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都一一画出了示意图。我再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及示意图,列出算式,并说出思考的过程及每种算式的意义。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活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现实性与应用性,有效引导学生成功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能有效地学好数学,提升和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力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背景出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谢秋霞.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情境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2(5)
   [2]唐华志.试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法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2)
  (明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65200)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快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激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进一步促进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教学模式运用   微课是用短视频的形式,将多种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的组合,
他,额前一绺头发,像女生的刘海一般,两眉毛中央有几颗红红的小痘痘,似小孩被婆婆点的红痣,上嘴唇中央有一颗小黑痣,像吃了黑芝麻饼没洗,身材矮矮的,胖胖的。每天都像吃了鸦片,满脸倦容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对中学生收集地理信息、加工整理地理信息,进而表达结论的能力的培养。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地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有助于培养综合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趣味性融入其中,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地理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课堂中,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趣味教学;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与直观性,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概念知识与相应的位置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
行进艺术表演进入我国已经有近30年,不同于欧美、日本等行进艺术的发达国家,在我国还是一种并不被大众广泛熟知的艺术形式。本文从行进艺术的历史演变、中外行进艺术的发展、
记忆是音乐演奏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记忆的研究方法划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两大类,内隐记忆,是当前记忆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通过对钢琴学习中的内隐记忆现象的比较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