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武术之核心理念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mi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在当今时代,各国除了在经济贸易领域展开争夺外,文化领域的实力与地位也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世界大国纷纷试图占据文化制高点,从而增强自身综合国力,获得更大话语权,由此,对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作出了要求。我国在发展文化、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对各类优秀传统文化都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其中中华武术便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中华武术的理念、精神价值等方面展现了中华武术作为文化价值符号的重要意义,并就传承中华武术精神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华武术 核心理念 精神价值 传承
  中华文化绵延千年、底蕴深厚,为炎黄子女留下无数瑰丽繁华的文化珍宝,武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华武术经历一代代先辈的继承与传扬,形式、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其自成一派的风格与体系赋予了传统武术独特的吸引力和充分的文化张力,由此使其在传统文化中具有较高地位,并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当前文化领域竞争激烈的现状,要求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武术核心理念,认识中华武术的精神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从而推进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中华武术的核心理念
  (一)自强不息、奋发进取
  自强不息这一论述最早出自于《周易》这部著作,而后渐渐演变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对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奋勇向前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华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凝聚了这一精神内核。由古至今,习武之人数不胜数,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派别与技艺,但其中的杰出者必定有共通之处,这种共通体现为他们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勤学苦练的精神[1]。学习武术的过程中,身体、精神上的疲惫时常出现,只有战胜困难、克服畏惧畏难心理,才能使自身强大,获得技艺、功夫上的进步。对于习武者这一精神的展现,民间俗语中有一些形象丰富的例子,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练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
  (二)以仁为本、以和为贵
  儒家作为传统主流文化,在思想价值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思想主张在文化的各个分支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2]。中华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便将儒家的精神融合到自身的理念中,由此得出了以仁为本、以和为贵的武德理念。在传统武学中,习武者在相互切磋前常以双手抱拳,以此表示对交手之人的尊重。此外,中华武术一直提倡“以武会友”的观念,由此将比武定义成武学交流,而非有武术功夫在身之人相互间的逞凶斗狠,显示了武术文化对和谐、仁爱的重视[3]。许多传统武术的功夫要领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如太极注重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少林短打讲究谦让、宽厚,凡此种种,均体现了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仁德、尚中的元素。
  (三)尊师重道、内外兼修
  由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之论对传统宗法等级秩序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中华文化具有深远影响,这一影响投射在武术领域便鲜明体现为尊师重道这一观念。在早期武学传授过程中,往往是由师傅将自己毕生所学、心得体会一一授予弟子,弟子则虚心求教、耐心侍奉师傅左右,从而使“孝道”得以凝聚在武术文化中。同时,师长在择人授艺过程中,也十分重视弟子的德行,讲究内外兼修,强调守礼、信义、忠诚的重要性,由此真正将温良恭谨、和善宽厚的武学内涵传承下去。
  二、中华武术核心理念的精神价值
  (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武术核心理念中对仁义、宽厚、中和、不争的重视凸显了其对武德的崇尚,由此不但对习武者的技艺做出要求,更对其德行有所规范,从而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得到更好的继承,使社会上形成良好风尚,由此推动了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有利于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
  (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武术的核心理念强调责任与担当,强调习武者应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从而使其具有强大的精神意志,在困难中仍奋勇向前,由此成为一股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4]。同时,传统武术核心理念中所特有的民族性使其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神韵与风采,从而对世界范围理解与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传承与弘扬中华武术
  在当代,传承与弘扬中华武术仍是重要议题,在继承发展过程中,应注意辩证看待中华武术的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部分加以弘扬,对封建守旧、盲从愚昧的思想价值观进行剔除[5]。同时,也应注意吸收借鉴其他文化中的有益部分,由此实现创新发展。此外,应科学认识武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积极改变当前武术课程在各层次院校地位尴尬的局面,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凝聚民族精神、更充分地传扬中华武术的核心理念。
  四、總结
  中华武术核心理念对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传承民族精神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们应充分认识其重要地位,积极传播中华武术核心理念,从而使中华武术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武,金龙,朱娜娜.“武术文化”的剖析与评价[J].体育科学.2015,06:83-89.
  [2] 李亚云.文化自觉视角下武术文化发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5.
  [3] 汤立许.中华武术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失范及选择路径之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06:124-127.
  [4] 任宏庆.中国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5] 李亚晴,吉灿忠,丁晓鹏,周晓娟,张进宇,程耀.文化生态学视域下传统武术的传承创新[J].中华武术(研究).2013,08:40-4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长时间以来由于受到体质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大多都是以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都存在明显竞技化特征。相对于竞技性质明显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说,我国传统民间体育则拥有十分明显优势,其娱乐价值高、文化价值显著,并且场地、器材要求低,极具娱乐性,十分适合高校体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3  摘 要 冬季运动是指在天然或人工冰雪的場地上,借助各种装具进行的体育运动。冬季运动的发展,一方面世界各地通过举行专业的冬季运动会使其成为各国体育竞技交流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宣传推广称为百姓喜爱的健身运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冬季运动的概念、人文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从健身价值、娱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针对现今云南高校里公共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当下的公共体育教学形势,并结合现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可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云南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当中,让当今大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增加民族意识。这样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而且让学
中图分类号:G81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2  摘 要 学校体育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在所有的体育资源中,场地资源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同体育场地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之间突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体育场所共享机制尤为重要。但是资源的共享缺乏有效的管理,容易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损失,
中图分类号:G852.1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2-021-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納法,通过对咏春拳的历史和起源进行简单的阐述,”对有关咏春拳中“寸拳”起源和其中技法特点进行分析与探索,全面阐述了寸拳的技法与特征,分析其产生惊人威力的内外原因,从意念、呼吸、身体相结合进行论述。区别于其它拳种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