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学生党支部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细胞原。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设计应当坚持质量为先、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可以采用以提高政治素质为目标、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等几种方法进行组织生活模式设计。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 组织生活 创新设计
[作者简介]张彦(1967- ),女,广西藤县人,广西师范学院学工部(处)副部(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广西南宁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立项项目“新时期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8DJ04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2-0179-02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充满生机的有机体。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班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进行党员教育、管理与监督的重要制度,是增强党性,提高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因此,积极探索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原则与方法,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就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的原则
以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为出发点,高校应结合其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通过精心策划的组织生活,使广大学生党员受教育、强素质,增强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有效性。
(一)质量为先的原则
提高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的质量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不断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作用的内在要求。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创新要围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寻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支撑点,突出时代主旋律,促进学生党支部健康发展和学生党员思想认识的提高。
(二)育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既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又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的主体,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一方面,组织生活模式必须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以学生易于接受、乐意参与的方式展开;另一方面,组织生活模式的设计必须集中全体学生党员的智慧,在组织生活中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并创造了许多组织生活模式,如理论学习和专题报告会的模式、专题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的组织生活模式,这些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在当前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中依然行之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继承。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党支部”,让学生党员以及大学生在网上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
二、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的方法
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要有活力,关键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科学的工作方法、“活”的工作形式和“实”的工作内容。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既要不断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又要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才能使党组织生活的开展达到受欢迎、起作用和有成效的目的。
(一)以提高政治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
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应围绕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促使其从思想上入党。活动形式如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竞赛活动等。可以先设定主题,围绕主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组织力量制作课件,选派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党员作阐述。这样既能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此外,还可以形势报告会和组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使学生知国情、懂社情、察民情,激发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把自我的成才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增强成才意识。
(二)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
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就是围绕专业学习,增强本领,促进成才为目的进行学生班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设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强烈愿望。如结合组织生活的开展设计以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学风、以丰富的学术活动促进学风、以鼓励学生考研促进学风、以鼓励过级考证促进学风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设计
围绕着学识服务社会,锻炼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组织生活模式设计。比如,可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服务社区,为居民送去精神食粮;义务送教活动,为社区的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进行课业义务辅导,学以致用;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如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献计献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等。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长知识,增才干,强素质,为其走入社会打基础。
三、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范例
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能进一步增强班级学生党支部的活力,提高班级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因此,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则,对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开展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力求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贴近学生特点、时代特点和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有助于增强班级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一)理论学习型组织生活模式
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向国家输送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构筑青年学生的思想防线,打牢思想根基。在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的同时,促进党员党性意识的增强。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保持党组织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的重要途径。
(二)专业学习型组织生活模式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专业要求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可以因势利导,在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上下工夫,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相互学习中找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创建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要求,更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互动式组织生活模式
大学生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参加活动、充分展示自我才干的主动意识较强。高校中的各类学生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党的组织生活的开展也可以延伸到社团活动中,这既可以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党组织生活开展的成效性。
(四)社会实践型组织生活模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支教、支农、普法宣传、调研、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党员加深对党的感情,正确认识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服务社会,有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成长成才,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夯实基础。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学识服务社会,也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结语
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成才意识强等多种因素,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优秀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利用各种载体和手段,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思路,加强班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载体,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伍锦昌.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06(1).
[2]谭秀环.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7).
[3]孙雪芬,王学军.基层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3(1).
[4]宝钢“党组织生活设计”课题组.宝钢“党组织生活设计”课题研究报告[J].冶金文化,2007(3).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 组织生活 创新设计
[作者简介]张彦(1967- ),女,广西藤县人,广西师范学院学工部(处)副部(处)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党建。(广西南宁530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高校大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程立项项目“新时期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8DJ042)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2-0179-02
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充满生机的有机体。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班级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进行党员教育、管理与监督的重要制度,是增强党性,提高学生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的有效载体。因此,积极探索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原则与方法,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就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的原则
以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为出发点,高校应结合其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通过精心策划的组织生活,使广大学生党员受教育、强素质,增强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有效性。
(一)质量为先的原则
提高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的质量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不断发挥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作用的内在要求。高校学生党组织生活模式创新要围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寻找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支撑点,突出时代主旋律,促进学生党支部健康发展和学生党员思想认识的提高。
(二)育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既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又要有明确的主题,要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党建的主体,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创新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一方面,组织生活模式必须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以学生易于接受、乐意参与的方式展开;另一方面,组织生活模式的设计必须集中全体学生党员的智慧,在组织生活中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并创造了许多组织生活模式,如理论学习和专题报告会的模式、专题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的组织生活模式,这些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在当前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中依然行之有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继承。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党支部”,让学生党员以及大学生在网上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增强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
二、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的方法
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要有活力,关键要有明确的工作思路、科学的工作方法、“活”的工作形式和“实”的工作内容。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既要不断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又要使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才能使党组织生活的开展达到受欢迎、起作用和有成效的目的。
(一)以提高政治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
学生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应围绕增强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促使其从思想上入党。活动形式如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竞赛活动等。可以先设定主题,围绕主题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组织力量制作课件,选派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党员作阐述。这样既能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此外,还可以形势报告会和组织专题报告会的形式,使学生知国情、懂社情、察民情,激发学生党员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把自我的成才与社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增强成才意识。
(二)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
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就是围绕专业学习,增强本领,促进成才为目的进行学生班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设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强烈愿望。如结合组织生活的开展设计以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学风、以丰富的学术活动促进学风、以鼓励学生考研促进学风、以鼓励过级考证促进学风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设计
围绕着学识服务社会,锻炼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组织生活模式设计。比如,可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服务社区,为居民送去精神食粮;义务送教活动,为社区的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进行课业义务辅导,学以致用;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如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献计献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等。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长知识,增才干,强素质,为其走入社会打基础。
三、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范例
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能进一步增强班级学生党支部的活力,提高班级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因此,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则,对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开展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力求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贴近学生特点、时代特点和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有助于增强班级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一)理论学习型组织生活模式
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向国家输送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构筑青年学生的思想防线,打牢思想根基。在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的同时,促进党员党性意识的增强。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保持党组织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的重要途径。
(二)专业学习型组织生活模式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专业要求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可以因势利导,在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上下工夫,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相互学习中找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创建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要求,更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互动式组织生活模式
大学生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参加活动、充分展示自我才干的主动意识较强。高校中的各类学生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党的组织生活的开展也可以延伸到社团活动中,这既可以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党组织生活开展的成效性。
(四)社会实践型组织生活模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支教、支农、普法宣传、调研、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党员加深对党的感情,正确认识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服务社会,有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成长成才,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夯实基础。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学识服务社会,也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四、结语
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成才意识强等多种因素,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优秀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利用各种载体和手段,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思路,加强班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载体,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伍锦昌.提高高校党组织生活质量的创新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2006(1).
[2]谭秀环.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7).
[3]孙雪芬,王学军.基层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2003(1).
[4]宝钢“党组织生活设计”课题组.宝钢“党组织生活设计”课题研究报告[J].冶金文化,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