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及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为中学地理运用案例教学提供借鉴与指导。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应用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问题。
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2)学生自主学习,(3)探究性,(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入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點,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
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分析内容扩展。
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
在江苏省高邮市郊区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湿地,被开发商看中后,建成了东湖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我们平时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你研究过的例子,解释旅游为一个地区带来的利弊;当然在这过程中可能遇到来自不同群体不同观点的冲突。举出你研究过的相关例子;使用哪个区域的案例都可以。要回答好这类题目,学生仅靠背下某些条条或某些事实是没有用的。学生需要真正研究过某个具体的案例,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了相应的地理原理。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引用,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水平能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
袁飞,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高邮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学地理教学;案例设计;应用
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种,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员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些年来,案例教学的提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中地理课程和地理教学的研究文章中。在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使用案例教学,在高三年级开设地理区域研究的选修课,要求结合东北、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低产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柴达木盆地、长江三峡、西南地区八个典型地区的具体事例来学习我国的国土整治和开发问题。
课程标准对案例教学的体现与现行教学大纲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一是由于区域发展内容的教学由选修变成必修,实际上使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二是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学的区域案例。虽然在大多数实验教材中,很可能仍选择现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那些案例,但课程标准的开放对促进高中地理课程的进一步开放和适应各地区具体地理情况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更加明确地体现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学习原理而非仅学习具体区域”的实质。
案例教学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以案例为媒介,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案例所含地理原理进行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教学过程开放,(2)学生自主学习,(3)探究性,(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思想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是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另外,许多尝试案例教学的教师都认为案例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剂良方。真实的案例更能让学生产生与案例角色有情感联系的意识,将自身融入案例情节和角色,这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自然是水到渠成。
高中地理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比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明显提高。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點,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案例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决策能力的途径之一。
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是:阅读案例分析内容扩展。
下面是环境教育的一个案例。
在江苏省高邮市郊区有一片面积较大的湿地,被开发商看中后,建成了东湖度假村,该消息传出后,当地村民十分高兴,并纷纷积极配合开发商的征地工作,并希望将来能到度假村工作。
但是,环保志愿者得知该消息后,却纷纷为这片湿地的命运担忧。环保志愿者多次赴现场进行考察,四处奔走,先后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呼吁政府采取行动保护这片湿地。
呈现案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事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中不同的角色所持观点各不相同,所采取的行动亦各不相同。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持那样的观点,采取那样的行动,又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冲突呢?然后安排学生对环境事件中色的身份、行为、观点及行为后果进行行为价值分析,了解人的环境价值取向起着什么作用。最后安排学生分析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及价值观取向。
这段教学的基本结构如下:
内容目标:国民环境行为价值分析
案例:要湿地还是要度假村?
案例使用:分析案例中不同角色的行为反映出的环境价值观
结论:环境价值取向起着决定作用扩展:从环境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并认识其他社会现象中人的环境行为。
我们平时教学中还可以使用你研究过的例子,解释旅游为一个地区带来的利弊;当然在这过程中可能遇到来自不同群体不同观点的冲突。举出你研究过的相关例子;使用哪个区域的案例都可以。要回答好这类题目,学生仅靠背下某些条条或某些事实是没有用的。学生需要真正研究过某个具体的案例,并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了相应的地理原理。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广泛引用,本文主要对案例教学的主要特征,和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作用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实践,我国高中地理教学水平能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
袁飞,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高邮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