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清晰地记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一方儿童的晴空。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酸酸甜甜的覆盆子;还有长吟的鸣蝉、弹琴的蟋蟀、蹿入高空的云雀,喷烟的斑蝥;还有雪地里的侯鸟,以及美女蛇的故事。这一方儿童的乐园,她盛满了儿童对大自然无尽的遐想和渴望。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方精神的乐园,都希望开启这扇神秘的“百草园”之门。如果能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这座精神乐园,就会让那些永远新奇,充满着乐趣的事物在笔尖倾泻、流淌。 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高耗低效,我们的孩子渐渐失去了对民族语言的新奇感觉和喜爱,也渐渐失去了在求知中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作文教学因此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作文成了学生苍白无味的蜡团。我认为,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
一、理性思考: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儿童为本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教学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许多作文教学仍然停留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中,教师指定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必须遵循教师的框框模式中……众多语文教师甚至在作文课上大行“满堂灌”的枯燥讲解之风。而孩子的作文,字里行间,你触摸不到纯洁无暇的童心;感受不到纯朴的童真;品读不到娇憨逗人的童话。作文教学这本来丰富多彩的活动,却让学生感到了乏味。正因为教师对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注不够,对学生生活了解不够;教师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学生的作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发现,我们现代的儿童不是懂事懂得太晚了,而是太早了。他们的幼年、童年和少年的心灵状态不是被破坏得太晚了,而是被破坏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被置入一个有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社会,成人的社会。我感到十分悲哀。一个儿童主要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中,同时也是活在成人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同时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自由,以及感受生活的乐趣,去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应努力呵护每一位儿童的心灵感知方式和生存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创造力不至于过早枯萎,生命活力才不至于过早消失。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考虑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选择教学策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作文教学一开始就应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以及各自独立的个性;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完全让孩子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这个小小的课堂内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和瑰丽,感受到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到自由和乐趣。从而使孩子也真正为他,为大家描述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二、实践探究:作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因学定教
1.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作文动机,研究有艺术性的导入方法。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日益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了解,对一些常见的作文题目、题材甚至司空见惯。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作文指导课,多数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看图作文或命题作文,让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口述、笔述等。这种作文训练形式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作文,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就更为重要。我在作文课上做了一些实验:如引导学生参加活动、游戏以及自我服务性的劳动等,效果不错。
2.从认知能力入手,让学生愉快参与,因人而异,各有收获。(1)集体性与个体性日记、平常作文这样的集体性活动能够促进作文中特长生的个性发展,反过来把特长生的作文、日记作为示范、领头羊,也能够促进集体性作文的整体发展。(2)低起点与高目标 对学生的进步日记、作文不要一味过严的苛刻,指责,要宽容地,低起点地鼓励他们努力攀登。尤其是后进生,要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重赏”的原则,善于捕捉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可拿到班上来评议,来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导其由“怕写”到“乐写”的迈步。
三、进一步思考,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有充分的主动权。但一直以来,我们所谓的“命题作文”,以及种种“应考”的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就要写怎么样的文章。而我们的孩子就是追梦的蝴蝶。他们渴望了解天空到底有多大,幻想有一天飞上太空……“命题作文”,以及规划范围式的写作,很难让学生自由表达。长期以来,也就逐渐形成了本文提及的那个“烦恼事”的作文课了。
要切实把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落到实处,就应做到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不要架空主体。其具体做法是:
1.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情感,积累语言,并扩大课外阅读面,尤其应让儿童文学读物进入儿童的阅读范围中;坚决反对开列中外文学史上的成人文学名著作为儿童读物。
2.改进作文教学的课后指导和评价 小学生作文重在唤起学生的生活储备,以及激发学生的自由倾吐和表达。作文指导应重在强化学生的主体认知实践活动,评价也应从态度、习惯以及知识能力多元化方面来综合进行。总之,在充分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感情涟漪被激起,语文素质得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确立。也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从神奇的“百草园”走向人生广博的“三味书屋”。
一、理性思考: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以儿童为本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由教学过程的本质决定的。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因此,教学应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许多作文教学仍然停留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师授模式”中,教师指定什么,学生就写什么,而且“怎样写”也必须遵循教师的框框模式中……众多语文教师甚至在作文课上大行“满堂灌”的枯燥讲解之风。而孩子的作文,字里行间,你触摸不到纯洁无暇的童心;感受不到纯朴的童真;品读不到娇憨逗人的童话。作文教学这本来丰富多彩的活动,却让学生感到了乏味。正因为教师对儿童的内心世界关注不够,对学生生活了解不够;教师们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学生的作文。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发现,我们现代的儿童不是懂事懂得太晚了,而是太早了。他们的幼年、童年和少年的心灵状态不是被破坏得太晚了,而是被破坏得太早了。他们过早地被置入一个有几千年的文化发展造成的复杂的社会,成人的社会。我感到十分悲哀。一个儿童主要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中,同时也是活在成人的世界和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同时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自由,以及感受生活的乐趣,去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应努力呵护每一位儿童的心灵感知方式和生存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创造力不至于过早枯萎,生命活力才不至于过早消失。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考虑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选择教学策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作文教学一开始就应把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来看待,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以及各自独立的个性;教师要着力营造一个完全让孩子舒展自己心灵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这个小小的课堂内感受到世界的丰富和瑰丽,感受到自己心灵的真实,感到自由和乐趣。从而使孩子也真正为他,为大家描述这个世界的万事万物。
二、实践探究:作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因学定教
1.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作文动机,研究有艺术性的导入方法。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日益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了解,对一些常见的作文题目、题材甚至司空见惯。因此,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从教学内容入手,设计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有的作文指导课,多数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看图作文或命题作文,让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口述、笔述等。这种作文训练形式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刚开始作文,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就更为重要。我在作文课上做了一些实验:如引导学生参加活动、游戏以及自我服务性的劳动等,效果不错。
2.从认知能力入手,让学生愉快参与,因人而异,各有收获。(1)集体性与个体性日记、平常作文这样的集体性活动能够促进作文中特长生的个性发展,反过来把特长生的作文、日记作为示范、领头羊,也能够促进集体性作文的整体发展。(2)低起点与高目标 对学生的进步日记、作文不要一味过严的苛刻,指责,要宽容地,低起点地鼓励他们努力攀登。尤其是后进生,要本着“多就少改,高分重赏”的原则,善于捕捉他们文章中的闪光点。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可拿到班上来评议,来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导其由“怕写”到“乐写”的迈步。
三、进一步思考,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有充分的主动权。但一直以来,我们所谓的“命题作文”,以及种种“应考”的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就要写怎么样的文章。而我们的孩子就是追梦的蝴蝶。他们渴望了解天空到底有多大,幻想有一天飞上太空……“命题作文”,以及规划范围式的写作,很难让学生自由表达。长期以来,也就逐渐形成了本文提及的那个“烦恼事”的作文课了。
要切实把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落到实处,就应做到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不要架空主体。其具体做法是:
1.读写结合,丰富语言积累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情感,积累语言,并扩大课外阅读面,尤其应让儿童文学读物进入儿童的阅读范围中;坚决反对开列中外文学史上的成人文学名著作为儿童读物。
2.改进作文教学的课后指导和评价 小学生作文重在唤起学生的生活储备,以及激发学生的自由倾吐和表达。作文指导应重在强化学生的主体认知实践活动,评价也应从态度、习惯以及知识能力多元化方面来综合进行。总之,在充分的训练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感情涟漪被激起,语文素质得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真正确立。也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从神奇的“百草园”走向人生广博的“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