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否公平决定着教育是否可以良好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发展。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在管理,办学,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使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出现不均衡,学生家长群体出现一定程度的人心浮躁,间接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子。在学校的各个阶段都对学校班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类和定义等级,进而引发的是择校热等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公的现象出现,针对当下教育不公现象的出现,心系下一代教育的每个人都应思考怎样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
一、重视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群体
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为了减少教育投入并方便管理,使“撤点并校”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开来,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辍学问题,有些孩子因为家庭住址离学校远,再加上家境贫寒,农村观念的影响,很多孩子都未能完成学业,流浪社会,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教育质量不佳,地处偏僻,不够发达,对教师的薪资待遇普遍落后于城镇,吸引不到年轻有实力的师资,无法引进最优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接受不到和城镇同等的教育质量,因为农村学校数量的减少,不少学生的上学路变长了,也增加了在上学途中的安全隐患,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还有农村风气问题,受文化教育程度所限农村地区对求学的态度并不是特别重视。在我国农村学生值得人们去关注,农村教育资源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因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少农民工进城务工,这导致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和流动儿童群体,由于一些教育政策的不完善和教育资源的有限,使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不高。
二、差异越发明显
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差异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择校费,学区房等,从教育的层面显示出了社会对贫穷群体的不公,没有金钱就获取不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不同家庭的孩子也会因教育资源的不同产生教育后果的不同,这样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还有因评价标准的单一和固化,出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单纯以成绩好坏判定的好学生和差学生,只看到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重视其他能力的肯定,也是教育不公的体现。在升学等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富人和穷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异上,有些贫困学生会因为家境贫寒并接受国家帮助而觉得有失尊严,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像成年人那般健全,学生的心理往往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一起去保护的,出身家庭这种观念充斥在社会上也会有形无形的影响到每一个发展中的学生,并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不公平的,自卑的,敏感的种子,这些都是滋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根源。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够均衡所带来的,虽然说每个家庭自有每个家庭的差异,但给与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资源与权利却是我们国家、社会、学校,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不能让穷富的身份带给学生的负担,不能让本地人外地人的身份带给学生负担,如何保护贫困生尊严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而在外地人就学方面,有些学校并不接收外地人,这让外地人失去了良好的教育机会。还有“异地高考”政策也是兼顾各方利益下的决策。
三、各种观念固化严重
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认为出身就决定了自己的阶层,再怎么努力对无法超越别人,很显然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但也间接的体现出我国在教育升学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公的原因,城市家庭学生比农村家庭学生教育起点高,接受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更多,不容易获得高分,自然在竞争上就落后于人。还有就是不同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差异,只重视学历,不重视实力也是普遍的一个现象,归根结底也是来源于不同类型大学的教育资源不均,人们产生的固有观念。我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分数至上的评价模式,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人才选拔和评价模式,只能说它不够合理,毕竟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应试的人才,人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育评价模式上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公平,更加合理,让具备能力的人都能得到社会肯定。在我国一些入学标准方面已经做出一些改变,有运动才能,艺术才能并且在文化课程上不够好的孩子也能凭借自己的才能进入心仪的大学。
四、实现教育公平我们走在路上
教育公平的理想状态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最大程度的拥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受教育机会,升学求学机会等,在当下,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办学水平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这样就需要国家财政继续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的扶持,落到实处,扩大办学规模,在教育设施硬件上力求和发达城市一致,让真正的农村孩子有学上,鼓励年轻有实力的教师深入基层,并给与主动深入基层贫困地区的教师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补偿,还要在社会上提倡以努力奋斗,提升能力,以能力为主,不局限出身的观念,这样不仅会使社会风气更加走向公平竞争,还会改变我们的教育,使我们不再单纯的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给与了更多人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机会,各类人才发挥所长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公平还需要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不斷努力,长路漫漫,我们都是追梦人。
关键词:教育;公平
一、重视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群体
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为了减少教育投入并方便管理,使“撤点并校”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开来,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辍学问题,有些孩子因为家庭住址离学校远,再加上家境贫寒,农村观念的影响,很多孩子都未能完成学业,流浪社会,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教育质量不佳,地处偏僻,不够发达,对教师的薪资待遇普遍落后于城镇,吸引不到年轻有实力的师资,无法引进最优质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接受不到和城镇同等的教育质量,因为农村学校数量的减少,不少学生的上学路变长了,也增加了在上学途中的安全隐患,学生的安全问题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还有农村风气问题,受文化教育程度所限农村地区对求学的态度并不是特别重视。在我国农村学生值得人们去关注,农村教育资源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因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少农民工进城务工,这导致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和流动儿童群体,由于一些教育政策的不完善和教育资源的有限,使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教育质量不高。
二、差异越发明显
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差异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择校费,学区房等,从教育的层面显示出了社会对贫穷群体的不公,没有金钱就获取不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不同家庭的孩子也会因教育资源的不同产生教育后果的不同,这样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还有因评价标准的单一和固化,出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单纯以成绩好坏判定的好学生和差学生,只看到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重视其他能力的肯定,也是教育不公的体现。在升学等方面的差异体现在富人和穷人,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异上,有些贫困学生会因为家境贫寒并接受国家帮助而觉得有失尊严,学生的心理素质并不像成年人那般健全,学生的心理往往是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一起去保护的,出身家庭这种观念充斥在社会上也会有形无形的影响到每一个发展中的学生,并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不公平的,自卑的,敏感的种子,这些都是滋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根源。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够均衡所带来的,虽然说每个家庭自有每个家庭的差异,但给与每个受教育者平等的资源与权利却是我们国家、社会、学校,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不能让穷富的身份带给学生的负担,不能让本地人外地人的身份带给学生负担,如何保护贫困生尊严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而在外地人就学方面,有些学校并不接收外地人,这让外地人失去了良好的教育机会。还有“异地高考”政策也是兼顾各方利益下的决策。
三、各种观念固化严重
有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认为出身就决定了自己的阶层,再怎么努力对无法超越别人,很显然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但也间接的体现出我国在教育升学等方面确实存在不公的原因,城市家庭学生比农村家庭学生教育起点高,接受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更多,不容易获得高分,自然在竞争上就落后于人。还有就是不同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差异,只重视学历,不重视实力也是普遍的一个现象,归根结底也是来源于不同类型大学的教育资源不均,人们产生的固有观念。我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分数至上的评价模式,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人才选拔和评价模式,只能说它不够合理,毕竟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应试的人才,人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教育评价模式上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公平,更加合理,让具备能力的人都能得到社会肯定。在我国一些入学标准方面已经做出一些改变,有运动才能,艺术才能并且在文化课程上不够好的孩子也能凭借自己的才能进入心仪的大学。
四、实现教育公平我们走在路上
教育公平的理想状态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最大程度的拥有平等的教育资源,受教育机会,升学求学机会等,在当下,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办学水平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大城市与小城市,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这样就需要国家财政继续加大对落后地区教育的扶持,落到实处,扩大办学规模,在教育设施硬件上力求和发达城市一致,让真正的农村孩子有学上,鼓励年轻有实力的教师深入基层,并给与主动深入基层贫困地区的教师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补偿,还要在社会上提倡以努力奋斗,提升能力,以能力为主,不局限出身的观念,这样不仅会使社会风气更加走向公平竞争,还会改变我们的教育,使我们不再单纯的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给与了更多人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机会,各类人才发挥所长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公平还需要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不斷努力,长路漫漫,我们都是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