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面构成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于提高我国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开拓设计思维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传统的平面构成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不能满足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培养的要求,平面构成教学亟需改革。
【关键词】高职 平面构成教学 改革
平面构成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已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于提高我国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开拓设计思维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运用点、线、面等要素在二维平面内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进行编排和组合,从而获得有意味、有创意的平面图形。学习平面构成能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因此,平面构成教学应不断改进、充实、提高,更应于专业学习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针对性、创新性。
1 平面构成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对于报考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并不是从内心就认可这种职业教育,而是由于高考失利或学习能力不足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在学习中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倦怠感、挫败感,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不会主动攻克学习难题,容易知难而退。另外,高职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和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对不足,学习中喜欢直观形象、趣味性强的内容,厌恶需要理解和分析的的学习内容,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表现出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而平面构成学习正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1.2 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僵化,缺乏与专业课的联系
很多高职院校教授平面构成的教师都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的,在教学上容易延续其本科的教学模式,只停留在对构成方法的理论探讨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材也多沿用本科教材,教材内容与高职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多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结合实例较少。学生作业也多是做点、线、面及肌理的单纯构成练习,与实际设计毫无关联,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有些学生的构成练习做得很好,画面整洁规整、基本形排列有序,具有形式美感,但到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中仍是一头雾水,不能将在平面构成中学到的构成方法熟练地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1.3 平面构成教学方法简单、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容易忽略这个特点,采用本科的授课方式——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下学生自己做构成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感到厌烦,课下作业又缺少指导,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在对学生的训练手段上,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利用笔和纸张徒手作画,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1.4 平面构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作业流于模仿,缺乏创新
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在学生作业中体现出来,但他们的构成作品大部分还停留在机械式的形式模仿阶段,满足于用教材中较陈旧的图例作构成练习,不注重基本形的创造,不能依据构成规律进行创新。他们模仿到了平面构成的形式特点和形式感,但却忽视了除此以外的意象审美的构成方法、图形、图案内涵的研究等,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 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平面构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其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学、学得会,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去理解平面构成抽象的理论知识,创作出新颖、有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来。充分利用平面构成学习中所得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让学生真正实现乐教乐学,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措施
3.1 明确学习目的,引起学生重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在入学前没有接受美术训练,艺术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等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开课之初就应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和重要性,要使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是通过对不同的抽象元素组合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了解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图形创造的同时赋予图形情趣、生命和寓意的途径。为后续大量的专业课学习提供设计方法和途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引起学生对平面构成学习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丰富教学内容
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是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的基础,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多种途径,搜罗平面构成的最新图例和有构成感的设计作品,作为素材填充到课堂的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有趣,深深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设计氛围,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3 完善教学方法,提供多种训练手段
(1)讲授法。教师收集、分析、组织、整合、编制必要的教学信息,深入浅出的讲授出来,对于知识点和概念要讲深讲透,给学生指引明确的设计思维方式,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用构成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2)讨论法。对于重点难点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在讨论中解疑答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知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直观演示法。教师给学生做现场示范,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平面构成是怎么一回事,作业时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一反三,开拓其创造性思维。没有这个平台,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4)练习法。学生练习作业时,可以手绘与电脑制作相结合。电脑制作相对于手绘来说存储快、易修改,短时间可以完成作业,省时省力。例如,做重复、渐变等练习时,很多学生纠结于图形颜色涂得是否均匀,相同的图形画上一遍又一遍,费时费力,用电脑制作就简单的多了,只要选定图形,点击填充工具就可以解决。在构思阶段用手绘的方式迅速抓住脑海中的创意和闪光点,快速表现出来,再用电脑制作出完整出色的构成作品,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4 创造力的培养是平面构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如何把教学从形式法则的模仿变为学生潜在艺术能力的发掘,变为一项创造性地活动,也就是如何实现从模仿到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是平面构成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课题。
(1)作业设置主题式训练。不再拘泥于做单纯的重复、渐变等构成练习,而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主题,如视觉传达专业可以用平面构成的构成方式做海报设计、书籍封面设计、招贴设计等,室内设计专业可以用平面构成的构成方式做基面设计、墙面设计、顶棚设计等,拓展知识的外延,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重视草图。对学生作业的评量,除了看最后的外在视觉效果,还要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要求学生每个主题训练的作业都要配三到五幅展现他们构思、选择过程的草图作业和设计说明,鼓励并引导学生建立与众不同的观点,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及批判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思维能力。
结语
高职院校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高校,在教授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平面构成是开在入学之初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自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认真对待,并加以改革,更好地让学生开阔思维,发挥创造力,让平面构成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梅.世界现代设计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03.
[2]杨建明.刘以鸣.平面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7.
[3]张翠竹.关于优化“平面构成”教学的几点措施.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
【关键词】高职 平面构成教学 改革
平面构成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已在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于提高我国艺术设计的理论和开拓设计思维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运用点、线、面等要素在二维平面内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进行编排和组合,从而获得有意味、有创意的平面图形。学习平面构成能培养学生的基础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因此,平面构成教学应不断改进、充实、提高,更应于专业学习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针对性、创新性。
1 平面构成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对于报考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并不是从内心就认可这种职业教育,而是由于高考失利或学习能力不足而做出的无奈选择,在学习中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倦怠感、挫败感,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不会主动攻克学习难题,容易知难而退。另外,高职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和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对不足,学习中喜欢直观形象、趣味性强的内容,厌恶需要理解和分析的的学习内容,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表现出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特点,而平面构成学习正是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1.2 平面构成教学内容僵化,缺乏与专业课的联系
很多高职院校教授平面构成的教师都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的,在教学上容易延续其本科的教学模式,只停留在对构成方法的理论探讨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教材也多沿用本科教材,教材内容与高职教学的要求不相适应,多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结合实例较少。学生作业也多是做点、线、面及肌理的单纯构成练习,与实际设计毫无关联,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有些学生的构成练习做得很好,画面整洁规整、基本形排列有序,具有形式美感,但到后面的专业课学习中仍是一头雾水,不能将在平面构成中学到的构成方法熟练地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1.3 平面构成教学方法简单、手段单一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但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容易忽略这个特点,采用本科的授课方式——满堂灌,课堂上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下学生自己做构成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感到厌烦,课下作业又缺少指导,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在对学生的训练手段上,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利用笔和纸张徒手作画,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1.4 平面构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作业流于模仿,缺乏创新
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在学生作业中体现出来,但他们的构成作品大部分还停留在机械式的形式模仿阶段,满足于用教材中较陈旧的图例作构成练习,不注重基本形的创造,不能依据构成规律进行创新。他们模仿到了平面构成的形式特点和形式感,但却忽视了除此以外的意象审美的构成方法、图形、图案内涵的研究等,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2 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思路
高职院校平面构成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本科院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联系其专业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意学、学得会,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去理解平面构成抽象的理论知识,创作出新颖、有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来。充分利用平面构成学习中所得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让学生真正实现乐教乐学,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平面构成教学改革措施
3.1 明确学习目的,引起学生重视,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招收的学生大多在入学前没有接受美术训练,艺术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等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开课之初就应帮助他们了解学习平面构成的目的和重要性,要使学生了解学习这门课程是通过对不同的抽象元素组合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了解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图形创造的同时赋予图形情趣、生命和寓意的途径。为后续大量的专业课学习提供设计方法和途径,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引起学生对平面构成学习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丰富教学内容
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是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的基础,为了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图书、报刊等多种途径,搜罗平面构成的最新图例和有构成感的设计作品,作为素材填充到课堂的教学中,使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有趣,深深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设计氛围,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3 完善教学方法,提供多种训练手段
(1)讲授法。教师收集、分析、组织、整合、编制必要的教学信息,深入浅出的讲授出来,对于知识点和概念要讲深讲透,给学生指引明确的设计思维方式,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用构成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2)讨论法。对于重点难点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在讨论中解疑答惑,学生在讨论中理解知识,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等特征,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直观演示法。教师给学生做现场示范,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平面构成是怎么一回事,作业时如何做出来的,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一反三,开拓其创造性思维。没有这个平台,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4)练习法。学生练习作业时,可以手绘与电脑制作相结合。电脑制作相对于手绘来说存储快、易修改,短时间可以完成作业,省时省力。例如,做重复、渐变等练习时,很多学生纠结于图形颜色涂得是否均匀,相同的图形画上一遍又一遍,费时费力,用电脑制作就简单的多了,只要选定图形,点击填充工具就可以解决。在构思阶段用手绘的方式迅速抓住脑海中的创意和闪光点,快速表现出来,再用电脑制作出完整出色的构成作品,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4 创造力的培养是平面构成教学的最终目标
如何把教学从形式法则的模仿变为学生潜在艺术能力的发掘,变为一项创造性地活动,也就是如何实现从模仿到自觉培养创新能力,是平面构成教学需要解决的基本课题。
(1)作业设置主题式训练。不再拘泥于做单纯的重复、渐变等构成练习,而是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主题,如视觉传达专业可以用平面构成的构成方式做海报设计、书籍封面设计、招贴设计等,室内设计专业可以用平面构成的构成方式做基面设计、墙面设计、顶棚设计等,拓展知识的外延,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重视草图。对学生作业的评量,除了看最后的外在视觉效果,还要重视学生思考的过程。要求学生每个主题训练的作业都要配三到五幅展现他们构思、选择过程的草图作业和设计说明,鼓励并引导学生建立与众不同的观点,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及批判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设计思维能力。
结语
高职院校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高校,在教授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平面构成是开在入学之初的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自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加以重视,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认真对待,并加以改革,更好地让学生开阔思维,发挥创造力,让平面构成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梅.世界现代设计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03.
[2]杨建明.刘以鸣.平面构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07.
[3]张翠竹.关于优化“平面构成”教学的几点措施.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