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腔文献综述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润腔,即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运用“死腔活唱”进行音乐创作与表演,其在中国传统音乐的运用广泛且存在已久,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之瑰宝。本文将关于“润腔”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
  关键词:润腔;传统音乐
  “润腔”概念及创设
  近年来,有不少极具艺术价值的文献都曾提到润腔,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使得润腔为众多人所熟知。但其概念的提出较晚,在郭克俭《“润腔”概念由来考——从“用腔”“小音法”说起》中,详细的讲述了润腔概念生发的人文背景及由来,周大风“要腔”、“用腔”概念的提出,为“润腔”概念的析出提供了灵感。徐兰沅提出的“小音法”概念为于会泳首次提出“润腔”概念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是,1963年,由于会泳先生首次明确提出润腔之概念及界定,即“依情润色,润而生味”的在创造手段。此概念的创设对中国音乐理论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文中也能让更多学者意识到,以“润腔”为主的学术命题极具研究价值。
  在郭克俭先生另一篇《“润腔”研究四十年》中,就改革开放四十年“润腔”的学术之旅给予历史追溯和理路思考。此文也将“润腔”四十年来研究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做了归纳整理,颇具研究价值。
  在董维松《论润腔》中,更为详细地提到“润腔”一词的初现渊源。即1961年,于会泳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为学生授课时,提出“润腔”并进行了详细讲解,但在当时并未就“润腔”展开理论性的学术研究。
  “润腔”研究发展
  “润腔”概念的创设后,自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学者对“润腔”开始了新的研究。特别是对“润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及其表现功能,研究较为具体也颇有成效。在董维松先生《论润腔》中,从旋律性、节奏性、力度性和音色性润腔及“阻音式”润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丁雅贤《关于编定民族音乐润腔技法符号的意见》中,用清晰的语言文字及符号记录了润腔之技法。席强对“润腔”的研究,也对学术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润腔初探》中说到:润腔就是在“吟唱”的基础上对某个基本曲调进行装饰性的华彩演唱。周大风在《漫谈字正腔圆》中,谈到一个好的演唱家能运用润腔达到“曲外有腔,恰到好处,腔无虚设,腔为情役”的效果,对于润腔,并不是“腔圆”两字所能包括的。在京剧中,“润腔”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韩菽筠《梅派京剧“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歌中的运用》,以京歌《梅兰芳》为例,细述了润腔在京歌演唱中的运用,正是润腔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得京戏韵味浓郁。汪人元《京剧润腔研究》提到,润腔是与中国民族音乐自身的传统与精魂及其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戏曲声乐中的行腔应与润腔认真地区分,戏曲润腔是同获取音乐特殊表现力相关的、对唱腔的特别润饰。在传统曲艺中,也不乏润腔的运用。四川扬琴传统曲艺人刘时燕所著《四川扬琴“德派”唱腔润腔手法》中,结合自身经历,以部分传统剧目及现代曲目为例,将润腔具体化、形象化。她在文中也提到,“四川的地方语言对四川扬琴风格和韵味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四川扬琴的润腔手法是建立在四川地方语言的基础上的。
  通过阅读与“润腔”相关的文献发现,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润腔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谱面上已有的符号标记,只是作曲家希望演唱者或者演奏者能够正确理解曲目的意境或韵味,而不同演唱者或演奏者利用润腔技法进行二度创作的效果也会因人而异,在歌曲中,或许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田临平老师,在处理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时,将歌曲中的“豌豆(儿)”在演唱时加入了弹舌、圆唱,而“胡豆”不加儿话音、扁唱的处理方式,正是源于生活细节,豌豆外形是圆的可以滚,而胡豆外形是扁的不易翻滚。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在民间曲艺中,诸多润腔技法会受地方语言的特点影响,歌词中也偶有保留地方语言色彩的字词,从而形成独特的地方韵味。
  参考文献
  [1]郭克俭.“润腔”研究四十年[J].音乐研究,2019,S(1):111—117.
  [2]郭克俭.“润腔”概念由来考——从“用腔”“小音法”说起 [J].民族艺术,2019,S(5):147—153.
  [3]董维松.论润腔 [J].中国音乐,2004,S(4):63—74.
  [4]丁雅贤.关于编定民族音乐润腔技法符号的意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报,1989,S(2):27—32,26.
  [5]席强.润腔初探[J].中国音乐,1991,S(4):56—57.
  [6]周大風.漫谈字正腔圆[J].中国音乐,1983,S(1):36—37.
  [7]韩菽筠.梅派京剧“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歌中的运用[J].人民音乐,2016,S(7)33—35.
  [8]汪人元.京剧润腔研究[J].戏曲艺术,2011,S(3):1—11,22.
  [9]刘时燕.四川扬琴“德派”唱腔润腔手法[J].1988,S(2)33—40.
  作者简介:杨蕾(1996.12),女,籍贯:四川遂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中很多科学技术也快速发展。不过,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工程项目却出现严峻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关的节能措施,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中利用的节能措施进行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措施  由于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变化,建筑工程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而“节能”成为建筑的重要关注点,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进行节能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高效利用经济与物质资源实现节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中国饮食文化也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喜爱。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对菜名的翻译在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国宴,作为我国招待外宾的重要席面,对菜名的翻译更是不能有丝毫马虎。本文将从著名翻译家杨绛先生提出的“翻译度”视角,以G20杭州峰会国宴上的菜名英译为例,对国宴菜名的英文翻译进行简
期刊
(渌水诗社)  天空蓝得让人非常欢喜  岸边渐次绽放的迎春花们点燃了  一簇簇  一簇簇嫩黄的潮湿的  想象力与绿色的希望  栖息在枝头的布谷鸟  正在梳理不停地  不停地吞咽雨水的  发芽的花瓣  一、桑葚  稻田边的桑树  被拦腰砍断隐隐作疼  慢慢被人遗忘  喧嚣碾过黄昏  只剩下深紫色的回忆  残留在深深浅浅的田垄里  二、桑树  边缘的枝条露出斑驳的侵蚀  默不作声,一个暂停  暴雨终于
期刊
摘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文化研究经历了语言转向至图像转向即视觉文化的转向,由以往以语言为中心的艺术转变为以视觉为中心的艺术,其转向原因或许与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艺术表现方式有着莫大干系。视觉图像因素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权力主导地位日益巩固,并广泛渗透,逐渐形成以视觉图像为主体的“霸权”现象。图像、图案等表达形式亦成为各文艺载体重要传达方式,民间文艺亦然,成为传播普及民间文艺知识的重要手段
期刊
我與风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湖湘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湖湘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因其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湖湘文化中的音乐文化是湖湘音乐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艺术内涵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当地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文化结晶,体现出了湖湘地区人们的优秀品质。所以,推动湖湘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而把湖湘音乐文化和湖湘旅游资
期刊
摘要:坭兴陶全手工制壶成型工艺缺乏创新力度,造成现阶段的坭兴陶发展受限,所以需要加强坭兴陶全手工成型工艺的新意,本文从全手工成型工艺出发,分析了坭兴陶制品的特点,探究了坭兴陶全手工制壶成型工艺。  关键词:坭兴陶;全手工制壶;成型工艺  坭兴陶作为我国传统陶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展现了我国全手工制作者的智慧与技艺。从目前的坭兴陶从艺术造型的角度来看,较为单一,造成现有的坭兴陶器具都缺乏新意,艺术观
期刊
摘要:包装作为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表达产品的形象,也能够侧面反映出企业的形象,在现在的市场中,包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个地区都会有属于自己地区的文化品牌,这是和消费者的心理设计相符合,民族的、文化的才是世界的包装。中国古代纹样是一个传统艺术,尤其是汉代的丝织纹样,和现代图形的造型方法,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传统的装饰纹样运用在现代包装中是流行趋势。本文将从色彩、图形图案
期刊
摘要:陶器是人类通过智慧创造出来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数不清的陶器瑰宝,其纹饰也是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本文主要通过对纹饰的分析,探究原始社会时期陶器纹样在生活方面的实用性及审美性。  关键词:陶器纹样;实用性 ;审美性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展,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陶器纹饰也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等。纹饰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观察,运用人
期刊
摘要:朝鲜语我国仅一江相隔,因此,两国自古以来,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并互相影响,而文章将从语言角度,试析汉语对朝鲜语的影响,望文中所述内容,对推动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有些许帮助。  关键词:朝鲜语;汉语;语言  引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在日常交流、情感表达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发展不可替代的力量,而为了促进中朝两国之间的多领域交流与合作,文章将从语言角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