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抓手,“抓”好学生思维品质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有较好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多元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抓好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学生成为时代需要的全方位人才。
  一、分析人物,感受真善假恶
  学者卢增希在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时提出,高中课本中有不少文本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不少作者都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现真善美和假恶丑,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分析其中的人物特点,思考这些人物身上展现了怎样的人格,对自己又有什么启发和提示。
  在学习《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析贝尔曼的性格特点:“有人认为贝尔曼的做法很傻,那么你又是如何认为的呢?”学生发现,画家贝尔曼实际上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一辈子穷困潦倒,但是虽然如此,贝尔曼还是没有忘记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所画的“最后的常春藤叶”成功地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有學生在深入思考后提出:“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老人善良的灵魂,虽然在社会底层挣扎了一辈子,但是却依然出淤泥而不染。其实,最精彩的画作不只是那片叶子,更是贝尔曼赋予他人的生的意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琼珊感受到了老者的真善美,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便不会轻言放弃人生。”通过这样的一番分析,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中人物的行为,更对其人性之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文本中关于德育的内容表现得较为含蓄,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通过分析讨论对其加以延伸拓展。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从中得到启迪,令学生主动思考文本中人物的思想和情操。
  二、追本溯源,洞察世事人情
  不少教师在渗透思想教育内容时,所用的事例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且说话的语气缺乏激情,这便使得德育教育受到了影响,学生无法对德育教育内容加以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不妨以文本中的内容为触发点,让学生尝试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听到的事情进行综合分析,在洞察人情世故的同时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这样便能让德育效果变得更好。
  《品质》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这篇小说展现的是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的故事,他坚决不肯偷工减料,就算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感悟,便让学生尝试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像鞋匠格斯拉这样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呢?”学生意识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一些人昏了头脑,为了获取利益而做出了有损职业道德之事,如有小贩用化学药品处理鱼虾,某地卖出了天价商品宰客等。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没有受到影响,依然恪守职业道德。学生举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例子,如老锁匠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守着自己的摊子,不会因为客户着急开锁而漫天要价等。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人格之美,并对自己的思想提升有所促进。
  联系社会生活内容进行德育教育,这能让抽象的德育内容变得更具体,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同时,联系社会生活也有助于让学生透过现象观察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形成共鸣,对于德育目标的完成很显然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三、以手写心,学会委婉表达
  读写结合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学者王连臣在研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时提出,文为心声,可以利用作文,看到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作文的形式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利用文本委婉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教师则要从这些文本中得到反馈,进一步展开德育教育。
  《陈情表》是一篇相当感人的文章,文章中作者叙述了祖母养育自己的过程,委婉地拒绝了皇帝想要让自己应诏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尝试写作,表达一下自己阅读的感受。有学生在文章中提到:“李密对于祖母自然是能够尽孝,但是他对于国家却是不忠,为何不用自己的才能辅佐国家呢?”面对学生的观点,教师启发学生多阅读一些李密的背景资料,或许会有更多感受。学生在阅读后有不少感触,再次尝试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在阅读这些资料前,我一直以为李密是一个虽然孝顺,但是却不忠的人,但是读了资料后,我发现自己错了。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李密如果出仕,实际上是对自己母邦的不忠。当时李密怀着黍离之痛,抱着忠臣不事二主的想法,自然不可能出仕。”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隐含德育内容的文档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如让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做法是否正确,表达自己对该事物的看法等。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很好地起到春风化雨的效果。
  叶圣陶曾经提出,学语文的目的其实就是学做人,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教材都渗透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的追求,体现了真善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文本,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进去,令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通联:江苏徐州市铜山中学]
其他文献
建设学术强省、打造理论粤军发展目标的提出,为重新思考哲学的价值提供了现实背景,给哲学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带来了契机。学术强省离不开哲学的发展繁荣,哲学的价值在于它能提
采用金相、EPMA、XRD、TEM分析了冷轧08F钢板600℃机械能助渗铝层组织结构。测试了显微硬度、耐盐水腐蚀、抗高温氧化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渗铝层内部组织主要是Fe2Al5相,还
目的对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在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接诊的390例健康人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n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MPRPA)的耐药特征,探讨该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相关基因VIM-2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影
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贡献之一,是通过人与自然、社会不断磨合实践,提供了一种不依托寄望于超验之彼岸世界又超越世俗价值、能让人民信受奉行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作为老三篇之一,解读《愚公移山》, 把《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和解读,你会发现: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完美地融合了中国传统中儒家的乐天顺命慎终追远、道家的与天争衡人定胜天、佛家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真义。直
对宪法学而言,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对象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一种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宪法学研究应以世界社会范式替代民族国家范式、从主体性范式转变为主体间性范式、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