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吕剑兄获新居,房前有地半分,因名之曰“半分园”。园虽小,颇堪入诗,一时诸贤纷纷题咏。剑兄自谓“虽不能滋兰九畹,但略可栽韭种豆”,我谓“岂止种豆,更播得满园珠玑也”。 “长生堪笑枉求药,适性何妨自把锄。”(孙玄常)“十分春色半分园,香菜生儿韭有孙。”(荒芜)“月满中庭春睡早,星辉北斗酒醒迟。”(聂绀弩)“心远何关进退难”,“秀句吟成好负暄”(王以铸)“奈诗人老矣,良会厌周旋”;“作京华客,偏爱荒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剑兄获新居,房前有地半分,因名之曰“半分园”。园虽小,颇堪入诗,一时诸贤纷纷题咏。剑兄自谓“虽不能滋兰九畹,但略可栽韭种豆”,我谓“岂止种豆,更播得满园珠玑也”。
“长生堪笑枉求药,适性何妨自把锄。”(孙玄常)“十分春色半分园,香菜生儿韭有孙。”(荒芜)“月满中庭春睡早,星辉北斗酒醒迟。”(聂绀弩)“心远何关进退难”,“秀句吟成好负暄”(王以铸)“奈诗人老矣,良会厌周旋”;“作京华客,偏爱荒寒”(陈次园)。
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半分小园,端为剑兄设。
其他文献
本刊特稿 在首都文化界纪念雨果诞生200周年 大会上的开幕词 柳鸣九 2002.1 书屋讲坛 喀拉拉邦和底层的宪法权利 冯克利 2002.1 解放农民 张英红 2002.1 文化宽容:在道德考量之外 程亚文 2002.2 为恐怖叫好很恐怖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评说与考证《大公报》领导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好书——《百年沧桑》。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大公报》仍在香港特区继续出版,今年是它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年寿诞之喜。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报业史上,算得上是一大奇观。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杰出的政论家、《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先生的哲嗣王芝琛。我觉得对《大公报》没有比这更厚重的百年生日贺礼了! 自从1
对于热爱中国文化的读书人而言,同盛唐一样,北宋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那么多光照千秋的名字竟然如此集中的出现在那么短短数十年间。北宋文化一时的繁荣当然与社会相对较长时间的安定和统治集团对士大夫的优容密不可分,但是如此众多的顶尖级文化大师们能在流淌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狭路相逢,不能不说是某种神秘的缘分在起作用。生在那个时代的文化大师们是不会感到孤独的。但是,
自从“9·11事件”发生以后,“恐怖主义”这个词,在报刊上就几乎天天见面了。“恐怖”怎么会成了一种“主义”?按我们中国的文法讲,好像是讲不通的。“恐”字,在古文字中,是一个“象形”兼“会意”的字。上面的“工”是画的一把斧头,“凡”是画的一个人跪着,平伸出两只手,表示他将受到用斧头砍去两只手的刑罚。下面的“心”字是“会意”,表示他此时的心理状态,那当然是极端惊慌与害怕的。“怖”字在古文字中,右边的“
以科举制度为选拔机制的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现在已被人誉为一大发明,而且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是否如此,且让学界争鸣。我只记得唐太宗李世民那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名言和《儒林外史》里科举出身的官僚们施政、审案时那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古代的地方官吏所管的事情比现代要简单得多,没有外事,没有那么多的会议,无须天天发表讲话,也不用担心股市的涨落,不必操持形形色色的评比检查,为官所务无非是钱谷、刑名两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的两处错误?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先秦两汉编”第二百四十七页有如下一段话:“从天与人相通、‘神道’与‘人道’一致的基本观点出发,《易传》的作者们力图用古代占卜所用的卦来说明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现象。谓‘八卦’,乾、坤、震、离、巽、兑、坎、艮分别代表天、地、雷、火、风、泽、山、水,包罗了和人类发生关系的各个基本的自然现象。
1914年4月2日,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 ——摘自卡夫卡日记 在卡夫卡所处的时代里,战争、暴力、死亡、饥饿围绕在他的周围。在当时,大多数作家作为时代的见证人,他们的文字都卷入了狂热的革命和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他们认为历史比任何真理更伟大,革命理想比人类生活更重要。但是卡夫卡的作品却与这个动荡变幻的世界无关,其中充满了他的恶梦、他的虚弱、他的失眠、他的婚姻等等关乎他自身的日常琐事。他在
在西方历史上,以路德和加尔文为代表的宗教改革领袖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深刻地改变了欧洲文化和欧洲历史,正如俄国思想家C.H.布尔加科夫在《英雄主义与自我牺牲》中所说:“欧洲人新型的个性诞生于宗教改革运动,政治自由、良心自由、人和公民权利也是通过宗教改革运动向世界宣告的。”〔1〕然而,以为宗教改革成就了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那就大错特错了。宗教改革并没有直接建立起政治自由和信教自由;相反,宗教改革只是“
一本关于人生修养格言的小书,取名《辩思践行录》。作者的追求是“薄而不浅”、“短而有用”。说薄,全书正文仅有五十六页;说短,每页只有短短八句,五十个字左右,全书正文加起来也不到三千字。文短书薄,在书海浩瀚、信息爆炸、生活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自然能给人节省一些阅读的时间。是否“薄而不浅”、“短而有用”,只有读者翻阅之后才好自己下结论。 不过,这本小书倒是得到了一些高层文化人士认可的。首都师范大学的欧阳
深入浅出的学术著作是可以一读再读的。浙江大学文学院徐亮教授的专著《意义阐释》(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6月版)已经出版三年了,三年前我曾经为这本书激动过,近日重读依然感受颇丰。 不断地追求意义是人文学科的本质特性,文艺学更是这样的学科。《意义阐释》是一部探寻文学意义是如何生成的学术著作。我们都知道,所谓意义是某物或某一讯息、事件等对人的价值。因此,意义是发生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东西。文学的意义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