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脏小补泻方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对《铺行决脏腑用药法要》中五脏小泻方及五脏小补方的组方用药规律及特点进行探析,认为其组方用精炼,体现了中国辨征治中的标本兼治、表里同治、子母状泻等论治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关键词】 《辅行诀》; 五脏小补泻方组方规律; 遣药特点
  【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8-0008-02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医学卷,是中医药文化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敦煌医学中极具代表性的医经著作,记载了丰富的脏腑疾病及治疗方法,丰富和印证中医学的经典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临床。不仅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而且紧密联系着《伤寒杂病论》。笔者通过对《辅行诀》的参阅学习,借鉴《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方法,分析探讨《辅行诀》中关于五脏小补泻的组方,发掘其辨证论治思路和遣药特点,拓展自身中医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其服务于临床,用于对脏腑病证辨证论治。《辅行诀》五脏小泻方包括小泻肝汤、小泻心汤、小泄脾汤 、小泄肺汤、小泄肾汤 ,六首小泻方中每方的用药只有三味,用药少,论治精。《黄帝内经》云:“主病之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用此随病之所宜”一君为主治病症,一臣辅以君,一使应之臣,三者合用,荡涤疾病,组方之精炼,用药之严谨可见一斑[1]。
  1 《辅行诀》五脏小泻方组方用药探析
  1.1 小泻肝汤 组成:枳实、芍药、生姜。敦煌文献中记载为“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2]。肝失条达,气郁中焦,横逆脾胃当以此方治之。行气散结,消积导滞,疏肝而健脾胃,枳实之功效恰如其分。芍药酸甘,缓急止痛,生姜辛温,发散止呕。区区三药合用肝气犯胃之急症即可治之,亦体现“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收敛为阴”之思想!
  1.2 小泻心汤(第一方) 组成: 龙胆草、栀子、戎盐。“心中卒急痛,肋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甲间,不能饮食,食之反笃者方[2]”。治以肝木火旺,郁而攻心之证。龙胆草清泻肝火,栀子清心除烦,肝木生心火,火邪势盛,心中急痛,《内经》云:“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是故佐以戎盐缓急止痛。子母同治,缓心痛之标,祛生邪之本,标本兼治,不可谓不精妙。 另有小泻心汤(第二方),组成:黄连,大黄,黄芩。“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此乃火客胸腹,热扰神明之症[2]。黄连下胸热,除烦解痞,除邪安神,大黄下腹热,通胸腹,黄芩佐之通泻三焦。三味苦寒峻猛之药合而用之,乃遵以“急则治其标”之法,急攻其邪以安神明。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方与《金匮要略》治疗邪火内炽,破血妄行的泻心汤组方一致,只是主证和药量有差别而已,不仅佐证了《伤寒杂病论》《念匮要略》《辅行决》同出一门之说,而且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思想。
  1.3 小泄脾汤 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脾气实,下利清谷,里热外寒,腹冷,脉微者方”,即主治脾阳虚衰之寒湿内侵之证[2]。附子辛热,善补命门之火,又长于逐冷回阳,然火生土,故脾阳生[3]。干姜散中焦寒邪,守脾阳通脉,不愧为治脏寒之要药。炙甘草甘以缓之。附子干姜同属辛,甘草属甘,辛甘化阳之法用之巧妙[4]。与《伤寒杂病论》中的四逆汤方如出一辙。
  1.4 小泄肺汤 组成:葶苈子、大黄、芍药。若痰热壅肺导致“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当用此方[2]。君葶苈子以寒治热,行水消肿满,下气平咳喘。大黄长于泄热通肠,然肺与大肠相表里,此表病治里之法亦当称赞。热为阳邪易伤阴,敛阴缓急当芍药。君臣使合而用之,治其标祛邪,治其本护正。
  1.5 小泄肾汤 组成:茯苓、黄芩、甘草。“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即主治脾虚水湿,湿热之邪犯肾之证[2]。脾土之味本淡,茯苓气味俱淡,故茯苓为君主胃中痰饮化水液,引水输脾而达肺,调三焦水道而归膀胱[5]。黄芩清大肠之湿热,助膀胱以利小便。甘草健脾利湿,亦可调和诸药。三药合用健脾清热达膀胱,淡渗利湿除肿满。
  2 《辅行诀》五脏小补方组方用药探析
  此六方不仅用药精炼,而且充分体现了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标本兼治,表里同治,子母补泻,祛有形之邪,补无形之正,论治思想,为学者当深入研习。
  2.1 小补肝汤 组成:桂枝、干姜、五味子。若见“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当以此方治之[2]。此证乃肝气上冲头目,又兼心阳中虚。桂枝辛甘,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降肝气补心阳[5]。干姜辛热,回阳通脉,生助中阳。五味子,其味酸属肝,收敛止汗,又泻肝之上逆之气。肝五行属木而心属火,木盛火虚,母侮子,此方三药共制,泻母实子。此理法之精妙,影响后世,元代医家王好古的“木位之主,当遵酸泻辛补之法”的思想,张锡纯对桂枝力善宣通,升宗气,降冲气的认识,都应当是借鉴于此。
  2.2 小补心汤 组成(第一方):栝蒌、薤白、半夏。如遇“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之阴寒内盛,痰凝气结,阻遏心阳之证[2],当以此方施治。栝蒌之功用在于下气润肺,宽胸消痰,然薤白苦温,散结通阳,君臣相使疗胸痹。佐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此症阴寒内盛属本,不通不荣之痛属标,栝蒌薤白散寒通心阳疗胸痹,半夏化痰饮散结除彻痛,标本兼治,阴寒自除,彻痛亦消,与仲景治胸痹之栝蒌薤白半夏汤同出一门[6]。 另有第二方:代赭石、旋覆花、竹叶、豉。其症为“血虚气少,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咦,不欲食,脉时结”的心神失养之神证[2]。代赭石平抑肝阳镇气逆,抑木扶火,旋覆花降气止噫,二者常相須为用。竹叶、豆豉合用可清心除烦闷。此方之治皆在其标,乍看不合《辅行诀》之理法,其实不然,以药物直接补心血其效甚微,法当虚则补其母,肝藏血,以肝木之血补心火之血,同时施以降逆之药防母侮子,再兼以治其标。其理法之玄妙,其组方之精绝,当借鉴之。   2.3 小补脾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若见“饮食不化…,足痿,善转筋者”等脾虚清阳不升,肌肉经脉失养之证当以此方治之[2]。其与《伤寒论》之理中丸同出于《汤液经法》,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4 小补肺汤 组成:麦门冬、五味子、旋覆花、细辛。此四药组方遵循‘辛开苦降,祛邪而不伤正’之法,治“汗出,口渴…脉虚者”等肺气阴失调、寒凝胸中之证[2]。君麦门冬润肺养阴,生津益胃,既能助脾胃生津散于肺,亦可通调水道归膀胱。五味子补肺养阴,敛阴敛汗,辅以旋覆花宣肺降气,细辛开胸下气,散水寒以去内寒。
  2.5 小补肾汤 组成:地黄、泽泻、竹叶、甘草。其“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乃肾精亏虚相火妄动之证[2]。阴虚则内热,方用温补之熟地为君,養血益精,固其根本,治阴虚之骨蒸发热,熟地亦能补肝血,钱乙的六味地黄丸用熟地之理同此。泽泻内安五脏,外补虚劳五损,故为之臣。竹叶清心去烦,用之除君火抑脉快以安相火。甘草益气安中助脾生后天之精而补先天之精。此方以甘温除大热之法,遵子母并补、精血同源、水火并治之理。
  3 讨论
  敦煌遗书《辅行诀》从敦煌出土之前,其卷所记载的内容,并无历代医籍或史料记载,在不经流传和刊行的情况下,后人妄纂之可能微乎其微,真实价值不可估量,为后世学习参考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由于《辅行诀》存在的历史年代、社会、地理、气候环境以及人的身体素质等条件的变化,对于《辅行诀》的方药切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对《辅行诀》五脏小补泻方的学习探讨是为发现其组方用药规律的多样性以及辨证论治方法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陈琦敏.《素问》中“殊贯”词义辨析[J]. 莆田学院学报, 2010(4):49-52.
  [2]李应存,史正刚.敦煌医学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概况与医方释要[J]. 中医药通报, 2007(3):42-45.
  [3]管华全. “阴中求阳”配伍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容景瑜,陈壮忠,李毅敏,等. 《伤寒论》方中甘草应用规律初探[J].国医论坛,2007.
  [5]杨树升,范伏元.活血行水清肺法对肺心病急性期患者H0-1/CO体系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07(8):7-9.
  [6] 盛小刚,潘光明,赖仁奎,等.《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篇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体会[J]. 中医药导报, 2010(8):21-23.
  (收稿日期:2017-11-30 编辑:刘 斌)
其他文献
闫镛教授认为情志失调与消渴病(2型糖尿病)的关系日益密切,肝郁已成为影响消渴病(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闫镛教授善以疏肝解郁法治疗消渴病(2型糖尿病),同时配合润肺、
【摘 要】 目的:建立苏合香丸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苏合香丸中乳香类成分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检测方法。结果:运用建立的薄层色谱法检测了3个生产厂家提供的9批苏合香丸,均含有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但含量不同,故建立高效液相色譜法对3个厂家22批苏合香丸进行含量测定。结论: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苏合香丸中
激光照射生物组织的主要物理过程是散射和吸收。国内仅见到用照相法来定性研究其前向散射的论文,未见定量研究的文章,本文对其空间全方位(前、后向散射)散射进行定量研究。
别名:头晕药、白头须、五气朝阳草。基原:蔷薇科草本植物水杨梅Gean aleppicumn Jacq的全草。生长环境:沟边、岩脚阴湿处。云南分布: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性味:辛、温。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对优秀稿件将采取快速审稿措施,优先采用。围绕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传承和创新,通过中医药专家的指导启迪和作者的感悟体会,形成理论上有学科特色、
【摘要】目的:提升保心宁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保心宁胶囊中丹参、三七、枳壳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保心宁胶囊中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色谱柱为AgilentC18柱,以甲醇-乙腈-水=(325∶100∶1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结果:TCL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样品无干扰。丹参酮IIA在3.62~28.96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
【摘要】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信心。随着三阶梯止痛疗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多等弊端逐渐显露,而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癌痛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中药外敷,通过皮肤和黏膜表面吸收,药力直达病所,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具有镇痛效果持续时间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剂量,从而减轻阿片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
目的:通过社会认同的视角了解贵州苗族巫医治疗技术生存的现状和特征。方法:自拟针对苗族民众和苗医的苗族巫医文化传承调查问卷,分别对400名苗族民众及15名苗医对于巫医治疗
【摘要】腹瀉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及多发病,若治疗及时,大多预后良好,若失治误治,易生变证,甚至可导致患儿死亡。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总结任勤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证经验,认为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湿浊内生是本病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强调健脾除湿,将本病分为5种证型,即风寒证、湿热证、食滞证、脾虚湿盛证、脾肾两虚证,除辨证治疗外,还应注意患儿的饮食、护理以固疗
【摘 要】 采用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法考察广西6个不同产地走马胎总三萜的含量。结果表明,6个不同地区走马胎中总三萜含量为23.1~23.6mg/g,组间含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走马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 走马胎;三萜;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法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