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孵化知识溢出的效果与差异

来源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孵化是否促进了在孵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创孵机构内部的专业化和多样化产业集聚在促进知识溢出的效果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样本数据,对创业孵化知识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创业孵化内部的专业化或多样化产业集聚均显著地促进了知识溢出.深入分析企业研发投入和人员流动在创业孵化形成知识溢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后发现,创孵机构内部的专业化集聚是否产生知识溢出不依赖于企业的研发投入,而多样化集聚形成知识溢出则需要较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投入.此外,研发投入对不同类型集聚知识溢出效应的强度存在差异性影响,专业化集聚形成的知识溢出随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而减少,多样化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随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而增强.在人员流动的调节作用方面,多样化集聚产生知识溢出需要比专业化集聚更高的人员流入水平.
其他文献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创新发展既需要“扶持性”政策激励,又需要“准入性”政策约束.采用中国114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扶持性”政策、“准入性”政策以及这两类政策交互作用对新能源车企技术创新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同示范推广阶段与不同市场化水平地区有效地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抑扬结合”匹配.结果发现,要有效提升新能源车企的技术创新水平,应实现“扶持性”政策与“准入性”政策科学合理的“抑扬结合”,这是新能源
通过精准有效的激励政策扭转企业创新行为应用型倾向是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将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纳入企业创新战略决策流程的“触发—评估—决策”分析框架,理解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力度—模式—持续性”对企业创新战略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以2011—2014年间234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战略决策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政策力度越大,企业进行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越强,并且对渐进式创新的影响程度高于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其次,从政策模式而言,普惠型政
基于信息交互能力的现有研究,尝试揭示信息交互能力构成要素及其形成机理,解析互联网企业的新型企业能力和竞争优势来源,进一步完善信息交互能力的理论研究.首先采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多次深度访谈,将互联网企业的信息交互能力构成要素提炼归纳为自知力、同理力、变易力和生态力;接下来,为了探究信息交互能力形成机理,根据典型的标志事件将腾讯的成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转型期和二次腾飞期,进而展开纵向案例分析.结果发现,腾讯公司的信息交互能力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比较强大的信息交
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构建柔性组织整合更多资源以实现价值共创.以往团队学习到企业价值创造的路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柔性组织情境,新情境下的形成机制和实现路径并未得到充分探讨.鉴于此,基于组织知识创造理论,探究了柔性组织情境中互惠替代学习对企业价值共创的影响效果,并挖掘了其中的内在机理和边界条件.通过对山东、江苏和广东等地27家中大型私营企业的多时点、多来源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柔性组织中,对称性互惠替代学习对企业价值共创有正向的影响,非对称性互惠替代学习对企业价值共创有负向的影响;隐性知识获
创业唯艰,因而创业者的认知水平对其后续的创业决策和行为具有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对于创业认知的成因及其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对于特定情境下创业认知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却未引起重视.基于脚本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索逆境条件下创业者认知水平的变化及其对创业坚持行为的影响与边界条件.通过对270名创业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创业逆境负向影响创业者的认知水平及其准备脚本和能力脚本维度;创业认知及其能力脚本维度在创业逆境与创业坚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创业韧性不仅调节创业逆境与创业认知(能力脚本)之间的负向关系,而且
在技术飞速革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智能制造已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主导力量,然而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收益与成本风险并存,因而导致许多企业面临转或不转的两难困境.因此,从定量角度厘清智能制造的经济后果,剖析智能制造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对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加速智能化转型进程意义重大.从微观层面的经济效益切入,基于2011—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结合了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智能制造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分析了试点政策的行业内溢出效应.结果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高投入与低转化率的“悖论”.如何有效驱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提高转化率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议题.对此,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随着数字技术及数字化虚拟平台的不断发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治理亟需从传统的知识管理视角迈向平台治理视角.基于双边市场结构下平台组织特征及其多重主体之间的网络化互补与协同效应,系统解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基本框架,厘清平台内各类生态位的构成主体与要素,并基于平台生态系统中的跨生态位互治与网络化共治理论,阐述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治理的基本逻辑与治理机制,以期降
中国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是揭示区域创新发展差异化的重要工具,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考察期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变化水平的静态分析,而鲜少从不同时期截面内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视角予以解释.为此,通过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应用于2007—2017年的中国除西藏地区之外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样本数据.结果发现,中国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正增长态势,但其增幅呈波动下降趋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由技术进步转变为技术效率的提升.同时,每个时期构建最佳实践前沿
以沪深两市A股993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并引入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内部控制对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关系的作用.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存在门槛效应,当企业金融化水平达到62.44%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由抑制转为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在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调节作用下,提前出现拐点现象,当金融化水平达到46.43%后,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由抑制转为促进;
始终契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时事政策、时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是70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演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个显著特点.高校思政课集思想性、学术性、实践性于一体.就内容建设而言,高校本科生4门思政课各有侧重、功能互补,其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存在着密切联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进行改进的着力点在于:体现问题导向,不断更新高校思政课的授课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及时处理好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与相对稳定的教学知识体系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高校各门思政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理性地分析高校思政课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