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亚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q1984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驗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住院的基底节区亚急性期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组(简称治疗组),经过3周治疗后对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测评,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SS评分(t=-2.574,p=0.014)及ADL(χ2=8.093,p=0.044)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中单项评分显示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中痊愈+显著进步27例占90%,对照组中痊愈+显著进步18例占60%(χ2=7.225,p=0.027),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亚急性期脑出血的治疗可行、有效,且主要表现在上下肢的运动功能恢复方面。
  【关键词】脑出血;亚急性期;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089-2
  
  本研究旨在以两组基本资料一致的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前后对照研究来证实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验证脑出血亚急性期针刺介入的安全性;为脑卒中康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脑卒中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
  1研究方法入选病例均为2007年2月至2009年11月在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脑基底节区出血的60例亚急性期保守治疗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60.52±12.88岁,用SAS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西医对照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观察且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对照组只接受基本内科治疗:包括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调控血压,保护脑组织,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止血药物等。治疗组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1次/日,持续3周),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BI评分、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包括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血管病史)、发病天数、出血量(按多田氏血肿量计算公式计算,出血量=π/6×长轴×短轴×层面厚度)等资料单因素分析两组入组时P>0.05,没有统计学差异。
  2纳入标准按照中国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标准明确诊断为脑出血者;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治疗方案的相关规定,选择头颅CT显示基底节区出血,且未行颅脑手术者;CSS评分在7分以上,且患侧上、下肢肌力在四级以下者;首次发病,或前次发病未遗留任何功能障碍的复发者;发病3d~21d,且发病后生命体征平稳者。排除标准:由于外伤、肿瘤、脑血管畸形、抗凝药物等引起的继发性ICH和患有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其他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超过中风的疾病或状态者;所有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均排除。
  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均采用P=0.05水准。
  4结果
  4.1两组治疗后的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治疗组CSS评分减少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574,P=0.014)(表1)。单项功能恢复情况:面瘫、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手及语言恢复情况的单项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上肢(P=0.011)、下肢功能(P=0.005)及步行能力(P=0.015)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无差异。
  ①治疗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P<0.001,②对照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P<0.001。
  4.2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P=0.002);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44)。经治后,治疗组依赖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独立者为11人,占36.67%;日常生活能力达轻度依赖者为17人,占56.67%。对照组中以轻型和中型依赖比例较大,分别为36.67%和30%,达完全独立者仅为8人,占26.67%。两组治疗后依赖程度比较(χ2=8.093,P=0.044),有统计学差异(表2)。
  4.3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病例数分别为27和18、2和9、1和3(χ2=7.225,P=0.027),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表3)。
  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出血性中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治疗效果的显著性主要表现在肢体功能的恢复上。
  6讨论脑出血的重要病理改变是出血后脑组织高度水肿,周围脑组织受压后软化、坏死。有研究通过对患者发病后1~5d和13~19d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动态观察,发现病变侧血肿周边区的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比显著降低,提示脑出血后2周左右rCBF较早期有所下降[1]。大量研究表明ICH后亚急性期的病变是影响生存率和病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治疗也是脑出血治疗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2]针刺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内都降低,对急性脑出血后TNF-α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TNF-α能独立预测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大小[3],针刺就能通过对其的抑制作用而减轻脑水肿。有研究通过观察脑出血大鼠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针刺可使出血后血肿周围的微血管形态发生改变,有效地促进侧枝循环,改善微血管的机能状态,显著增加脑出血后脑局部血流量,减轻进一步发展的脑水肿,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因局部脑血流降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对保护脑细胞、避免脑细胞损害及本病预后均起积极的作用。针刺还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更利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实验研究从临床角度进一步证实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亚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治疗效果主要表现在运动神经功能恢复上,为亚急性期介入针刺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参考文献
  [1] 孔令斌,杨志寅,安锐.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其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与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26.
  [2] 于晓刚,东贵荣,周景华.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TNF-α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6):403-405.
  [3] Juvela S.Kase C.Advances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anagement.Stroke,2006,37:301-304.
其他文献
药物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自身健康,保持世代生生不息的物质基础。迄今为止,在疾病的治疗中,绝大部分是通过用药获得疗效的。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不仅要研制更多更有疗效的药物,而
【关键词】麻醉;心理;用药;查对;配合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109-1    一例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与麻醉效果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麻醉效果的好坏与手术室护士的紧密配合是分不开的,本文拟就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体会,探讨患者于麻醉前、中、后的有关护理内容,供同道们共同研究。  1麻醉前的护理  1.1环境的准备
【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A、B组,观察2组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发生率、宫颈口松弛情况、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观察SBP、DBP、HR变化及副反应。结果: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明显,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低,术后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可靠,符合门诊无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病案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是重要的护理文书,是关于患者疾病发展、诊断治疗情况的系统记录。它不但为医疗、科研、教学提供宝贵的临床资料,也是医疗争议判定法律责任和医疗保险单位审核、付费的重要原始依据,所以病案复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09年我院3501份复印病历的情况统计报告如下:
心脏猝死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有很多患者活动后胸痛、胸闷等症状来院就诊,而平静心电图却是正常的,这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众所周知,干板运动试验是筛查和辅助诊断冠心病的一种简单诊断方法,是患者易接受的检查项目.经过平板运动试验,通过增加心肌耗氧量后冠脉狭窄的体征在心电图上就显现出来,给临床的诊断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不过当前个别研究显示,平板运动试验在验前概率高的冠心病患者价
【摘 要】:目的:对荆芥进行生药学鉴别,确定有效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常规药材软化永久切片制作方法生药学鉴别方法结果:确定了显微鉴别特征理化鉴别指标结论:研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荆芥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荆芥;生药鉴定  【中图分类号】R93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1-001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d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09年6月96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其对COPD相关知识认知及对健康宣教内容的需求。结果:目前COPD患者对COPD认知明显不足96例COPD患者中,对COPD性质、吸烟与肺功能的关系、肺功能检查的意义、吸入疗法的应用及家庭氧疗的意义等5方面不了解。结论:医院对COPD患者全面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组)各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肩凝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约占整个消化性溃疡的80%,一般认为人群的10%在一生中曾患过此病。现代医学证明,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抗HP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措施。雷贝拉唑可以更快速的抑制H’一K* ATP酶,其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优于过于的I-12受体拮抗剂和早期的质子泵抑制剂,已被公认为治疗酸性相关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