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主体性教学主要以重视并推动学生主体发展为根本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生即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人,课堂教学是日常教学中的常见活动方式,对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其主体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对此,本文基于学生主体性,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教师观念落后、教师素养不足、应试教育影响等不良要素,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定课堂教学情景、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三个维度,提出了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旨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13-01
一、高中历史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原因
(一)教师观念落后
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是限制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虽然许多高中历史教师采取了讲课与提问结合的教学方式,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并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有效落实,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提问数量,重要的是其本质。历史教师只有充分明确学生主体意义,才能通过有效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让学生们主动发现及解决问题。
(二)教师素养不足
目前,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心,过于重视学生的试卷分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对教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并将教材参考书中的文字直白的转述给学生,不增添任何自己主观思想,教学语言生硬、缺少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这样的表现,实际上则体现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极度匮乏,因而更不具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也无法全面认知学生主体性意义。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由多种因素组成,不仅包含政治素养、教学及心理素养,同时还有其他领域的拓展性知识结构。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窄,甚至很多教师从未阅读过古典历史书籍,单纯的依赖参考书进行授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
(三)应试教育影响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对学生的分数及升学情况较为重视,而这种对于升学率广泛关注的情况,除了教师以外,也是许多家长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因而,导致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停的、强制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占用课堂时间,没有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更不存在所谓的互通与沟通,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也尚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学当中,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意味着让他们具备认知及发展的意识,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有效激发。个人的认知发展需要情感的支持,而情感又是人对待各种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及所产生的具体行为,情感不仅能够成为高中历史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将其作为教学的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在教学中利用学科中的情感要素,来激发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现平台。并要在其过程中,全方位的挖掘学生的特点及优势,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加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课程中,在学习《抗日战争》内容时候,通过对日本军人所做所为的分析,揭示出战争的对社会的影响,探究生命的真谛与价值。教师可以利用日本军残忍的手段,及让人难以容忍的欺压,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当时战争的照片,让学生切实感日本人令人恨之入骨的残暴行为,进而激发学生真实情感。并随即提出相应问题,学生会在饱满情绪的催化下,尽情的表达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详细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设定课堂教学情景
在课堂教学情景中,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的常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情景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挖掘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运用具体问题,为学生设定具体的课堂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沟通。历史课程的优点与特征,首先体现在含有丰富的历史内容,运用这些历史材料进行学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为历史赋予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充分体现出该学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客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解析、探究、整合、总结、应用等能力。
例如,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在讲解《鸦片战争》单元内容时,应先为学生播放与其有关的小视频,展示当时社会面貌的真实图片,讓学生产生疑惑,进而逐渐引出所要讲解的内容,而学生则会根据自己所产生的具体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从中寻找到答案。这样不仅充分给予了学生自由与,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了他们的主观意愿,让他们自行带着心中问题,主动进行探索,进而印象深刻,有利于他们更加熟练的应用。
(三)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想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能力,就应将课堂教给学生们,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不断发展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具体的能力与知识,历史教师应实施深层次的拓展教学活动,来促进并加强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其主体意识,进而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成为提问者、发现者、解决者。探究性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及自主性,高中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探究,利用小组的讨论的形式,各个组员积极的利用不同渠道,查找详细资料、搜集素材,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出最终结论。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学习习惯,让他们了解更多知识,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应从充分意识建设学生主体性课堂的重要意义,并要深刻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与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基于学生主体性角度,全面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定课堂情景、加强学生问题探究等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加强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霞.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动性培养的创新路径[J].信息化建设,2015,(12):195.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中历史;有效课堂;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13-01
一、高中历史课堂学生主体性缺失原因
(一)教师观念落后
教师落后的教学理念、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是限制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虽然许多高中历史教师采取了讲课与提问结合的教学方式,但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并无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有效落实,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提问数量,重要的是其本质。历史教师只有充分明确学生主体意义,才能通过有效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而让学生们主动发现及解决问题。
(二)教师素养不足
目前,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严重的功利心,过于重视学生的试卷分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通常对教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并将教材参考书中的文字直白的转述给学生,不增添任何自己主观思想,教学语言生硬、缺少生动性,无法引起学生兴趣。而这样的表现,实际上则体现出部分高中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极度匮乏,因而更不具备创新性的教学理念,也无法全面认知学生主体性意义。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由多种因素组成,不仅包含政治素养、教学及心理素养,同时还有其他领域的拓展性知识结构。但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专业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窄,甚至很多教师从未阅读过古典历史书籍,单纯的依赖参考书进行授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发展。
(三)应试教育影响
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仍然对学生的分数及升学情况较为重视,而这种对于升学率广泛关注的情况,除了教师以外,也是许多家长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因而,导致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不停的、强制性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占用课堂时间,没有积极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更不存在所谓的互通与沟通,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也尚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构建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教学当中,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掌握知识,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意味着让他们具备认知及发展的意识,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有效激发。个人的认知发展需要情感的支持,而情感又是人对待各种事物所持有的态度及所产生的具体行为,情感不仅能够成为高中历史主体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同时也可将其作为教学的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在教学中利用学科中的情感要素,来激发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现平台。并要在其过程中,全方位的挖掘学生的特点及优势,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让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加入到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课程中,在学习《抗日战争》内容时候,通过对日本军人所做所为的分析,揭示出战争的对社会的影响,探究生命的真谛与价值。教师可以利用日本军残忍的手段,及让人难以容忍的欺压,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展示当时战争的照片,让学生切实感日本人令人恨之入骨的残暴行为,进而激发学生真实情感。并随即提出相应问题,学生会在饱满情绪的催化下,尽情的表达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详细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设定课堂教学情景
在课堂教学情景中,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的常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促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情景问题,进行针对性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挖掘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运用具体问题,为学生设定具体的课堂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师生沟通。历史课程的优点与特征,首先体现在含有丰富的历史内容,运用这些历史材料进行学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为历史赋予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变得更加生动,充分体现出该学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历史客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解析、探究、整合、总结、应用等能力。
例如,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在讲解《鸦片战争》单元内容时,应先为学生播放与其有关的小视频,展示当时社会面貌的真实图片,讓学生产生疑惑,进而逐渐引出所要讲解的内容,而学生则会根据自己所产生的具体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从中寻找到答案。这样不仅充分给予了学生自由与,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尊重了他们的主观意愿,让他们自行带着心中问题,主动进行探索,进而印象深刻,有利于他们更加熟练的应用。
(三)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想要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及能力,就应将课堂教给学生们,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教学不断发展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具体的能力与知识,历史教师应实施深层次的拓展教学活动,来促进并加强他们的主体作用,提高其主体意识,进而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成为提问者、发现者、解决者。探究性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及自主性,高中历史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指的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针对特定的问题展开探究,利用小组的讨论的形式,各个组员积极的利用不同渠道,查找详细资料、搜集素材,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得出最终结论。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变学生学习习惯,让他们了解更多知识,有利于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应从充分意识建设学生主体性课堂的重要意义,并要深刻反思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与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基于学生主体性角度,全面改革教学模式,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设定课堂情景、加强学生问题探究等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加强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红霞.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动性培养的创新路径[J].信息化建设,2015,(1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