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耕地是由大自然中的土壤发育而成的,可以为农作物提供一个赖以生长、发育、成熟的环境。虽然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号召要严格保护耕地,但是并没有真正能够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现在仍然存在着耕地数量大量地减少,耕地中土壤的肥沃程度也大不如从前的现象。所以我们从农民的社会心理这一方面入手研究,可以让农民对保护耕地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本文主要是先介绍我国耕地的现状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思想,然后再通过探讨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来找到有效保护耕地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耕地保护;行为主义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耕地资源的数量减少以及质量的逐渐衰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对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保护耕地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农民对耕地的使用,但是农民并没有真正提高积极主动性来保护耕地,耕地数量减少、质量衰退的现象还是存在着。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其核心内容主要就是人类的行为与其心理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从农民的行为以及心理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对保护耕地的研究。在倡导对耕地进行保护时,强制性地要求农民来保护耕地并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农民的社会行为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农民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通过引导来提高其积极性,能够做到自主的进行耕地的保护。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社会心理学其实只是心理学当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其所研究探讨的范围大多时候会限于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學方面的问题。其实,社会事件的发生都会有人参与到其中,都会有着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社会心理学其实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心理学。在众多的心理学学科当中,最受人们关注重视的非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莫属,其中社会心理学是以人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对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的人类的心理活动的状态以及发生变化的规律的探讨。人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心理学探讨的重点,但是关于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探讨,以及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情况等也要受到社会心理学的重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就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动机通常是由人类的需求所引起的。人类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对某一方面有所需求时,大脑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会产生一种焦虑以及不安的心理状态,通过这种心理状态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直到这一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才会有所缓减。社会心理学研究探讨的对象主要包括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几个方面[2]。通常就是运用相关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进行社会个体、态度与行为、社会影响和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等领域方面的研究。
二、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根据社会心理学“人类社会行为的动机通常是由人类的需求所引起的”这一基本思想。要使“更有效的保护耕地”这一目标能够实现,那么就应该通过对农民社会心理的正确把握和认知来引导其积极自主地进行耕地的保护行为,让农民意识到耕地保护在现代社会中占有多大地重要地位,而不是通过强迫农民等途径进行耕地保护。本文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一)可以通过经济以及奖励手段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需求层次理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根据这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我们可以从经济以及奖励等外部因素来满足农民内在的需求,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需要的目的,其实,农民工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能够使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收益得到保障,衣食住行都不需要再去担忧。这一需求得到满足,农民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保护耕地,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地提高,而通过农作物的使用或者出售所获得的收益并不理想,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在这种只能获得较少利润的情况下,更多的农民选择去外地从事其他工作,导致了大量耕地荒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想要的是更高的收入,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所以,我们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可以提出对拥有耕地的农民进行经济奖励的实施途径。首先我们可以增加对农民的粮食补贴,让其所获得的经济收入有所保障;其次,我们可以为农民找到一些更有利于提高销售收入的途径,让农民的农作物销售收益达到最大化;最后,还可以对做到有效的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耕地的农民或者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表彰,从而达到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主动性。
(二)正确地引导农民摒弃的旧观念,不要随意的占用耕地
在社会心理学的自我理论当中的观点主要是:人类既可以看作是个体性动物,同时,也可以看作群体性动物。当人类是个体动物时,会通过自主意识把自身的利益当作是最重要的;而当人类作为群体性动物时,在社会中生活着,社会对人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社会化的改造能够引导人们按照特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明确在社会当中生活的目标、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一些的农民一想到耕地是集体所拥有的,对耕地进行保护或者将耕地置之不顾,对自身的收益都没有多大的影响[3]。要想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应当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相关部门特别是乡镇级部门做好正确的宣传。在农村当中,新房的修建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耕地。但是之后要想把新建新房所占的耕地再变会原样就得花费更大的成本,之前用于农民修建房屋的耕地,就算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理去整理和复垦,其土壤质量以及肥沃程度等难以与优质耕地相比较,导致了耕地数量的减少以及质量的下降。
受到旧观念的影响,有些农民认为原有居住的房子在拆除之后,就不可以再用来修建新的房屋,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用广播的形式定期地宣传关于建设新农村的思想意识、在村镇里贴上有关的标语口号、公开表扬保护耕地的农民等具体途径,来正确引导农民摒弃这一旧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在原有居住的房屋拆除后用来修建新的房屋是没有影响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让有关部门提供对旧村改建的经济投入以及先进的科技技术等途径来村庄得到一个更持久的改造,避免之后又重新新建。这一方法有效与否,关键在于社会心理学的运用能否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三)把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应用到耕地保护机制中
社会心理学行为主义有一种激励理论叫做强化理论。当人们在社会当中生活时学会了某一行为,然后能够做到对自身进行正强化或者负强化。奖赏作为正强化的强化物,而惩罚会作为负强化的强化物,利用强化物对自身进行正确的正强化或者负强化会形成某一行为出现或不出现的现象。
行为主义理论在保护耕地中的应用,主要就是对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以及抛弃旧观念,实施很好的农民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者荣誉表彰,奖励和荣誉作为强化物,这是正强化,能够帮助村民们提高积极性保护耕地并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我们对肆意破坏土地、依旧迷信旧观念的村民进行批评、罚款,降低其同一种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批评和罚款作为强化物,这是负强化,同时也会对其他人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将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应用到耕地保护的机制中时,应从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的角度出发,运用激励以及惩罚等强化物,致使村民拥有极大的积极性来保护耕地这一行为的形成。
社会心理学是从人的心理状态来研究其社会行为。对耕地进行保护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能够理解和认知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达到正确引导人们保护耕地的目的。耕地保护问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或者相关部门的倡导、管理制度的规定等是不能让耕地保护问题得到解决的,只有让农民们都能够自主积极地保护耕地,才是对耕地的最好保护。我们可以应用社会心理学让农民们意识到保护耕地在现代社会中占有多么重要地地位。虽然,社会各界都在保护耕地上做出了很多地贡献,但是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现象仍在多地发生着,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俊秀.社会心理学如何响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0):579+589.
[2]马象梅.社会心理学在农民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242-243.
[3]马晓羽,葛鲁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3(01):110-115.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耕地保护;行为主义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耕地资源的数量减少以及质量的逐渐衰退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对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保护耕地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农民对耕地的使用,但是农民并没有真正提高积极主动性来保护耕地,耕地数量减少、质量衰退的现象还是存在着。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其核心内容主要就是人类的行为与其心理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从农民的行为以及心理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对保护耕地的研究。在倡导对耕地进行保护时,强制性地要求农民来保护耕地并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农民的社会行为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农民的心理状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通过引导来提高其积极性,能够做到自主的进行耕地的保护。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思想
社会心理学其实只是心理学当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其所研究探讨的范围大多时候会限于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學方面的问题。其实,社会事件的发生都会有人参与到其中,都会有着心理方面的因素影响。社会心理学其实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心理学。在众多的心理学学科当中,最受人们关注重视的非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莫属,其中社会心理学是以人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对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的人类的心理活动的状态以及发生变化的规律的探讨。人们的行为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心理学探讨的重点,但是关于人类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探讨,以及人类的心理活动的变化情况等也要受到社会心理学的重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就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动机通常是由人类的需求所引起的。人类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对某一方面有所需求时,大脑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会产生一种焦虑以及不安的心理状态,通过这种心理状态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社会行为,直到这一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才会有所缓减。社会心理学研究探讨的对象主要包括个体社会心理和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以及应用社会心理学等几个方面[2]。通常就是运用相关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进行社会个体、态度与行为、社会影响和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等领域方面的研究。
二、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根据社会心理学“人类社会行为的动机通常是由人类的需求所引起的”这一基本思想。要使“更有效的保护耕地”这一目标能够实现,那么就应该通过对农民社会心理的正确把握和认知来引导其积极自主地进行耕地的保护行为,让农民意识到耕地保护在现代社会中占有多大地重要地位,而不是通过强迫农民等途径进行耕地保护。本文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一)可以通过经济以及奖励手段来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上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需求层次理论。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根据这一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我们可以从经济以及奖励等外部因素来满足农民内在的需求,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需要的目的,其实,农民工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能够使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收益得到保障,衣食住行都不需要再去担忧。这一需求得到满足,农民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地保护耕地,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成本逐渐地提高,而通过农作物的使用或者出售所获得的收益并不理想,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了大幅下降的情况,在这种只能获得较少利润的情况下,更多的农民选择去外地从事其他工作,导致了大量耕地荒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想要的是更高的收入,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所以,我们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可以提出对拥有耕地的农民进行经济奖励的实施途径。首先我们可以增加对农民的粮食补贴,让其所获得的经济收入有所保障;其次,我们可以为农民找到一些更有利于提高销售收入的途径,让农民的农作物销售收益达到最大化;最后,还可以对做到有效的保护耕地,合理利用耕地的农民或者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表彰,从而达到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主动性。
(二)正确地引导农民摒弃的旧观念,不要随意的占用耕地
在社会心理学的自我理论当中的观点主要是:人类既可以看作是个体性动物,同时,也可以看作群体性动物。当人类是个体动物时,会通过自主意识把自身的利益当作是最重要的;而当人类作为群体性动物时,在社会中生活着,社会对人的正确引导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社会化的改造能够引导人们按照特定的规章制度办事、明确在社会当中生活的目标、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一些的农民一想到耕地是集体所拥有的,对耕地进行保护或者将耕地置之不顾,对自身的收益都没有多大的影响[3]。要想让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应当对农民进行正确的引导,相关部门特别是乡镇级部门做好正确的宣传。在农村当中,新房的修建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耕地。但是之后要想把新建新房所占的耕地再变会原样就得花费更大的成本,之前用于农民修建房屋的耕地,就算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理去整理和复垦,其土壤质量以及肥沃程度等难以与优质耕地相比较,导致了耕地数量的减少以及质量的下降。
受到旧观念的影响,有些农民认为原有居住的房子在拆除之后,就不可以再用来修建新的房屋,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用广播的形式定期地宣传关于建设新农村的思想意识、在村镇里贴上有关的标语口号、公开表扬保护耕地的农民等具体途径,来正确引导农民摒弃这一旧的观念,让他们知道在原有居住的房屋拆除后用来修建新的房屋是没有影响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让有关部门提供对旧村改建的经济投入以及先进的科技技术等途径来村庄得到一个更持久的改造,避免之后又重新新建。这一方法有效与否,关键在于社会心理学的运用能否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
(三)把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应用到耕地保护机制中
社会心理学行为主义有一种激励理论叫做强化理论。当人们在社会当中生活时学会了某一行为,然后能够做到对自身进行正强化或者负强化。奖赏作为正强化的强化物,而惩罚会作为负强化的强化物,利用强化物对自身进行正确的正强化或者负强化会形成某一行为出现或不出现的现象。
行为主义理论在保护耕地中的应用,主要就是对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以及抛弃旧观念,实施很好的农民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或者荣誉表彰,奖励和荣誉作为强化物,这是正强化,能够帮助村民们提高积极性保护耕地并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我们对肆意破坏土地、依旧迷信旧观念的村民进行批评、罚款,降低其同一种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批评和罚款作为强化物,这是负强化,同时也会对其他人起到强化的作用。所以,将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应用到耕地保护的机制中时,应从人们的行为以及心理的角度出发,运用激励以及惩罚等强化物,致使村民拥有极大的积极性来保护耕地这一行为的形成。
社会心理学是从人的心理状态来研究其社会行为。对耕地进行保护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学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能够理解和认知人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达到正确引导人们保护耕地的目的。耕地保护问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或者相关部门的倡导、管理制度的规定等是不能让耕地保护问题得到解决的,只有让农民们都能够自主积极地保护耕地,才是对耕地的最好保护。我们可以应用社会心理学让农民们意识到保护耕地在现代社会中占有多么重要地地位。虽然,社会各界都在保护耕地上做出了很多地贡献,但是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现象仍在多地发生着,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俊秀.社会心理学如何响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0):579+589.
[2]马象梅.社会心理学在农民工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242-243.
[3]马晓羽,葛鲁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本土社会心理学的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3(01):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