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_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大背景下,文章以《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变》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索如何借助Moodle平台优化教学设计,营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Moodle平台;高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7-02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教学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上的问题则可以迎刃而解。依据这一理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Moodle平台与高中生命科学课堂的融合。
  一、Moodle平台及其特点
  Moodle 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一个在线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平台界面简单、易学易用,其模块化的系统结构使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选择、搭配诸如资源、投票、在线测试、聊天室等活动模块[1]。通过模块的有机组合,Moodle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多样的学习活动、完整的交流环境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
  要想充分发挥Moodle平台的优势,如何将其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关键。本文就以高中生命科学《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这节课为例,尝试基于Moodle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是上海科技版高中生命科学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对第2章和第4章第3节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从学科价值来看,它与学生的日常膳食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是渗透生命教育和提升科学素养的切入点。
  鉴于本课内容的特点,结合Moodle平台的优势,笔者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块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建构科学的膳食观念。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活动
  本课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人体营养及消化的相关知识,虽说初中生命科学课均已学过,但学生早已遗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势必要占用课堂上的时间先进行简单的梳理,但借助Moodle平台,便可以将此部分教学前移。课前,笔者利用Moodle平台上的资源模块上传了《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过程》两个视频,并设计了相应的在线测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填平”他们的现有发展区,为课堂新知识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活动
  (1) 导入活动
  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导入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内容顺利开展[3]。在本课的导入设计时,笔者分析高中学生在饮食和营养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且对与之相关的减肥话题颇为关注。借此创设情景,通过一个投票活动,激发矛盾、发现问题,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信息在人自身认知结构中的不断变化和重组,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也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部分[4]。笔者结合本课的导入选择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探究模式,将“投票”模块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方向,如:“糖怎么样给身体提供能量?”、“为什么摄入过多主食或甜食人会发胖?”、“吃肉减肥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什么说有氧运动是最能消耗体内脂肪的运动”等。由教师组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共同研讨与协作学习,在思维的暴露与碰撞中归纳、总结出营养物质各自的转变途径。接下来再将零碎的知识由部分向整体深化,发现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及相互的转化关系。
  (3)知识应用训练活动
  学生探究总结出来的规律只有再通过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及时巩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课堂练习正是辅助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但从传统的课堂练习中教师难以获得全面的、即时的教学反馈。而依托Moodle平台的测验模块进行练习,教师可以便捷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使教与学都更有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5]。
  3.课后拓展学习活动
  课后拓展学习是课堂合作互动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后续。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后拓展学习更是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讨论与交流无处不在[6]。例如本节课后,笔者在Moodle平台上开辟了一块“课后讨论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评价自己目前的饮食习惯。在彼此的交流中,既梳理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运用、迁移的能力,也为下一课时的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了铺垫,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学科价值。
  四、教学反思
  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堂教学,教师可根据所授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模块和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实现学习的前移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示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的反馈功能更是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了。相信随着更多Moodle模块的研究深入,如评价模块等,Moodle平台定会成为促进教学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能力的发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浅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6).
  [2]李明.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刘小年.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J].广西教育,2002,15,(22).
  [4]阔宇.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5]杨丽,赵冬生.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9).
  [6]王文荣.基于Moodle的一次“前移后续”教学——《捡石头的故事》教学设计[J].课程整合,2009,3.
  (编辑:郭桂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互联网 ”背景下,以“翻转课堂”理念为指导,文章从教学情况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评价反思六个方面介绍了以PowerPoint 2010动画设置为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例。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分层任务的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分层任务;动画设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
执笔人: 高红    2008年8月15日,由《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承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编委会年会在银川市举行。《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刘学民主持了会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罗方述、宁夏教育厅副厅长王尧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省市教育厅信息中心及电化教育馆负责人,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山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等编委成员共四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10月27日,爱普生公司以“纵横·赢的力量”为主题举行了本年度最为盛大的一次投影机全线产品发布会,十三款覆盖工程、商务、教育、家用四大产品线的全线新品及解决方案震撼亮相。全线出击且以高端工程机为侧重的市场布局不仅彰显出爱普生作为市场领导者的豪迈气魄,也生动地体现了其大手笔布局中国市场的决心和智慧。  夯实教育基础,细节决定成败  现阶段,“班班通”工程所在的普教市场和国家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职教市场
摘 要:本文针对高等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专业课程“Visual C 程序设计”建设为示范,系列教学课件、教学练习与考试软件系统研制为突破口,进而延伸与推动配套教材(辅)建设,构建教学生态环境,使信息技术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包;教学生态环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
摘 要:JITT(Just-in-Time Teaching,适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本文先对JITT教学模式进行整理,概述了其研究现状,并重点探讨了JITT在程序设计类课程应用中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方法和实施方案,并分析其特点与不足,为JITT在各类教学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适时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改革;JITT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可汗学院式微课是萨尔曼·可汗及其可汗学院创作的极具个性特点的一类微课作品的统称。本文以《角的定义》为例,剖析了可汗学院式微课在选题、内容框架、基本结构、用时安排、突破重难点、提问设计、教法学法设计、语言艺术、媒体呈现等方面的特色,归纳总结了其对微课开发的六点启示,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微课;可汗学院式微课;微课开发;角;启示  中圖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师生无法到校进行面对面集中授课学习,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居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但居家线上学习的学习环境、师生互动、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均与课堂教学有所不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起人们的关注。作者通过对某市1579名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问卷调查发现,小学教师所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比较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但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各维度发展水
摘 要:在社交软件被广泛使用的当下,文章对课堂教学中是否应该使用社交软件以及如何合理使用社交软件进行了研究。以微信的使用为例,从课堂教学双方的特点、微信的特点以及环境发展等三方面,分析了启用课程微信群的合理性,并基于实践中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对课程微信群的几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提出合理使用课程微信群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社交软件;移动互联网;课堂教学;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G424.
摘 要:转变学生的迷思概念,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概念。文章以小学数学《三角形的认识》为例,分析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及其成因,依据不同类型的迷思概念及其成因,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学生可修正”迷思概念转变策略和“顽固不化”迷思概念转变策略,最后通过一线教学实践,对转变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迷思概念;信息技术;转变策略;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
摘 要:文章基于泛在学习理念,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旨在走出传统课堂教学困境,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突破“课上”“课下”的壁垒和“课程”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能。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泛在学习;高等数学;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24-0058-06  一、引言  在促进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