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可能是谁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职业生涯;团体辅导;活动设计;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0-0039-03
  【活动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具体化形象化疫情中的“逆行者”,更生动深刻地理解“逆行者”,并以此激发学生自身对于做好“逆行者”的内部动机。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在疫情中各个职业的职能和作用;2.促进学生认清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3.激发学生初步规划自己的学业道路、专业和职业的选择。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
  【活动时间】
  2020年疫情过去后的×月×日
  【活动地点】
  活动室(较空旷的场地)
  【活动准备】
  口罩(每人一只),免洗洗手液(每组一瓶),中性笔(每人一只),A4纸(每人一张),彩笔(每组一只),《最美“逆行者”》打印稿(见附录1,每组一张)。
  【活动时间】
  约90分钟
  【活动过程】
  一、暖身阶段
  (一)活动目的
  1.破冰行动,活跃团体气氛,提高成员积极性,并在此阶段完成分组。
  2.以戴口罩做活动和活动前后用免洗洗手液洗手,让成员能够在科学防护的同时再次体验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联结,促使成员回忆起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活动项目:眉目传情(2分钟)
  引导语:同学们,在这个特殊的寒假,我们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你若无恙,我便安好”成了我们最别致最暖心的问候,或许记忆里还有“别来无恙”的特殊的邀请(拒绝)。如今,我们终于可以围坐一圈,嬉笑打闹,让我们“眉目传情”,跟好久未見的同窗来个热情的问候吧!
  具体流程:
  1.让成员戴上一次性口罩,用免洗洗手液清洁手部。
  2.互相打招呼问候。
  教师总结:“疫情”期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而今天,戴着口罩的我们,眉目中依然可以传达心底最温暖的问候,你若无恙,我便安好。
  (三)胜利姿势,摆摆摆(8分钟)
  引导语: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个活动,名字叫“胜利姿势,摆摆摆”,请大家在热烈的问候中暂停一会儿,以我为中心围成一个圈,并且按顺时针开始走动,当听到我说“胜利姿势,摆摆摆”,大家齐声回应我“摆什么?”如果我说“两个——右胳膊”,那么你们就得两两组队把右胳膊贴在一起,胜利姿势就能达成。我表达清楚了吗?
  具体流程:
  1.成员围成一个圆圈,随音乐顺时针转动。
  2.领导者说“胜利姿势,摆摆摆”,成员需询问“摆什么”,之后领导者给出口令。
  3.成员需要根据领导者的口令,把相应数量的身体部位贴在一起。
  4.最终形成5个小组(每组10人左右)。
  5.让成员在活动结束后摘下口罩,并用免洗洗手液清洁手部。
  教师总结:大家不时发出笑声,老师特别开心。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同学能够“主动组团”,有的同学“学着凑数”,也有的同学“后知后觉,突然醒悟”。或主动或等待,我们可以在团队里面找到自己的一些位置和角色。不管怎样艰辛,我们终于找到组织了。在疫情阶段,我们也在默默地做着自己的贡献: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注意事项:
  1.活动过程中,领导者可以让口令内容有趣且多样化。
  2.在成员转动过程中,领导者需要注意观察成员的参与度。
  3.每个小组中尽量男女搭配。
  设计意图:营造“特别”的温馨氛围,进行活动热身;调动成员积极性,重温这次疫情带来的体验。
  二、转换阶段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在疫情期间所关注到的“逆行者”。
  2.有意识地引发学生对相应“职业、行业”的思考。
  (二)活动项目:最美“逆行者”(25分钟)
  引导语:在疫情期间,我们“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默默做着自己的贡献,而武汉封城后,有一群人却在逆行而上。(出示图)84岁的他呼吁大家“能不去武汉,就不去武汉”,而自己却率先抵达了武汉。他们被称为“2020年最美的逆行者”,他们是谁呢?又为何“逆行”呢?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所了解到“逆行者”,并整理在一张A4纸上,之后选择一个你们心中的典型人物填写“最美‘逆行者’”。
  具体流程:
  1.以小组为单位围成圈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发放1张A4纸、1张“最美‘逆行者’”(见附录1)和1只碳素笔。
  3.A4纸用于记录小组成员在疫情期间关注到的职业;之后挑出一位典型人物,根据这位典型人物完成“最美‘逆行者’”表格。
  4.完成之后,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将每个组整理的内容对全班分享。
  讨论与分享:
  1.小组选择这个人物的原因。
  2.对这个职业、行业的看法。
  3.身边是否有相似的人?你对他的评价是什么?
  4.如果你处于这个岗位,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教师总结:人人都需要英雄,我们也看过很多关于英雄的电影,电影里的英雄有的有超凡的智慧,有的有过人的力量,他们是从天而降的超凡之人,在危难时刻拯救我们,但其实英雄本非英雄,拯救我们的不是英雄,而是每一个普通人,是我们身边的人,是我们自己。那些从天而降的英雄,有可能就是在未来从事不同职业的挺身而出的我们。
  注意事项: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以及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进程,也是个性特征的形成过程。小学生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态度等。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是头脑中固有的,对自我的认识也是从比较模糊逐渐趋向比较清楚,从比较片面逐渐趋向多面,从主要依靠成人的指点,逐渐趋向主动积极。问学生“你是什么样的孩子”,低年级学生往往只能说出
关键词:树洞时间;课前三分钟;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1-0033-02  【活动背景】  我们学校有一个课前三分钟站立读书的规矩,这对于其他的高考科目而言实施起来非常容易操作,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这样特殊的课程却让我有些为难,不知所措,而这三分钟时间也不能白白浪费掉,我到底应该怎么去利用呢?思来想去,我的脑子里蹦出来了“树洞”
〔关键词〕初二;生命教育;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6-0042-03  【活动理念】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表达,引导他们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  我国学者冯建军、朱永新等人提出的新生命教育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有三种属
〔摘要〕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们时常会遇到要将学生的违纪、违规表现反馈给家长,希望家长配合教育的情况。本文探讨了如何及时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积极争取良性的家校互动合作,避免用“告黑状”“放冷箭”的方式引发家长和学生们的负面情绪,促进学生实现自主、积极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家校沟通;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
〔摘要〕安全意识过强是一种心理问题,它大多源于儿童时期,此时的孩子心智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家长注意力的“控制”,当家长过分强化某种意念的时候,孩子是很容易接受这种刺激与暗示的,天长日久,就会在幼小的心中形成单一的灾难性联想思维(且将它固化与模化起来),并逐渐泛化,从而导致其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咨询师通过行为矫正策略、质疑法、情景模拟等,帮助来访学生进行认知重组,缓解了症状,回归常态。  〔关键词〕安全
关东地区北接苏俄,东邻朝鲜,早在一八九0年,日本就从确保军事战略要地的地缘政治学角度,将我国关东地区定位为日本的“主权线”和“利益线”。一九0四年,日本赌上国运,发动日俄战争,从俄国人手里夺得其在关东的权益;为了维持并扩大此权益,日本又成立了伪满洲国,“到满洲去!”这个口号喊了几十年。一九四五年八月“满洲国”遽然消失,但是“满洲国”却成为日本人的“乡愁”,不断地被书写,被研究。相较而言,上海自一八
〔关键词〕家庭教育;尊重;共情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摇篮,也是对孩子毕生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珍妮·艾里姆曾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父母虽不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但却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人生导师。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顺利成长。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母可以说是拼尽了所有的力气,无怨无悔地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国各地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方面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富有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正在发挥示范引领重要作用,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也即将亮相。然而,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
〔关键词〕课堂提问;社会助长;社会赞许;自我展示  情景一:“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 “知道,我们知道。”我的问话淹没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回答中,甚至已经有部分学生开始大讲特讲了。“那么有谁愿意起来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我的话音还没有落,学生们已经从热烈的响应转变为鸦雀无声。之后,任我如何引导、启发,班里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愿意站起来回答问题。这就是我平常上课的情景。虽然心理健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的课程,开设之初没有太多的经验借鉴,因而以公开课为切入点就成了研讨教学、推动课程向纵深挺进的最佳途径之一。但因种种原因公开课出现了不少病症,失去了“可看、可学、可用”的价值。“做时间的主人”公开课中的一节“常态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引发了我们重新审视公开课、理性回归常态课的思考。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回归;常态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