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模拟骨微环境,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骨髓基质细胞HS-5与MDA-MB-231细胞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重组BMP9蛋白(100 ng/mL)(实验组),培养2 d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及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MDA-M
【机 构】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2;陕西省西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西安 710002;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检验科,陕西西安 7100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模拟骨微环境,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骨髓基质细胞HS-5与MDA-MB-231细胞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重组BMP9蛋白(100 ng/mL)(实验组),培养2 d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及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蛋白表达及相对活性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S-5和MDA-MB-231两种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MDA-MB-231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细胞信号通路P-Akt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BMP9后,划痕实验结果 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MDA-MB-231细胞平均愈合率分别为(84.28±2.54)%、(44.49±4.86)%;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 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MDA-MB-231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81±22、121±11,BMP9对共培养体系中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实验组MDA-MB-231细胞MMP9、MMP2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10±0.01、0.11±0.03,较对照组的0.79±0.03、0.82±0.05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MP9、MMP2相对活性分别为0.14±0.03、0.12±0.02,较对照组的0.90±0.07、1.04±0.14均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kt蛋白表达(0.09±0.01)较对照组(0.48±0.0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5细胞中SDF-1蛋白表达(0.14±0.01)较对照组(0.42±0.0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模拟骨微环境的共培养体系中,BMP9可能通过SDF-1/CXCR4-PI3K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aeRS二元调控系统在人血浆蛋白调控细菌凝集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见的临床克隆菌株,Newman(NM)菌株中由于SaeS第一个跨膜区点突变(L18P)导致SaeRS二元调控系统处于持续活化状态,为了探索不同菌株中SaeRS系统的调控功能,本研究分别以USA300和NM菌株为背景,构建SaeRS二元调控系统敲除菌株USA300Δsae和NMΔsae,在含有乏血小板血浆(PPP)和富血小板血浆(PRP)条件下分别检测不同菌株凝集和生物被膜形成的能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血清载脂蛋白C1(APOC1)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103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和3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血清APOC1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血清APOC1水平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APOC1单独及联合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组血清APOC1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组
目的 通过分析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1(SMN1)基因纯合性缺失型儿童进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和SMN1基因拷贝数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谱,研究SMN1基因缺失对可变剪接的影响.方法 利用转录组测序对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表达谱测序,用rMATS软件对RNA-seq数据进行可变剪接事件差异分析,筛选出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中差异的外显子跳跃和内含子保留事件,通过在线工具No-voMagic v3.0对这些差异可变剪接体进行基因功能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实现个性化分析和作图,同时用NC-BI数据库对这
目的 探讨α1抗胰蛋白酶(A1AT)在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8年2-5月收治的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并于入院时、治疗7 d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于治疗7 d后行改良Rankin量表及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评分.联合评分量表,分为综合预后良好组(97例)和综合预后不良组(71例).比较综合预后不良组与综合预后良好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抗栓治疗方式及A1AT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有明显差异的指标在患者短期综合预后中
目的 探讨河南大学人民医院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药敏试验结果 及治疗方法,为化脓性肝脓肿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98例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细菌培养结果 将肺炎克雷伯菌化脓性肝脓肿(KP-PLA)设为KP-PLA组,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肝脓肿(EC-PLA)设为EC-PLA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并发症.结果 198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99例,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51例,大肠
目的 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多配体蛋白聚糖-4(SDC-4)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4例IIP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124例IIP临床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decorin、SDC-4水平,根据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9例)和死亡组(55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decorin、SDC-4水平,分析IIP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
目的 探讨EB病毒DNA(EBV-DNA)拷贝量动态分析对晚期鼻咽癌(NC)患者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该院接受标准化疗方案的晚期NC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内EBV-DNA拷贝量,并计算治疗前后EBV-DNA拷贝量的差值及比值.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后EBV-DNA拷贝量动态分析结果 与疗效的相关性,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EBV-DNA拷贝量
目的 观察血清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预测直肠癌患者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后复发的效能.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检测患者血清MACC-1、Ang-2水平,实施TME治疗,指导患者定期到院复查,每3个月1次,记录患者12个月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31例)和未复发组(11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水平,分析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目的 探讨高通量分子测序(NGS)技术在男性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筛查中的应用,研究本地区男性新生儿G6PD基因多态性及G6PD酶活性筛查的截断值.方法 收集男性新生儿足跟干滤纸血片1092例,采用G6PD酶活性分析和NGS技术进行筛查,采用多色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熔解曲线法进行验证.结果 本地区男性新生儿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11.08%,NGS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4%、100.00%、100.00%和99.39%,与G6PD酶活性分析的灵敏
目的 观察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脑钠肽(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93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GDF-15、BNP水平,采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H分为PH组(34例)和无PH组(59例),重点比较PH与未发生PH患者入院时血清GDF-15、BNP水平,分析二者与AECOPD患者PH的关系.结果 93例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