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习主席向全世界庄严昭告“中国梦”以來,“中国梦”的概念正逐渐成为老百姓的热点话题。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国自古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凸显出了民生的极端重要性。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民生”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梦 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民生
中图分类号:G521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其中无不与“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改善民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必然要求
正如习近平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它凝聚了十三亿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那么,靠什么来凝聚中国力量呢?空谈梦想,人民是不会相信的,更无法激发他们贡献力量的热情,那么只有持续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众所周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的基本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民生可依次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当前,应该说我国的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已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诸如极端贫困、温饱不足等生存层面的民生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正如习主席所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可以说,现阶段,各种民生问题仍然是引发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牵动普通老百姓的敏感神经。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民生领域的问题,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把中国梦具体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梦、就业梦、收入梦、住房梦,让他们知道,中国梦与他们的“民生梦”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让广大人民有梦可做、梦想成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改善民生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
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可能实现。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发轫于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奠定于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的实践,成功于邓小平高蹈宏阔的改革开放谋略与勇于闯关的胆识,传承光大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阔步向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在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所以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执政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那样:“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显然,让百姓富起来,是中国道路对人民群众来讲最大的魅力所在。中国道路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也是举世公认的。
而民生问题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民生梦”实现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国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必须持续为民谋利、惠泽民生,这是坚持走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
(三)改善民生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必然要求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首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但是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才能用这种精神发挥出更大的感召力?仅靠对光辉历史的缅怀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让人民看到我们这个国家的光明前景,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就是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其次,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排除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正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让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在民生领域,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改革创新。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持续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解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政.论当代中国改善民生的现实意义[J].未来与发展,2013(09).
[2]王涛.改善民生的现实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3]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
关键词:中国梦 中国力量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 民生
中图分类号:G521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其中无不与“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改善民生是凝聚中国力量的必然要求
正如习近平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它凝聚了十三亿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战略目标。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那么,靠什么来凝聚中国力量呢?空谈梦想,人民是不会相信的,更无法激发他们贡献力量的热情,那么只有持续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众所周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生的基本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民生可依次分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当前,应该说我国的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已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诸如极端贫困、温饱不足等生存层面的民生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正如习主席所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1]可以说,现阶段,各种民生问题仍然是引发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牵动普通老百姓的敏感神经。
这些问题其实就是“(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最实际的呼声。”(马克思)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民生领域的问题,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把中国梦具体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梦、就业梦、收入梦、住房梦,让他们知道,中国梦与他们的“民生梦”是息息相关的。只有让广大人民有梦可做、梦想成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改善民生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
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再美好的愿景、再伟大的梦想都不可能实现。而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发轫于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奠定于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的实践,成功于邓小平高蹈宏阔的改革开放谋略与勇于闯关的胆识,传承光大于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阔步向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在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所以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执政后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那样:“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显然,让百姓富起来,是中国道路对人民群众来讲最大的魅力所在。中国道路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也是举世公认的。
而民生问题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民生梦”实现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中国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必须持续为民谋利、惠泽民生,这是坚持走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
(三)改善民生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必然要求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做支撑。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首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但是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才能用这种精神发挥出更大的感召力?仅靠对光辉历史的缅怀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让人民看到我们这个国家的光明前景,落实到老百姓身上就是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其次,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我们排除万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正是改革创新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使积贫积弱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让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在民生领域,要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改革创新。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持续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解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杨政.论当代中国改善民生的现实意义[J].未来与发展,2013(09).
[2]王涛.改善民生的现实价值[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3]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