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的选材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hf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研究中国、了解中国、走近中国,中国文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也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以更快的步伐融入世界。以什么样的中国文化向世人展示?带着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教育在其中担负什么样的责任?这成为当今教育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这也是英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所在。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地方、校本各级课程的开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三级课程的中间环节,地方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又是校本课程的依据。相比国家教材在地方文化教育上的鞭长莫及,地方文化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英语地方文化课程是地方课程的一种,其核心概念的界定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地方文化,二是用英语来表述的地方文化,三是用英语来表述的地方文化课程。其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具有三大功能的工程:一是教育工程,既是课程,就以育人为目的;二是文化工程,挖掘、传承地方文化,向世人宣传中国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三是旅游工程,直接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文化可以被纳入英语地方文化课程?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的选材有什么特别之处?这是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开发不可回避的问题。下面,我们以“泰州故事”(Taizhou Story)的编写为例,说明英语地方文化课程选材应遵循地方性、教育性、简约性、发展性和均衡性的原则,以恰当反映地方文化的特质,充分发挥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应有的功能。
  “泰州故事”(Taizhou Story)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2009年度立项课题“依托地方文化开发英语课程资源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是一种初、高中基础年级选修用的英语地方文化教材,表现形式为有中文概要的图文并茂的英语故事,反映泰州地区从古到今经典而广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说、民俗等地方特色文化。
  一、 地方性:彰显地方文化特质
  《晏子春秋·问上》说:“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这里的“异习”、“殊俗”其实就是文化的地方性。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它包括风俗、习惯、传统等。这种独属于该地区的、使其不同于别的地区的文化特质便是文化的地方性或差异性。
  “地方性”是地方课程的内在规定性,是地方课程的特质和边界。一个地方并非所有的传统和文化习俗都可以入选进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理想的课程资源来源于那些有地方特质的文化,它们不仅能够唤起曾经生活于或正在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个体内心深处的地方性情感,还能使其获得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
  “泰州故事”教材编写的过程是一个泰州文化梳理的过程。根据行政区划,按海陵区、高港区和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以及兴化市四市两区梳理文化亮点,将泰州的安定书院、高港的龙窝口、靖江的讲经、泰兴的花鼓、姜堰的溱潼会船、兴化的林湖插秧号子等最能彰显泰州文化的亮点罗列进来。
  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国内的溱潼会船节(Qintong Boat Festival)被称为是 “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庙会”。相传南宋绍兴元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曾在溱潼村阻击金兵,金兵大败,义民亦伤亡惨重,溱潼的百姓按当地习俗殓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清明节撑篙子船,争先扫墓,祭奠英灵。久而久之,形成撑会船的习俗。
  每逢会船节,来自里下河十里八乡的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汇集溱湖。鼓乐喧天、人声如潮,音乐在花船上飘荡,龙灯在船头飞舞,篙手扬锣齐号,竹篙如林,千舟竞发,蔚为壮观,演绎着礼赞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以船会友、以船促商的人文情怀,令来自海内外的千万观摩者震撼。溱潼会船习俗成为当地百姓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南宋沿袭至今,历经近千年而不衰,也许正是这种文化的地方性使然。
  英语地方文化课程以这样的选材为根基,可以使学生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在感知家乡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担负起传承地方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二、 教育性:培养“根”文化和公民意识
  地方文化作为一个地区地方传统、生活历史和精神观念的结晶,是该地区最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其先进部分不仅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推动该地区的社会进步与发展,而且对个体的成长发展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泰州是一个江、淮、海三水汇聚,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城市。南唐建州,有着丰富的盐文化、水文化、税文化,荟萃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教育家胡瑗、评话宗师柳敬亭、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等历史名人,境内文化遗址、民俗民风不失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宝贵文化资源。
  范氏公祠记载了北宋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在泰州为官廉洁奉公、造福于民的丰功伟绩,范仲淹以其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人生实践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蜚声海内外的祖籍为泰州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自小拜师学艺,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终成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置自身安危于不顾,为了抗日拒演,体现了一个伟大艺人的爱国情怀。以此类范例,培养学生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爱家、爱国、爱民的道德情感。
  泰州望海楼承载着明朝著名的“泰州才子”储巏和母亲的传说,颂扬着中华民族“孝道”的传统美德。传说储巏是父亲落难荒岛时与“野人”女子生下的孩子。父亲时时挂念故土,于是教儿子认字习仪,期望有朝一日能返回故乡。一天,一条遇到风暴的福建商船来到荒岛,答应将储巏一家带回家乡。但当船上的人见到形似野人的储巏的母亲时,吓得急忙撑船逃离,已经登船的储巏和父亲眼睁睁地看着没能上船的“野人”母亲扑向大海沉没了。储巏与父亲悲痛欲绝,但已无济于事。回到家乡不久,储巏中了进士,做了大官,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在泰州东郊盖了一座高楼题名“望海楼”。其实,“望海楼”就是“望母楼”,储巏以此楼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百善孝为先”,孝道和感恩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基本元素。反思当今社会,不行孝道、不知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课程开发要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英语地方文化课程选材的教育性在于本土文化教育,让学生形成“根”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 简约性:通俗地传播地方文化
  与普通的地方文化翻译读本不同,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的对象是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初、高中学生。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实施不是以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主要目的,而是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家乡文化的基础上,学会用英语表述家乡文化,达到向世人推介家乡、传播家乡文化的目的。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英语语言可以适度地超过学生现有英语知识水平,但不宜出现过多、过难的语言现象或者太过专业的术语,那样,既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也达不到传播地方文化的目的。鉴于此,英语地方文化课程选材的英语语言表达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平实、简洁的英语有助于学生感受、体验、表述地方文化,有助于以一种通俗的方式传播地方文化。
  历史上泰州(现为地级市)曾隶属于扬州府,在科举时代,府考在扬州,院考却在泰州,泰州是仅次于扬州的一个文化中心,古来江淮文人常聚会于此。各方士子皆来此会试,对于泰州方言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生于泰州的明代评话宗师柳敬亭便是杰出代表。“泰州方言”是泰州文化的重要部分,却不适合被列入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原因有两个:一是内容不易用简约的英语描述出来,即便是翻译出来了,也未必能使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生明白其意思;二是文段中可能出现许多表示方言的术语,过于专业化,不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超出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但是,在泰州方言中不乏有影响的民间说唱艺术,素有“中国宝卷传承文化之乡”的靖江的讲经就是很好的地方文化素材。讲经是靖江民间流传的说唱曲艺形式,讲唱的宝卷中包含有大量风趣的靖江民俗、民间传说、故事、笑话,属于中国最早的说唱文学,被视为具有“民俗志”的功能。因为一些内容与佛教教义有关,在把这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形式纳入英语地方文化课程时,要选准角度组织素材,用简洁明快的英语着重介绍其形式、过程和影响,对于讲经的内容可以只涉及大概,无需深入阐释。这样,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对身边这种耳熟能详的说唱艺术的兴趣,同时,这也是通俗地向世人宣传地方文化的有效途径。
  由此看来,一些虽属于中国传统但只能在特定背景下为少数人理解的或有背景也未必能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东西不宜选进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对于较为典型的地方文化,也要从比较好理解的角度组织材料,选材要符合英语语言表达的简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既是一个好的英语地方文化课程,也能有效地达到向世界传播、推介地方文化的目的。这是英语地方文化课程选材的特别之处。
  四、 发展性:传承和创新地方文化
  20世纪中叶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文化研究的奠基人雷蒙·威廉斯曾说过:“一种文化,在它正被体验的时候,永远是部分的未知、部分的未实现的。”他认为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没有发展,就没有文化。随着一个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地方文化也会打上时代的印记。英语地方文化课程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而是使学生在学习和感知地方文化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时代精神,传承和创新文化。因此,英语地方文化课程选材要关注其发展性,促进地方文化发展,让学生在体验地方文化的同时,自觉地参与地方文化的建设,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
  溱潼古镇有一株远近闻名的宋代古山茶花树,至今仍花开万朵,美丽动人,每年迎来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关于古山茶花树的传说,从古到今流传着妇孺皆知的各种版本,大多围绕坚贞的爱情这个主题。2004年云南丽江一株曾在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记中有所记载的古山茶花树与其结成“姐妹花”,成为当年旅游界、园艺界的一大美事。来自美国的国际山茶花育种专家论证:溱潼古山茶花树堪称全世界人工栽培的茶花之王,是全世界人工栽培山茶花耐寒品种的优秀范例,是中国古代园艺的骄傲,也是历代溱潼人朴素的生态环保意识的最佳体现。
  而今,随着地方经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溱潼古山茶花树在经典而古老的传说基础上,又续写了园艺、生态的新篇章,古树的传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生通过这样的文化素材的学习、体验和感知,可以增添家乡的自豪感,对家乡文化会有新的认识,同时,也更能意识到自己建设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使命和责任。
  五、 均衡性:文化生态多样性下的区域平衡
  地方文化课程的目的是为地方文化教育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地方文化课程的对象是来自于不同区域的学生,他们有认知本土文化的欲望、兴趣和权力,因此,理想的英语地方文化课程的选材要考虑到地区区域文化的平衡性,通过不同区域的优秀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本土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这里的均衡性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指地方文化选材覆盖面的均衡性。比如,泰州六个行政区的地方文化有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如果仅仅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来看,兴化市、姜堰市和海陵区因成陆时间长而比其他三个市区文化更为丰富,这里有历史久远的南荡文化遗址,影响较大的板桥文化,还聚集了范仲淹、施耐庵、孔尚任、陆西星、胡瑗、刘熙载等历代文化名人,但只有这三个市区的地方文化显然不能全面地反映泰州地方文化的全貌。换个角度来挖掘另外三个地区的文化亮点,可以发现它们的文化特色各异。泰兴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百姓用“黄桥烧饼”支援子弟兵打胜“黄桥战役”在革命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红色文化是其地区的文化特色;靖江市的民间艺术如泥狗子、民间小吃如靖江汤包闻名省内外;高港区自古就是泰州和里下河地区十余县市出江入海的门户和咽喉要道,为如今的泰州港奠定基础并使之成为长江流域一个重要的中型港口。把每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挖掘出来,展示“千乡万村”的文化,构成较为全面的泰州英语地方文化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文化的归属,从而调动学生的地方文化学习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地方文化的构建和传承。
  文化无优劣,多元的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地方文化课程选材的均衡性体现的是文化生态多样性下的区域均衡,既培养了学生兼容并蓄、尊重多元文化的胸怀,也顺应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
  综上所述,英语地方文化课程选材要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不仅应该突出其地方性、教育性,还应该考虑其简约性、发展性和均衡性。当然,作为地方课程,选材还应该具备趣味性、实践性等,并且应该符合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地方教材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法令、法规,这虽然不是本文所阐释的话题,但在选材时同样十分重要。解决好选材的问题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英语地方文化课程在地方文化教育、传承、传播中的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促进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地方性知识视域中的地方课程开发.课程·教材·教法,2007(9).
  [2] 刘正伟,李品.论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教育发展研究,2006(17).
  [3]王亚桥.地方课程资源开发重在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EB/OL].http://www.syxx.cn/jiaoshi/html/?2281.html,2009-12-22.
  [4] 罗生全.我国地方课程开发的模式及其改进.课程·教材·教法,2007(9).
  [5] 徐冰鸥.关于地方课程及其开发原则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6(9).
  [6] 曹石珠,张传燧.地方课程开发实施值得关注的几种倾向.中国教育学刊,2005(3).
  [7] [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EB/OL].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22/info122.htm,2001-06-07.
  (见习编辑郭振玲)
其他文献
一、 背离中的尴尬——生命智慧教育的失落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人们已经对知识的追逐出现了异化:教师搜索枯肠地呈现知识的升学价值,学生唯升学知识是瞻。这样,知识的积累就结晶成为一块砖,用于敲开高一级学校的大门;对于学习此外的意义,不仅学生感到渺茫,就是老师也日见模糊。结果,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不仅难以为世界做贡献,连解释世界都很困难。曾几何时,我们的学校教育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老师把灌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积聚。曾经作为社会“净土”的校园,其外部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10年以来,各种校园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校园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校园安全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模式创新的不足也逐渐成为当前制约校园安全管理效率的瓶颈问题。要改变现行校园安全管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温度、空气、水分及光照等基本要素,在农业生产中,提高植物的产量及品质必须调节好这几大要素。我想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光照对植物的生长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实验过程  统一栽培荞麦种子,发芽后,挑选高度相同的荞麦,将其分为三组置于同一房间内,放在同样的纸张上培养,每天保证为三组荞麦提供相同的水分。  三组荞麦分别被置于三个不透光培养箱中。本实验利用三个黑色的不透明塑料纸篓作为试验箱
有研究发现,近些年来我国各类学校中的男生在各个方面都在“节节败退”,不仅学业成绩落后于女生,在其它方面的表现也不及女生。即使是原本男生较有优势的高中阶段,近几年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生的学业优势就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几乎在所有学科领域、在各级教育水平上,女生的学业表现都赶上或者超过了男生。更糟糕的是,男孩危机并不仅仅限于学业,男孩在体质、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都面临更
2015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活动,尤其是徐延安教授关于“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的专题讲座让我大受启发。  我重点收集、查看、研读了浙江省安吉县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与经验,结合在新常态、新背景下实施“两型引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战略,以期在家乡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让我们栖居的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教研组是专门从事教学、教研的基层组织。教研组肩负着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师管理等多项艰巨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成长不可替代的组织。合作文化是优秀教研组的特质之一,构建具有合作文化的学习型教研组能起到开展教改实践、研究教育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和谐同事关系,彰显教研组研究、服务和培训功能的重要作用。  一、教研组合作文化的特点  教研组合作文化有以下几个特色:首先,要基于组内教师
2017年12月14日,定义了“兔八哥”形象的著名动画人鲍勃·吉文斯去世,享年99岁。这位极受尊崇的大师在上世纪曾为不少经典卡通电影、短片及电视动画效力,确立了“白雪公主”“唐老鸭”等一系列经典角色形象,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 “兔八哥”。  1918年出生于美国的鲍勃·吉文斯是知名的动画角色设计师兼场景构图画师。1936年高中毕业后,吉文斯在同学的引荐下进入因推出米老鼠而如日中天的迪士尼工作室
近几年,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以校为本的发展理念下,我国各地中小学对校本评价从实践到理论都进行了许多可贵的尝试,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校本评价的内涵特质是什么?校本评价、校内评价、外部督导评价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校本评价对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功能如何更好地体现?这一系列问题,也成为实践研究与理论建构的重要课题。  一、立足校本:“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的评价  根据校本评价字面
作文命题的开放主要是指作文的写作内容、题材确定、立意范围、体裁要求等选择自由度的扩大。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开放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开放题能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为学生主动选择信息、超越所给定的信息留下充分余地,有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开放题具有结果开放、方法开放、思路开放等特点,能有效地反映高层次思维,为高层次思维创造条件,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开放
摘要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发展至今,课堂教学已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在课后作业的设计及评价上依然较为普遍地沿用着传统作业的模式,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充分发挥高中数学作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功能,让学生通过做作业亲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每一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学生数学作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