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隨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学习成为可能,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视频教学资源,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资源丰富、结构独立等特点,能够有效支持学习在线、移动学习,本文依据微课程的含义与特征,对微课程视频的设计和录制进行了分析梳理。
关键词:微课程;视频设计;录制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征
1.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 。 “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实施方式,它的教学时间短,通常为10分钟左右。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或45分钟一节的课堂而言,微课程更加精简,研究的问题集中,目的更加突出。微课程非常适合情景化、个性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
2.微课程的特征
第一,主题明确突出。微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主题相对明确,主要围绕学科中的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或一类教学活动展开的课程教与学活动;目标清晰,它是为清楚地讲解一个知识点,为实现某一教学环节,或为呈现某一类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学指向明确,它的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十分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活动而展开。
第二,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的短小精悍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视频长度和数据量三个方面。知识内容短小精悍:以一个知识点(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 视频长度短小精悍:在基础教育领域,鉴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时间以5~8分钟为宜。在高等教育领域,因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数据量短小精悍:配套的(微课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数据量小于几十兆,便于网络传输和分享。
第三,资源丰富多样。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并提供由教学课件、习题作业及师生互动等多种资源构建的教学环境。
第四,结构相对独立。微课是基于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建立起来的,各知识模块间松散独立,呈现出课程学习的结构性特点。同时,若干知识模块以某种意义或关联组合在一起,构成学习单元,形成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
二、微课程的设计
1.知识萃取
知识萃取也就是学习主题的选定,即学习内容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选取一些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设计的主题,为学习资源的开发确定一个大的方向。并非所有的与学习者相关的学习内容都适合或必须设计为微课程,因此我们应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的学习内容作为设计的主题,以凸显出学习的重点,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益。同时知识萃取适合用可视化、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当然,还需要为知识点取一个直观响亮的名字,如“选择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或比较有新意和抽象的概括性语言,如“罗斯福的三个面包”系列经济类课程。
2.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环节,还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微课程可以针对学科特点、年级特点,梳理出一些相应的知识点,选择较小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3.媒体设计
关于微课程的媒体设计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素材的准备和课程结构导航设计;二是撰写脚本和美术设计。撰写脚本时可参照精品录像课程脚本撰写模板。当然,不同的开发路线脚本撰写的方法不同。比如现在常用的实拍录课的模式,我们可用分镜头脚本的方式撰写;而对于html页面的课程,除了视频部分的分镜脚本,还需要设计相应的网页界面说明、文本版式、按钮导航等。对于美术设计工作,除了对课程的视频进行相应的平面及动画制作、整体形象设计以外,还应根据脚本做出课件界面、动态展示设计。基于以上设计,资源中心开发微课程的流程我们可以总结为: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与检测。
三、微课程的录制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这就涉及如何将教学行为进行影像呈现。视频摄制与包装的水平影响接受者的心理感受,优秀的课程视频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呈现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达到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录制,三机位拍摄,将三路摄像机信号源与一路通过网络传输的PPT信号源接入导播台,进行现场即时编辑是一种比较合理优化的设计方案(如图1)。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完整真实地展现课堂原生态,全面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依据影视制作原理对四路信号源进行即时编辑,以合理的视觉呈现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
1号摄像机为主机位,以拍摄主讲教师的中近景为主,兼具中景的叙事功能和近景的表现功能,适于呈现教师的肢体动作、精神面貌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同时1号机位也会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丰富的景别变化,吸引学习者的无意注意。2号摄像机为辅助机位,以拍摄教室的全景为主,利于揭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忠实地记录课堂全貌,在教学互动中表现师生间的相对关系。3号摄像机用于拍摄学生镜头,主要用于捕捉学生的即时表现,及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投影屏幕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室的主控电脑以网络信号接入导播台,用于即时呈现教师的多媒体呈示行为。这种接入方式清晰的表现PPT内容,获得良好的呈现效果。
将这四路信号源接入导播台,由导播人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的变化适时进行现场编辑。录制过程中要注意与师生的协调,根据教学方案制定合理的拍摄计划,不能单从影视制作的角度去进行场面调度而忽略了教学情境;此外,现场切换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行为的变化,信号源的选择和镜头的组接都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期待。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及其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2]官芹芳.TED-Ed——当演讲变成课程[J].上海教育,2012,(17):25-26
[3]全国高校微课程教学比赛网[EB/OL].[2013-05-18].http://weike.enetedu.com
关键词:微课程;视频设计;录制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征
1.微课程的含义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以单一知识点为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并结合一定的学习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教学资源 。 “微课程”以视频为主要实施方式,它的教学时间短,通常为10分钟左右。相对于传统的40分钟或45分钟一节的课堂而言,微课程更加精简,研究的问题集中,目的更加突出。微课程非常适合情景化、个性化和移动学习的需要。
2.微课程的特征
第一,主题明确突出。微课的教学目标比较单一,教学主题相对明确,主要围绕学科中的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或一类教学活动展开的课程教与学活动;目标清晰,它是为清楚地讲解一个知识点,为实现某一教学环节,或为呈现某一类教学活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学指向明确,它的资源设计指向、教学活动指向等十分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活动而展开。
第二,内容短小精悍。微课程的短小精悍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视频长度和数据量三个方面。知识内容短小精悍:以一个知识点(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或一个教学环节(如导入)或一类教学活动(如二人小组合作)为单位; 视频长度短小精悍:在基础教育领域,鉴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时间以5~8分钟为宜。在高等教育领域,因教学内容的复杂性,时间一般在10~20分钟。;数据量短小精悍:配套的(微课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微点评)数据量小于几十兆,便于网络传输和分享。
第三,资源丰富多样。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并提供由教学课件、习题作业及师生互动等多种资源构建的教学环境。
第四,结构相对独立。微课是基于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建立起来的,各知识模块间松散独立,呈现出课程学习的结构性特点。同时,若干知识模块以某种意义或关联组合在一起,构成学习单元,形成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
二、微课程的设计
1.知识萃取
知识萃取也就是学习主题的选定,即学习内容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选取一些与学习者学习相关的知识点,作为设计的主题,为学习资源的开发确定一个大的方向。并非所有的与学习者相关的学习内容都适合或必须设计为微课程,因此我们应选择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的学习内容作为设计的主题,以凸显出学习的重点,让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益。同时知识萃取适合用可视化、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当然,还需要为知识点取一个直观响亮的名字,如“选择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或比较有新意和抽象的概括性语言,如“罗斯福的三个面包”系列经济类课程。
2.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环节,还应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微课程可以针对学科特点、年级特点,梳理出一些相应的知识点,选择较小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内容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3.媒体设计
关于微课程的媒体设计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素材的准备和课程结构导航设计;二是撰写脚本和美术设计。撰写脚本时可参照精品录像课程脚本撰写模板。当然,不同的开发路线脚本撰写的方法不同。比如现在常用的实拍录课的模式,我们可用分镜头脚本的方式撰写;而对于html页面的课程,除了视频部分的分镜脚本,还需要设计相应的网页界面说明、文本版式、按钮导航等。对于美术设计工作,除了对课程的视频进行相应的平面及动画制作、整体形象设计以外,还应根据脚本做出课件界面、动态展示设计。基于以上设计,资源中心开发微课程的流程我们可以总结为:选题、设计、确定开发路线、开发与检测。
三、微课程的录制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这就涉及如何将教学行为进行影像呈现。视频摄制与包装的水平影响接受者的心理感受,优秀的课程视频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呈现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达到真实反映教学情境、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选择在多媒体教室录制,三机位拍摄,将三路摄像机信号源与一路通过网络传输的PPT信号源接入导播台,进行现场即时编辑是一种比较合理优化的设计方案(如图1)。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完整真实地展现课堂原生态,全面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依据影视制作原理对四路信号源进行即时编辑,以合理的视觉呈现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
1号摄像机为主机位,以拍摄主讲教师的中近景为主,兼具中景的叙事功能和近景的表现功能,适于呈现教师的肢体动作、精神面貌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等。同时1号机位也会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丰富的景别变化,吸引学习者的无意注意。2号摄像机为辅助机位,以拍摄教室的全景为主,利于揭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忠实地记录课堂全貌,在教学互动中表现师生间的相对关系。3号摄像机用于拍摄学生镜头,主要用于捕捉学生的即时表现,及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行为。投影屏幕的多媒体课件通过教室的主控电脑以网络信号接入导播台,用于即时呈现教师的多媒体呈示行为。这种接入方式清晰的表现PPT内容,获得良好的呈现效果。
将这四路信号源接入导播台,由导播人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行为的变化适时进行现场编辑。录制过程中要注意与师生的协调,根据教学方案制定合理的拍摄计划,不能单从影视制作的角度去进行场面调度而忽略了教学情境;此外,现场切换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行为的变化,信号源的选择和镜头的组接都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期待。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及其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
[2]官芹芳.TED-Ed——当演讲变成课程[J].上海教育,2012,(17):25-26
[3]全国高校微课程教学比赛网[EB/OL].[2013-05-18].http://weike.enet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