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曲是音乐和文学的综合艺术,它通过歌调与旋律的有机结合,生动而形象的抒发人们的感情, 因此歌唱艺术只有当声音与情感有机融合才有可能让歌唱技术转化为歌唱艺术。
关键词:声乐表演;声音;情感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初学演唱,追求歌唱技术,忽略情感作用,致使每唱一歌,都让人感觉词不达意,矫揉造作。所以声乐艺术表现强弱取决于能否正确把握并恰当表现各种共同的相通的情感。成语“对牛弹琴”,说的就是这种感情不一致的结果。要通过情感的适度调节,来处理声音表现的东西,再由声音表现出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去。所以,声乐演唱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古往今来,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是我国传统唱法中重要的美学思想。
一、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声乐艺术是依靠歌者以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再漂亮的嗓音如果没有了真情实意,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不能打动人心。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的诗句,表明了古人对“声”与“情”的重视,说明历代歌唱者都重视“声情并茂”。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唱腔艺术,除了嗓音条件外更加强调歌唱者的内在情感和外部表现的完美结合。歌者只有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把握好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在歌唱的学习与训练中,往往存在重视声音技术,忽略情感表现的问题,声音是手段,情感才是目的。常见的问题是有些声乐学习者常以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为歌唱的目的,而忘掉声音的情感与思想内涵,致使声情脱节。只为追求声音,表现技巧而忘记了情感的基调,歌唱中过多地强调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位置等,然而一登上舞台,他就为声音而紧张,往往这样有声无情,甚至僵硬、呆板,演唱缺少艺术感染力。如果说重声轻情是歌唱训练中一大偏颇的话,重情轻声则又是一种常见的偏向。在教学实践中,常见一些学生盲目追求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及艺术规格。若缺乏自如运用声音技术的能力,声音没有规范,随意性很强,或僵硬或柔弱,该弱弱不下去,该强也强不起来,甚至声嘶力竭等,这样的情感表达也就失去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即使正确的情感自然也无从抒发。所以,有技术支持及艺术规格的声音才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手段。富有丰富情感的声音,应该以可控制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手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1.以声传情
声音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载体和先决条件,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在声乐表演这一艺术过程中,声音也就是演唱者通过歌唱来传达情感的一种过程,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人们通过声音抒发自己内心思想和寄托某种希望理想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人的声音被称为“最具人文色彩的音响”。我国古代就是“礼乐之邦”,春秋时期韩国的女子韩娥,在齐国唱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更是体现出了歌唱能打动人的经典故事。
歌唱者在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中,要注意咬字吐字,注意声音的圆润,所谓“字正腔圆”,还要注意气息的支撑,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位置等等,演唱歌曲的时候还要注意音准、节奏,但是注意这些事项的同时,我们要清楚声音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情感才是最终的目的。有的演唱者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紧张等原因跟不上节奏、忘记歌词、甚至跑调等不良状况,也可能因为紧张等原因使歌唱变得有声无情,甚至呆板生硬,表演毫无感染力可言,又有的演唱者可能把炫耀歌唱声音技巧当成歌唱的目的,所以在舞台上一昧的追求声音,表现自己的歌唱技巧,歌唱中过多的表现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和共鸣的位置,完全忽略情感的表达,这样使听众无从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也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
2.以情带声
说到声乐表演中要“以情带声”,这种“情”又分为声乐中声音的情、表演中动作的情。“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是我國传统唱法中的重要美学思想,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在歌唱实践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歌唱者“重情轻声”,也就是说,他们盲目的追求情感的表现,却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以及艺术规格。如果演唱者不具备自然运用声音的能力,该弱的不弱,该强的又强不起来,甚至会出现声嘶力竭等现象,这样的话,情感的表达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即使再丰富再正确的情感也无从抒发了,富有丰富情感的声音,应该以可控制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手段。
3.声情并茂
声乐中的声与情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但我看来,人们对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缺乏思考。虽然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情并茂”是歌唱的理想境界,可是在声乐学习与演唱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顾此失彼的偏差。有的人重声轻情,声音很严谨规范,音色也很美,技术也过关,可就是未能打动听众的心;有的人重情轻声,在舞台上很会表演,演唱也完全投情于表演之中,但声音缺乏技术上的基本支持,没有发挥出“人声乐器”的特殊优势,也就离开了歌唱艺术的技术标准。所以,在歌唱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中,如何才能正确诠释歌唱中的声与情,处理好歌唱的声情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演唱者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在理论和观念上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才能真正有助于演唱水平的提高。
歌唱艺术是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歌唱艺术作为音乐的一个种类,它除了具有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所泛指的音乐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就是歌唱性的语言。可以说,歌唱艺术中的声音训练最终要以表现语言所表述的情感为目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美声。
声和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准确到位。因为出色的声音技巧与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作品蕴含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才能使歌唱艺术达到完美的境界。
三、结语
声乐艺术是依靠歌者以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声音是歌唱之本,情感是歌唱之魂,声情结合,情声合一是声乐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8
[2]张晶.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4)
关键词:声乐表演;声音;情感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初学演唱,追求歌唱技术,忽略情感作用,致使每唱一歌,都让人感觉词不达意,矫揉造作。所以声乐艺术表现强弱取决于能否正确把握并恰当表现各种共同的相通的情感。成语“对牛弹琴”,说的就是这种感情不一致的结果。要通过情感的适度调节,来处理声音表现的东西,再由声音表现出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去。所以,声乐演唱中,情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古往今来,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是我国传统唱法中重要的美学思想。
一、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声乐艺术是依靠歌者以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再漂亮的嗓音如果没有了真情实意,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不能打动人心。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的诗句,表明了古人对“声”与“情”的重视,说明历代歌唱者都重视“声情并茂”。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唱腔艺术,除了嗓音条件外更加强调歌唱者的内在情感和外部表现的完美结合。歌者只有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把握好声音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在歌唱的学习与训练中,往往存在重视声音技术,忽略情感表现的问题,声音是手段,情感才是目的。常见的问题是有些声乐学习者常以炫耀自己的声音技巧为歌唱的目的,而忘掉声音的情感与思想内涵,致使声情脱节。只为追求声音,表现技巧而忘记了情感的基调,歌唱中过多地强调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位置等,然而一登上舞台,他就为声音而紧张,往往这样有声无情,甚至僵硬、呆板,演唱缺少艺术感染力。如果说重声轻情是歌唱训练中一大偏颇的话,重情轻声则又是一种常见的偏向。在教学实践中,常见一些学生盲目追求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及艺术规格。若缺乏自如运用声音技术的能力,声音没有规范,随意性很强,或僵硬或柔弱,该弱弱不下去,该强也强不起来,甚至声嘶力竭等,这样的情感表达也就失去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即使正确的情感自然也无从抒发。所以,有技术支持及艺术规格的声音才是歌唱艺术表现的手段。富有丰富情感的声音,应该以可控制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手段,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以声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1.以声传情
声音是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载体和先决条件,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在声乐表演这一艺术过程中,声音也就是演唱者通过歌唱来传达情感的一种过程,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人们通过声音抒发自己内心思想和寄托某种希望理想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人的声音被称为“最具人文色彩的音响”。我国古代就是“礼乐之邦”,春秋时期韩国的女子韩娥,在齐国唱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典故,更是体现出了歌唱能打动人的经典故事。
歌唱者在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中,要注意咬字吐字,注意声音的圆润,所谓“字正腔圆”,还要注意气息的支撑,声区的统一,共鸣的位置等等,演唱歌曲的时候还要注意音准、节奏,但是注意这些事项的同时,我们要清楚声音只是一种表达的手段,情感才是最终的目的。有的演唱者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可能因为紧张等原因跟不上节奏、忘记歌词、甚至跑调等不良状况,也可能因为紧张等原因使歌唱变得有声无情,甚至呆板生硬,表演毫无感染力可言,又有的演唱者可能把炫耀歌唱声音技巧当成歌唱的目的,所以在舞台上一昧的追求声音,表现自己的歌唱技巧,歌唱中过多的表现声音的圆润,气息的支持和共鸣的位置,完全忽略情感的表达,这样使听众无从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也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
2.以情带声
说到声乐表演中要“以情带声”,这种“情”又分为声乐中声音的情、表演中动作的情。“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是我國传统唱法中的重要美学思想,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在歌唱实践中,也经常能看到一些歌唱者“重情轻声”,也就是说,他们盲目的追求情感的表现,却不重视声音的基本功以及艺术规格。如果演唱者不具备自然运用声音的能力,该弱的不弱,该强的又强不起来,甚至会出现声嘶力竭等现象,这样的话,情感的表达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即使再丰富再正确的情感也无从抒发了,富有丰富情感的声音,应该以可控制的正确的发声方法为手段。
3.声情并茂
声乐中的声与情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但我看来,人们对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最缺乏思考。虽然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知道“声情并茂”是歌唱的理想境界,可是在声乐学习与演唱实践中却普遍存在顾此失彼的偏差。有的人重声轻情,声音很严谨规范,音色也很美,技术也过关,可就是未能打动听众的心;有的人重情轻声,在舞台上很会表演,演唱也完全投情于表演之中,但声音缺乏技术上的基本支持,没有发挥出“人声乐器”的特殊优势,也就离开了歌唱艺术的技术标准。所以,在歌唱艺术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中,如何才能正确诠释歌唱中的声与情,处理好歌唱的声情关系,达到“声情并茂”的理想状态,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演唱者处理好声与情的关系,在理论和观念上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才能真正有助于演唱水平的提高。
歌唱艺术是用优美的声音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歌唱艺术作为音乐的一个种类,它除了具有旋律、节奏等音乐语言所泛指的音乐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就是歌唱性的语言。可以说,歌唱艺术中的声音训练最终要以表现语言所表述的情感为目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美声。
声和情是歌唱艺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艺术的歌唱首先要求声音准确到位。因为出色的声音技巧与完美的情感艺术表现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声音是歌唱的基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作品蕴含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才能使歌唱艺术达到完美的境界。
三、结语
声乐艺术是依靠歌者以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声音是歌唱之本,情感是歌唱之魂,声情结合,情声合一是声乐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8
[2]张晶.浅谈声乐演唱的声与情[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