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强化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进行说数学、写数学训练等方面;让学生写数学,培养学生交流能力,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交流能力途径
一、强化師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所谓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学生数学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构建起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接手一个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搞好和学生的关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且尽其所能地帮助学生解决。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好感,甚至会成为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同时,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身正学高。所谓身正,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德表现,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对待犯错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温暖。所谓学高,就是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家知道,学生都喜欢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生只有仰视你才能信任你、亲近你,这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讲课水平。
二、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组织课堂讨论,首先,要确定选题,选题不是教师的临场发挥,而是教师在充分研判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其次,选题要能调到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也就是选题“生活化”,这样的选题学生感觉到亲切不陌生,才能调动起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进而完成课堂讨论任务。第三,选题要难易适中,如果过难,学生就会觉得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如果过于简单,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也是组织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分组,做到一个小组中既要有成绩好的学生、又要有中等程度的学生,也要兼顾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到优势互补。同时,小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要对小组进行重组,这样才能给小组学习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永远对数学小组学习充满新鲜感,保持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做到在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上进行讨论,在学生产生疑惑处展开讨论,在学生发生争执时展开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讨论更生动、更富有挑战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在数学课堂上的说的机会越到高年级说的越少,尤其到了高三几乎都是“满堂灌”。课堂教学的“双边交流”变成了“单相灌输”。学生说的机会少了,数学思维训练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致使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必须加强“说数学”训练,让学生由被动的“学”变成有意识地“说”,思维活跃了,效率提高了,这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好方法。
例如,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有大量问题可以用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如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产品的市场调查等问题的。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函数表达式的特点和图像的特点设计几个问题进行说的练习,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写数学,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1.总结回顾写数学。总结学习成果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一个阶段或者一个专题的知识,明确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形成数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和记忆。
2.写解题反思。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偶有所得或者有了经验教训,都可以通过写解题反思固定下来,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好办法。
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数学课本凝聚着编纂者的智慧,历经多次修改完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载体。读书重在写笔记,数学也需要阅读,通过阅读数学课本写出学习心得,记下读书笔记,有利于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和阶段成果。
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多样化的数学学习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扩大数学学习范围和效果。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和数学小论文。
总之,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在方式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交流能力途径
一、强化師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所谓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学生将自己在学习基础知识、掌握技能技巧过程中“想到的”“说”给别人“听”,对问题发表看法,讲道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能力。所以,数学交流是学生数学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构建起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接手一个班级首先要做的就是搞好和学生的关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且尽其所能地帮助学生解决。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好感,甚至会成为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同时,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身正学高。所谓身正,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德表现,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不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对待犯错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温暖。所谓学高,就是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大家知道,学生都喜欢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学生只有仰视你才能信任你、亲近你,这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讲课水平。
二、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
组织课堂讨论,首先,要确定选题,选题不是教师的临场发挥,而是教师在充分研判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其次,选题要能调到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也就是选题“生活化”,这样的选题学生感觉到亲切不陌生,才能调动起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进而完成课堂讨论任务。第三,选题要难易适中,如果过难,学生就会觉得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如果过于简单,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也是组织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分组,做到一个小组中既要有成绩好的学生、又要有中等程度的学生,也要兼顾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做到优势互补。同时,小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学期要对小组进行重组,这样才能给小组学习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学生永远对数学小组学习充满新鲜感,保持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做到在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上进行讨论,在学生产生疑惑处展开讨论,在学生发生争执时展开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让讨论更生动、更富有挑战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进行“说数学”的练习
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在数学课堂上的说的机会越到高年级说的越少,尤其到了高三几乎都是“满堂灌”。课堂教学的“双边交流”变成了“单相灌输”。学生说的机会少了,数学思维训练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致使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必须加强“说数学”训练,让学生由被动的“学”变成有意识地“说”,思维活跃了,效率提高了,这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好方法。
例如,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有大量问题可以用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如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问题、人口增长问题、产品的市场调查等问题的。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函数表达式的特点和图像的特点设计几个问题进行说的练习,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让学生写数学,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1.总结回顾写数学。总结学习成果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一个阶段或者一个专题的知识,明确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形成数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和记忆。
2.写解题反思。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偶有所得或者有了经验教训,都可以通过写解题反思固定下来,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好办法。
3.阅读课本,写读书笔记。数学课本凝聚着编纂者的智慧,历经多次修改完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载体。读书重在写笔记,数学也需要阅读,通过阅读数学课本写出学习心得,记下读书笔记,有利于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和阶段成果。
4.写调查报告或数学小论文等。多样化的数学学习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扩大数学学习范围和效果。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和数学小论文。
总之,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开展。在方式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高中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